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要无痕     
周日到朋友家做客,他向我倾诉了一件烦心事: 朋友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对爸爸说:“爸爸,我们班主任老师让你到学校去一趟。”第二天朋友见到了他的、班主任老师。寒暄几句后,老师便将孩子叫到了办公室,当着其他老师和家长的面,开始数落孩子  相似文献   

2.
张献英  刘闯 《幼儿教育》2012,(17):15-17
从两三岁开始,当孩子知道有一种东西叫"钱",有一种行为叫"买"的时候,关于"金钱"的话题就可以开始了。到了四五岁左右,金钱对于孩子来说不再只是单纯的纸币或硬币,而开始和具有实际意义的"买"联系在一起了。这时,我们就应该对孩子春风化雨地进行金钱观教育了。  相似文献   

3.
<正>一、现象简述第一组镜头:一个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学校;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向你诉说学校的新鲜事;一群孩子,大胆地在台上展示她们优美的舞姿……第二组镜头:孩子带着一双朦胧的眼睛说"妈妈,我还想睡""我不想上学,怕老师批评……""作业太多了,我怕……"为什么前面的孩子喜欢上学而后面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正>天使需要秩序第二次来到这位年轻的程老师的课堂,曾经让孩子描画书上字理识字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个理解孩子,尤其懂得如何尊重孩子的老师。这些上学还不满一年的孩子们好不奇怪地看着我这个不速之客,自然而礼貌地说了声"阿姨好!"老师同样自然地告诉孩子们:"我们应该说老师好。"孩子们笑着重复着"老师好"。开始上课了,老师要范读一遍课文,告诉学生可以看着字,也可以看着图。老师的声音舒缓柔和地传出  相似文献   

5.
正讨论情景(2014年第7期):在平日里,我会对孩子们说:"老师家里有一个很厉害的望远镜,小朋友在家里表现好不好,有没有听妈妈的话,老师都能看到。"我还有意识地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更多信息,经过我的情景再现,孩子们对我的"望远镜"开始敬而生畏,不自觉地也会克制自己在家中的行为。于是,"老师的望远镜在看着你呢"这句话也频繁地挂在了妈妈的嘴边,成为了妈妈的"利器"。在妈妈庆幸"望远镜"神奇功能的同时,我却开始了反思:这样的教育方式合适吗?等孩子长大了一些,对"望远镜"有了  相似文献   

6.
<正>在班级中常常有所谓的"后进生",然而,"后进生"也会有让人感动的瞬间。这不,我就遇上了一位。[案例描述]秋游的时候,学校组织孩子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孩子玩"青蛙跳""升降飞机"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位带队的老师陪着孩子们一起玩。当所有孩子都在高呼"何老师,我和你一起玩"的时候,小冯却说了一句让我感动了好久的话:"何老师,你快把安全带系上。"小冯没有高呼,他的声音很平,很亲切地提醒了我。很小的细节,让我感动很久很久。我觉得这是一个多么细心、有爱心、会关心他人的孩子啊。  相似文献   

7.
教育故事     
《辽宁教育》2012,(10):46
我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相似文献   

8.
陆雪梅 《广西教育》2012,(17):89-90
在幼儿园中,经常可以看到自私、霸道、不讲道理,缺乏同情心和没有爱心的孩子。下雨天,年老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而孩子却心安理得,没有说一声“谢谢”;孩子把大小便便在裤子里,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孩子的生日到了,妈妈为孩子准备了蛋糕,老师和小朋友准备了生日礼物。当快乐的生日歌声响起时,孩子高兴地接受着这一切,却没有想到要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和同伴的友情……  相似文献   

9.
正劳动其实就在孩子每一天的生活里。在各种劳动中,孩子不仅能体会劳动的乐趣,还能感受到"我可以"的积极反馈,因而变得更加自信。在幼儿园大班里,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大扫除,每个孩子都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有的孩子负责擦玻璃,有的孩子负责擦玩具柜,有的孩子负责整理班级的玩具,教室的门也擦得很干净。教室里一时间充满着忙碌、热闹的景象。老师走过来问孩子们:"你们累不累?"孩子们都兴奋地说:"一点都不累,我们喜欢干活!"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已在幼儿园中普及,但效果又如何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案例1大班教室里有8位幼儿和其中的6位家长,各位家长均坐在自己孩子身边.老师向大家出示了一件由红、橙、蓝三色纸条编成的手工作品,并说道:"Hello,eyeryone!What's this?"幼儿均未作答.接着,老师又指着这件手工作品说:"This is a sheet."老师于是就将手工作品放下,让大家模制.家长们从桌上的篮子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橙、黄纸条,让自己的孩子仿照教师所出示的样品编制.有的家长干脆自己动手编,让孩子坐在旁边看;而有的观看自己的孩子编,不时给予些指点;有的则与孩子一起动手与动口.而那两位没有家长陪伴的幼儿则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老师在旁边忙了一阵之后,终于回头看到了那两个无所事事的幼儿,于是走过来,将其中一个抱在怀里,开始教他俩编制. yone!Wht's this?"幼儿均未作答.接着,老师又指着这件手工作品说:"This is a sheet."老师于是就将手工作品放下,让大家模制.家长们从桌上的篮子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橙、黄纸条,让自己的孩子仿照教师所出示的样品编制.有的家长干脆自己动手编,让孩 坐在旁边看;而有的观看自己的孩子编,不时给予些指点;有的则与孩子一起动手与动口.而那两位没有家长陪伴的幼儿则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老师在旁边忙了一阵之后,终于回头看到了那两个无所事事的幼儿,于是走过来,将其中一个抱在怀里,开始教他俩编制. yone!Wht's this?"幼儿均未作答.接着,老师又指着这件手工作品说  相似文献   

11.
"听话教育"在我国已成为一种传统的理想化教育,教育的最佳目标似乎就是培养听话的下一代.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接受的就是"听话教育":天上的云一定是白色的,朵朵的必然要像棉花糖,如果你硬说像黄瓜,那就是一个"×",还狡辩?"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作文的格式必然是三段,否则分数就会少;学生的任务只能是学习再学习,否则就是三心二意……中国的家庭教育追求的也是培养听话的子女,父母之间交流得最多的是"你的孩子听话吗?",父母们羡慕别人的孩子也是因为"你家孩子真听话!",父母找老师了解得最多的是"我的孩子在学校听话吗?",孩子出门时,必然叮嘱"上学要听老师的话!"  相似文献   

12.
王晓春 《班主任》2012,(12):68-68
沃德卡是少年哥白尼最敬重的老师。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做客。老师不在,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一看,老师在折角处写了一条批注:"圣诞节晚上,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正在这时,沃德卡走进来,见哥白尼正在看书,高兴地说:"孩子,又看什么书了?"哥白尼毕恭毕敬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能看懂吗?"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老师,我  相似文献   

13.
杨玉兰 《教师》2013,(27):20-20
小飞,一个很爱问问题的小男生。按理说,爱问问题的孩子是很受老师喜爱的,可是当我渐渐地发现他问的问题都是不该问的,比如说我刚交代的作业任务,别的孩子都已开始完成时,他却跑来问:"老师,你刚才讲的是什么事啊?"每当听到他此类的提问,我就"想说爱他不容易",曾经也试着和他面对面交流过几次,希望他能就此改过,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事与愿违,他开始好像什么事都和我对着干了,完全不听我的教育。这天上语文课没多久,就听到一个孩子尖叫起来:"啊,血!"我循声望去,看到小飞流鼻血了。这个突发事件突然让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我迅速冷静了下来,一边拿出纸巾帮助他擦血,一边维持教室的纪律。在一阵骚乱之后,  相似文献   

14.
程路 《人民教育》2012,(24):48-52
教育不是多多益善的,过度的教育往往是对孩子身心的一场掠夺。一、2012,患上深度焦虑症的小学教育。94分,班上倒数第四名——陈耳的孩子小学一年级考了94分,小学阶段没有公开排名,家长一开始还挺开心的,不料老师却说:"你的孩子要加加油哦,班级倒数第四!"家长高呼:"94分还是倒数,难道现在的孩子都是天才吗?"①"90分,该不该打"——无独有偶,另一位家长网上发帖说,自己上小学的孩子考了一个90分,位列班上倒数第五,他询问  相似文献   

15.
秋思 《师道》2007,(6):61-62
今年高考后,我的女儿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了。许多老师和家长十分疑惑地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女儿的?也没看你平时管过孩子的学习啊!"我对他们说,我有一个绝招,对她说:"你行!"  相似文献   

16.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班主任把我叫去,说孩子的成绩不太好,要测一下智商。"一位家长向报社反映了这件事。家长说,他觉得老师是在怀疑自己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弱智,这令他很"受伤"。问及老师,她承认此事,且已成功让5名家长带孩子去测了智商,她还打算再叫5名学生家长去。老师说:"这10名学生成绩都  相似文献   

17.
<正>现在很多老师感觉最累的其实不是教育工作,而是处理孩子的常规问题。有的孩子听不明白老师的要求;有的孩子听明白了但就是不遵守;有的孩子经常影响别的孩子,一天下来特别累,因为要不断地说、不断地喊,嗓子经常是沙哑的。如何才能使老师的工作可以相对轻松一点呢?这就需要老师建立良好的常规,这是有效教育的基础。一、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意义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标准、法则或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  相似文献   

18.
前两天在一本杂志上读到张丽钧的一篇文章,张老师讲了这样一则故事:雨后初晴,幼儿园的老师带一队天真烂漫的孩子走在马路上。路上有许多水洼,老师再三叮嘱孩子们要跟在她的身后,老师绕开水洼左拐右拐,孩子们也跟着老师绕,看着这一支走成了"S"型的队伍,行人为之瞩目,感受到老师浓浓的关爱。而这一现象,却引起了一位心理学教授深深的喟叹:老师啊,您带孩子们绕开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江西的孩子不简单!井冈老区的孩子不简单!"从国家教育部领导,到历届参加电脑制作比赛的选手、老师、评委都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井冈学子用汗水和智慧创下的荣誉,可以诠释这句简朴的赞叹:  相似文献   

20.
蒋月 《成才之路》2014,(7):92-92
正早晨来园时,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幼儿会满脸欢笑地向老师问好和同伴打招呼,但却不能主动和家长说"再见"。离园时,孩子们顾不上自己的衣物,一股脑地直冲滑滑梯,家长则在后面边喊边捡起物品追过去。一次,和孩子们去散步,看见地上有纸屑请孩子捡起来时,孩子却说:"不是我扔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万千宠爱集于一身,长辈的过分宠爱,同时也滋长了孩子们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不懂得尊重长辈,不懂礼貌,不知谦让,自私,等等。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