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幼儿教育中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中很多幼儿孤独的原因在于,成人把孩子交给了一个虚拟的生活世界,孩子们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一场虚假的交往。幼儿是在交往中接受教育的。成人与幼儿交往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必须以真实的交往与幼儿发生真切的关系。真实交往的实现要求幼儿与教师、父母以及同伴之间平等、真诚、宽容和理解;在幼儿的交往生活中,必须关注交往的形式与交往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社会交往是人们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一个前提,而课堂交往则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在数十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承有时促进或者制约着教育教学的发展。许多教师都认为,在教育以上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造成的。在学校里,课堂交往实际上就是一种正面沟,它通过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来传递 情感、交换意见、达成共识,让师生在思想上、行为上保持一致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师生交往得以进行的工具,但如果只是从工具的视角来认识师生交往中的语言,可能会使语言单纯充当了教学的工具。语言不仅构成了人的存在,也构成了师生交往的根本存在。从存在的角度来理解语言和师生交往,不仅开辟了另一个思维路径,也使师生交往过程更富于沟通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课程实施是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途径。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来考察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师生和课程设计者理解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真诚对话和经验共享的过程。从交往的角度解释课程实施,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沟通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学习和思考的工具,语言同时也是促进孩子交往能力和智力发展最重要的媒介,通过这种媒介,各种学习活动得以展开。但是,智障儿童大多存在语言障碍、语言发展迟缓、语言理解能力差等问题。但是他们具有学习能力,而且实践证明,运用有效的教育和训练,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还是可以提高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们的学习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儿童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满足儿童游戏需要,丰富交往语言内涵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  相似文献   

7.
伽达默尔认为理解是在前见基础上所发生的过去语言和现在语言的融合过程,一切理解活动都需要语言的媒介才能实现,语言是理解的中心。哈贝马斯批判伽达默尔对前见给予的合法性地位,认为在技术理性主宰的时代,语言被权力扭曲成了一种意识形态,因而理解的前提应该是建立在普遍语用学基础上的交往行为。出场学表明,决定理解活动得以发生的前提既不是由权威和传统所构成的前见,也不是脱离实践活动的交往关系,而是交往实践及其历史构境。  相似文献   

8.
杨清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10):127-131
德育主体是德育中最重要的概念,它贯穿德育活动的全过程,决定着德育的根本性质和目的。但已有的德育主体理论都存在着片面和不足。根据“学生”概念内涵的改变以及作为一种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德育过程,文章提出了德育双主体交往论,即德育活动是作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以教学语言、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等客体为中介进行交往以对道德规范达成共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必须以平等为前提,遵守可理解性、真理性、正当性和真诚性四项有效性要求进行交往。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提出交往合理性思想,既是为了实现对理性的重建,也是为了实现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批判和治疗,他把交往规定为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的理解活动,并在对合理性重新理解的基础上探索了交往合理性得以实现的条件,他所倡导的交往合理性模式实现了对工具合理性模式和实质性合理性模式的突破和超越,但同时又由于缺乏坚实的基础而具有抽象的理想性质。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语言的发展主要是在语言交往过程中实现的。任何的语言交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交往环境中开展的,离开了语言环境孤立地发展幼儿的语言,就不可能是交往的语言。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语言教育的主要目标,而且是其他各种活动的目标之一。《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发展幼儿语言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语言环  相似文献   

11.
工具语言是客观描述和解释一切文化的元语言,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平台,将工具语言作为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的对话媒介,对于破除文化中心论和促进各民族文化间的双向交流具有积极作用。工具语言作为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对话媒介的时代价值包括加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国际理解教育、丰盈比较教育学生命力和增强比较教育研究成果解释力四个向度。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树立以和合共生为目标的教育发展理念,构筑以交往理性为中心的“生活世界”,明确以双向理解为导向的交往行为规范,建立以主体间性为特征的平等对话关系,是工具语言作为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对话媒介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赵树理小说的人物语言,说明在人际语言交往过程中渗透着文化因素,文化的差异又必然引起语言交往的冲突。以此阐释人际交往中的文化语言理论。  相似文献   

13.
从师生互动的意图是"影响学生"还是"促进理解"来分析,教学互动可分为策略理性(目的)教学互动与交往理性教学互动.策略理性教学互动旨在通过互动而对学生"施加影响".交往理性的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之间以语言为媒介、以理解为旨归、以生成为指向、通过师生对话与商谈而达成理解与共识.实现交往理性的教学互动,需要师生拥有共同的生活世界、语言的交往使用以及师生身份角色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和教会人们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要实现“过有道德的生活”的教育目的,就应该引导人们从生活中学习,在交往中成长;从对话中理解,在理解中建构。道德交往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交往离不开对话。对话是道德交往的重要环节。正是在道德对话中达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理解、共鸣与共享,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建构美好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和教会人们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要实现"过有道德的生活"的教育目的,就应该引导人们从生活中学习,在交往中成长;从对话中理解,在理解中建构。道德交往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交往离不开对话。对话是道德交往的重要环节。正是在道德对话中达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理解、共鸣与共享,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建构美好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离不开语言的交往。语言的交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基本保障和有效途径。同时,在交往的过程中,语言交往能力则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物质、信息、技术以及各个要素交流中有明确目的,并且用口头语言和内部语言表达交换行为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7.
周琳 《华章》2007,4(7):20
马克思的交往行动理论重视实践中主体间的交往关系,认为物质交往是任何其他交往的基础.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则是以语言为媒介,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为核心,进行相互协调,以达成共识.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认清这两种交往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或需要的过程。正常的人有与人交往的需要,它是维护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柱。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的场所之一,也是他们获得友谊的重要地方,加强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艺术研究,会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性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对美教专业实习生的实习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在遵循阐释主义的基础上,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交往互动如何进行,本文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互为主体间的"解释"行为和言语中的"理解"行为两个方面来阐释质的研究中的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20.
课堂交往是指作为自由主体的师生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相互之间所达成的对话、理解和沟通,从而达到每个人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沟通,以及在对话和沟通中师生对课程教材文化的理解、筛选、培植都体现了课堂交往形式的多样性。因此,课堂交往的有效实现也必然建构在这种多样性的路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