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推动当前电子文档的归档工作,笔者从电子文件归档方式和途径、组织协调和"两套制"归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裴津 《兰台内外》2014,(6):33-33
正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着眼点要高,立足点要实,在规划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从本单位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管理工作的大局出发,顺应其规律,建立管理、用好电子档案的机制。一、电子文件归档方式和途径的选择一是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网,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随着各单位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文件被传输上网。这些文件经过各业务  相似文献   

3.
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认识及解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档案信息以惊人的速度向电子化、数字化发展,电子文件归档,将成为未来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目前还没有得到密切的关注和足够重视。大力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是当前档案工作发展所面临的一项新任务。电子文件和数据是极宝贵的数据资源,如何提高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认识,切实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是档案工作者面临和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电子文件是指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存储在磁盘、光盘或磁带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就是根据电…  相似文献   

4.
苏焕宁 《档案学研究》2022,36(5):116-122
面对数字转型给文件归档工作带来的冲击,论文从历史主义与逻辑主义相统一的角度出发,提出并论述了电子文件归档的本质仍然是人类在记录保存中做出的无奈、优化、合理的选择;通过梳理电子文件归档在概念、范围、方式及时间上的变化情况,总结归纳出归档概念要素重构、归档范围扩展、归档方式多元、归档时效优化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思路;主张坚守电子文件归档的本质,遵循规律、顺应变化,充分发挥我国归档制度的优越性,以解决当下电子文件归档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一、归档的含义与意义在正常情况下,机关档案的收集工作是通过执行一定的归档制度来完成的。归档是指各机关的文书处理部门或业务部门及文书工作者,将工作、生产活动中形成并办理完毕的文件,整理立卷,定期移交给本机关档案室集中保存的活动过程。简单的说,归档就是按照我国规定把档案交给机关档案部门集中保存的过程。归档是文件向档案的转化标志,是文书处理的终点,档案管理的起点。在我国,"归档"已成为党和国家明文规  相似文献   

6.
"归档"是科技文件转化为科技档案的过程和标志.没有归档制度,就没有科技档案;没有健全的归档制度,就没有健全的科技档案工作和高质量的科技档案.我国科技文件归档制度是在科技文件管理的实践中形成的,并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实践检验,体现了我国科技档案工作的独特性.我国科技文件归档制度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归档内容的精准、审查制度的严密、归档手续完备等方面,而且尤其体现在归档时间的及时上.  相似文献   

7.
电子文件归档就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将整理好的电子文件和它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并转存在磁性存储载体或光盘保存。与单纯的纸质文件归档工作相比,电子文件归档的范围扩大了,质量要求提高了,归档时间提前了。因此,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并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对搞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东军  黄华 《湖北档案》2003,(6):24-25
伴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的日益普及,电于文件应运而生。电子文件与一般电子信息所不同的是,它是人们各项职能活动的伴生物,是具有凭证特征的原生信息,这一点与纸质文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与纸质文件不同的是,电子文件是一种虚拟的动态文件,传统的归档工作程序和方法不再有效。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不易被认可,从而构成了电子文件归档的主要障碍,如何妥善地解决这些难题,我认为可以通过在归档前和归档过程中的一系列完善、谨慎的工作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档案鉴定能力是指档案工作者判定一份文件材料价值大小,确定归档与否并科学划分其保存价值的能力,是文件材料归档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文件材料的"归宿".鉴定工作需要由人来执行,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相似文献   

10.
《兰台世界》2015,(Z4):36-37
<正>《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要求:"在归档的文件材料中,应当将每份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分别立在一起,不得分开。"长期以来,定稿与正本一直是如影随形,相生相伴,归入档案,似乎谁也从未质疑过定稿需要归档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近年,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电子文件成为生力军,纸质文件成了"附属品"。为了确保档案保管的安全,大部分机关单位按照《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的要求同时保存  相似文献   

11.
里耶秦简“义陵用度简”是一份官文书,其传递过程是“A县库→A县廷→迁陵县廷→迁陵库”,可分为“库□告县廷书”“丞欧告迁陵主书”和“迁陵守丞殷告库书”三个传递阶段。其中,“丞欧告迁陵主书”和“迁陵守丞殷告库书”在县廷的处理流程可归纳为“原件签署+抄件批转+原件存档/抄件送出”,即:①在原件上签署收文记录;②抄写文书正文部分,制成抄件;③丞欧/守丞殷批转抄件;④将“批转”意见转抄到原件上;⑤原件存档,抄件送出。此种处理流程是秦汉时期官文书传递流转的重要方式之一,可用于分析“义陵用度简”同类文书的流转情况。  相似文献   

12.
归档在文书与档案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作为上层建筑的归档制度因社会的发展而变迁。本文纵观70年来我国文书归档制度的变迁,按照初建时期、破坏时期、恢复时期和发展时期对其进行梳理,探寻归档制度变迁的历史规律和特点。归档制度变迁的方向顺应时代,主体来自基层,过程具有阶段性以及路径呈现渐进性,这为我国文书与档案制度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作邑自箴》是宋代李元弼撰著的官箴书。该书对宋代地方政府的文书处理制度多有记载,包括文书种类、文书拟写、文书办理和文书归档等。这些记载不仅可以与《庆元条法事类》中的文书档案工作制度进行参照,弥补史料不足,而且有助于考察宋代地方政府日常文书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文案”是由“文”和“案”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据目前所知,它最早作为文档名词出现在东汉的《太平经》中,有公文、案卷之意。后期“文案”增加了指代文书档案官职、图书账册、文书档案工作等含义。“文案”一词自汉代出现后,除在元代和民国的使用频率略有下降外,其使用频率一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尤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使用的高峰期,现代“文案”更是在各个阶层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了解公众视角下政府社交媒体文件归档的情况,为我国政府社交媒体文件归档实践提供依据和动力。文章采用专业的网络调查平台对公众视角下的政府社交媒体文件归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分析。调查显示,公众浏览政府社交媒体文件的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应在归档保存内容上以原创性内容为主、相关性内容为辅,在归档保存方式上采用单双套制兼用,在归档保存时间上科学灵活制定及细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备案从事前控制替代品发展为事后监管的信息工具。功能定位的不同,导致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备案在认知层面存在诸多差异,其中突出表现为在档案权责清单上出现了将此职权归类其他档案行政权力事项、内部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及行政备案事项等选择。在备案实践中,差异也进一步出现在备案处理方式、时限、条件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为了消减有关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备案认知和实践中的差异,在国家层面须明确其内涵和功能,制定相应的备案程序规定;在地方层面须进一步修订,清理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备案的相关规范。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中 “产品标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莹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9):138-138
指出图书馆“产品标识”的重要性,认为“产品标识”是ISO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并根据2000版行IS09000族标准中“产品标识”的条款和亲身参与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ISO9000质量认证工作的经验,构建图书馆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品标识”系统,系统分为对外服务标识系统和内部业务工作标识系统。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已成为图书馆的重要馆藏。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文献正面临脆化、霉烂等灾难性的保存危机,文献抢救保护任务迫在眉睫。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探讨了民国时期地方文献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我国三段式的文件档案管理体制,构建了电子文件归档中国特色研究的框架体系,梳理了我国电子文件归档在概念、管理、制度、技术四方面的主要特色。概念特色涉及电子文件归档自身及相关概念,也体现于中英不同语境的概念差异之中;管理特色体现在其“分界线”与“连结点”特征对于我国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及西方档案管理理论中国化的贡献之中;制度特色包含制度内容特色及制度引导下的试点特色;技术特色包括统筹统建的技术支持与自主可控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