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帅 《职大学报》2015,(2):42-45,73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趁着国门大开的契机,大量的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蜂拥而至,给长期处于沉重桎梏的中国文坛注入了生机。光怪陆离的西方文学理论赋予80年代的中国作家创作的自由和丰富的灵感,他们本能地延续了五四新文学时期的惯性,产生了朦胧的世界文学意识。  相似文献   

2.
由苏成全、宋寅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是一本全面、系统地阐述20世纪欧美文学发展新趋势、新成就、新问题的断代文学史教科书。全书4章20节,在体系结构上新颖别致。从史的角度着眼,牢牢把握文学发展的总体框架,既有对这一时期文学的整体论述,又有对20世纪西方无产阶级文学、资产阶级传统文学以及现代主义文学的条分缕析,亦有对各种文学思潮、流派、现象、重点作家作品的具体阐述。对尼克索、布莱希特、海明威等18位在西方文坛影响较大的作家及其代表作,该书也作了重点评介。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1899—1972)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也是第一个摘取这一世界文学桂冠的日本作家。他以自己丰富的创作实践,开辟了将日本的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相结合的道路,创造出具有日本美和民族个性的作品,从而使川端文学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瑞典文学院称他“不仅属于日本文坛,同时也属于世界文坛”。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是蕴含着丰富文学宝藏的一部大书 ,但作家们对此普遍认识不足。出于西部批评者的使命意识 ,也由于当下文坛的一些不良风气愈演愈烈 ,笔者希望通过探索西部的文学可能以及这些文学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如何才能转化为文学实践中的积极质素 ,来找到矫正和治疗中国当下文坛不良风气与积弊的可能路径。以下拟从两个方面对理想的本土文学形态进行理论构想。西部镜像 :抵抗模式化书写的有效途径中国西部 ,含有某种起源性因素 :中国境内成规模的山系 ,比如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均密集在西部 ,中东部多数山脉则为这些山系向东延伸的余波 ;孕育…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徘徊于纯粹论与工具论之间,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对文艺纯粹论的学理依据缺乏深入的了解,更由于中国文学史没有文学自主的现实经验,使得他面对西方文学自主论的论说时,会觉得非常有道理,回到中国的现实时,又会觉得文学工具论更合时宜;其次、艺术家与革命家的双重身份;第三、争夺文坛话语权的实用主义考虑。  相似文献   

6.
身为作家兼翻译家的茅盾在中国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文学创作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而他在文学创作之余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翻译事业,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崭新的道路。本文拟分析茅盾的文学翻译理论及方法,并传达其对促进译学理论的研究和翻译工作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犹太文学在当代的崛起与繁荣, 主要原因是: 犹太文化中心的出现; 空前的民族灾难对犹太作家创作动力和创作灵感的激发; 世界各族人民对犹太文学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犹太文学发展前景黯淡。主要原因在于: 随着犹太民族文化生活的日益西方化, 其文学的民族个性更加弱化, 而西方化的品性更加强化, 导致其丧失了作为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刘翔 《保山学院学报》2018,(1):65-67,73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作家对台湾文坛盛行的战斗文艺极为不满,他们怀着革新的热情,学习西方现代派文学,寻求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在艺术表现方面,台湾现代主义小说效仿西方现代主义小说,追求标新立异,尝试运用超现实、象征隐喻、时空交错、意识流等艺术手法,进行多方面的探索,而七等生在其现代主义创作技巧中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把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技巧较好地吸收过来,为自己的创作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的中国文学呈现出众声喧哗的格局,文坛上沸沸扬扬,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另类写作显得格外醒目。另类文学的出现有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当代文坛另类的一道风景。由于这类作品强烈的"另类"色彩,以及作家创作视野的狭窄、对传统思想和行为的背离等缺陷,另类文学的艺术生命力不甚强劲,最终只能湮没于绵长的文学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10.
当今文坛状况喜忧参半。文学审美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是文学品性。但市场经济的确立,又使文学成为具有鲜明商业性的产品。对这两重性的处理必然产生三类作品。从优秀的经典创作和文坛现状及理论倡导来看,审美性和思想性与商业性的统一是可能的,并且也必需的。关键要加强处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产生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西方,其在中国的引入不仅开启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大门,更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性的基调。周作人作为五四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之一,他在各种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活动中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尤以其具现代性品格的思想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周作人进行西方儿童文学翻译时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儿童文学思想中的现代性品格,以及现代性品格的形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是我国当代伟大的女性作家,她在中国文坛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及深远的影响。王安忆的作品不仅受到中国广大读者的喜爱,在西方文学界也是反响激烈。王安忆的众多作品被都曾译成英文,并多次出版。本文首先简单介绍王安忆的生平事迹,随后通过梳理其英译作品的传播,并详细研究王安忆译作副文本具有的特点,从中可以分析得出王安忆作品的社会历史意义、女性主义思想及其文学价值为西方文艺界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文学>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期刊中寿命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文学>月刊上的文学评论是它的重镇之一.茅盾在"文学论坛"栏目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性的文章,注重反映社会问题,探求文坛的健康发展,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并且积极参与到文学论争中,为<文学>月刊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三十年代的文坛的走向和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文坛上,出现了一股要求人性的解放自由,挣脱封建思想束缚的潮流。这股潮流从西方传入中国,深受封建传统压抑的中国文坛,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迅速接受了这种进步思想。曹禺的《雷雨》等一批进步剧作,就是在这种进步思潮的推动下问世的。这些作品受易卜生《玩偶之家》及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等欧洲文学的影响,闪烁着时代进步的思想。《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和曹禺创作的《雷雨》中的女主人公繁漪正是由文学形象中“前驱”和“后继”的纽带相系而被置于世界文学同一系列中的两个典型。 本文试图对这两个典型的悲剧命运、典型特征、美学性格塑造上的不同特点以及他们个体所具有的相同的美学价值作些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家庭丑恶的深入开掘者———莫里亚克小说创作特征管窥胡健生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是法国现代著名作家,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处在现代派文学崛起、现实主义文学受到强有力冲击而面临巨大挑战的20世纪西方文坛,以其独异卓绝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6.
菲华新文学是在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并逐步走向本土化.这是同中国新文学所哺育的文学工作者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抗日的作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菲华文学本土化的转向.同时,当地华侨文艺青年对于推动菲华文学本土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六十年代,台湾新文学现代主义思潮传入菲华文坛后,促使菲华文学有了新的变化.七十年代,一批土生土长的青年作者在菲华文坛上崛起,他们的努力尝试和富有特色的创作,展示了菲华文学本土化的可喜现象和广阔前景.另外,在两者的互动中,菲华文学的发展也给中国新文学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雷达是新时期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注重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和精神向度,坚持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整体的文学史观,指出文学批评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温和宽厚,但对当今文坛的病灶也绝不姑息。他的批评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8.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产生表明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中国学派主张打破西方精确的圈子 ,将比较文学放置在东西方文学的平等对话和跨文化研究上。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教学视点应从“古今中外”宏观语境中发掘中西文学隐喻的人类文化模式 ,寻找本土文化、特别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来文化的“拿来”与重建 ,从而揭示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融合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及新文学运动前后 ,是中国叙事诗艺术由古典向现代形态演进的关键时期。西方叙事诗学及其文学的影响与中国抒情文学中心地位的式微 ,使当时的”新体”叙事诗创作及其理论批评 ,呈现出新的创作形态与艺术追求。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白话叙事诗”及其创作形态的出现 ,为中国叙事诗艺术现代文体类型的确立与理论批评体系的重构 ,规定了基本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他以鲜明的个性与众不同、朴实无华的创作风格造就了他作品的文学价值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主要探微老舍的编辑风格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为大家展示老舍飞扬与落寞的一生为中国文坛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