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意义】以区块链思维为切入点,探讨竞争情报联盟的运行机制,从而保证联盟存活率以及资源共享的实现。【方法/过程】首先根据竞争情报联盟的特点分析其在运行中所面临的问题,其次探究区块链思维在竞争情报联盟运行机制建设中的应用方式,再次构建基于区块链思维的竞争情报联盟运行机制,最后在实际案例的基础上对该机制进行验证与分析。【结果/结论】运用区块链思维与技术构建竞争情报联盟运行机制能够解决联盟运作中所面临的不平等的成员身份、低信任度、低持续性等问题。【创新/局限】以全新的视角对竞争情报联盟的运行机制展开研究,后续将以更多的联盟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所构建的运行机制展开进一步检验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能源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能源领域的深入融合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区块链技术和泛在电力物联网为研究对象,从数据融通、隐私安全、多主体协同三个维度探讨了两者的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并给区块链技术在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环节应用策略与建议,以期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区块链技术与农业科学数据管理在应用场景方面有很多共同的特点,非常适合在三个应用比 较广泛的场景中进行融合,可以实现农业科学数据价值的增值。【方法/过程】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对现有研究 成果进行文献梳理,构建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模型、农业科学数据溯源模型和农业科学数据隐私计算模型三个场 景模型。【结果/结论】该模型能够提高农业科学数据管理的可信性、安全性、高效性,为科研组织和科研工作者提供 农业科学数据服务,为农业科学数据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创新/局限】将区块链技术和农业科学 数据管理相结合,推动了农业科学数据管理的场景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式同行评议系统框架,为学术评价提供有益的思路,探索高质量学术评价的实践方式,拓展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方法】通过分析开放式同行评议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内在逻辑,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式同行评议系统框架。【结果】形成基于区块链的开放式同行评议系统框架及功能模块,解决身份认证与学术声誉问题、匿名评审问题、学术优先权的确权问题、公开评审的激励问题及有效监管问题。【结论】区块链技术与开放式同行评议的融合能够确保同行评议公平、公正、真实、可靠,保证学术出版质量,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如互操作性、系统内外学术互认规则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文物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馆藏文物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中,能 够更好地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目前馆藏文物信息资源共享中使用的区块链技 术,采用“联盟链+公有链”的双链结构,构建面向文物馆藏机构和用户群的文物信息资源共享模型,并给出其服务 体系和运作流程。【结果/结论】该模型能够安全、便捷、迅速地为相关用户提供智慧服务,同时为馆藏文物机构的信 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创新/局限】将区块链应用于馆藏文物信息资源共享,改变了馆藏文 物机构传统的服务模式。后续将在此基础上优化各个模块的功能,同时加强二者之间的实证性研究,使区块链技 术和馆藏文物机构的信息资源服务进行深入融合。  相似文献   

6.
崔金栋  包晨瑞  周念成 《情报科学》2022,40(11):110-117
【目的/意义】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推进,电能质量问题日益复杂且多变,电能质量数据精准溯源的重要 性日渐凸显,高效稳定的配电网电能质量数据存储与溯源方法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方法/过程】本研 究以配电网电能质量数据为研究对象,对配电网电能质量数据与联盟链技术的融合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联盟链 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基于联盟链的配电网电能质量数据存储与溯源模型,阐述该模型的运行机理;最后借助python、 remix等开发工具进行仿真验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案相较于同类型的传统中心化系统和常 规区块链系统,在实现电能质量数据高效存储和溯源的同时,能有效降低系统时延性,提升电能质量数据的质量。 【创新/局限】但随着信息库的积累,在运用联盟链技术处理配电网电能质量数据时,各环节的处理效率会存在限 制,后续仍需进行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分布式创新模式下的知识服务具有网络结构中心化、复杂协同性与信息不对称性等特征,侵 蚀了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分布式创新模式的知识区块链,以增强企业知识服务能力。【方法/过程】首 先,本文从知识服务与区块链技术研究视角出发,提出了分布式创新的知识区块链思想;接着,剖析了知识区块链 的知识分工、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三阶段过程,以及密码学技术、哈希函数与共识机制三大关键区块链技术在知识 区块链中的实现;最后,以三星电子公司作为分布式创新研究的典型案例,构建了面向区块链技术的知识服务界 面,解决了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创新中的落地问题。【结果/结论】本文构建了新型去中心化的、数据公开可溯的、服 务简洁高效的知识区块链,集防篡改、交易可溯、防伪签名与智能合约等功能于一体,有利于提升分布式创新绩效。 【创新/局限】本文未涉及知识区块链的实证研究与相关道德法律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8.
盛守一 《情报科学》2021,39(7):162-168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信息资源共享模型,突破供应链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 称瓶颈,实现去中介的互信交易。【方法/过程】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等技术提出供应链信 息资源共享模型。采用设计科学研究理论,基于区块链技术对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系统原型进行了深入探讨。【结 果/结论】深化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实践应用,提供了一个弹性、可移植的多方共享并参与维护的信息 资源共享平台,供应链企业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创新/局限】将区 块链技术和供应链相结合,深化了区块链理论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拥堵问题可能导致本系统的效率较低, 第三方信息交易平台同系统的接口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立足于当下数字科研基础环境,面向科研生命周期,调研剖析区块链技术在科技期刊全过程出版中的应用场景。【方法】遴选国内外典型的“区块链+出版”服务创新案例,从科技期刊全过程出版中的用户需求和现实问题出发,分别从科研要素、同行评议、贡献认定、科研评价、科研诚信5个方面梳理分析科技期刊全过程出版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归纳总结“区块链+出版”的全过程解决方案。【结果】综合宏观环境分析模型和态势分析模型,构建PEST-SWOT矩阵,分别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4个维度分析我国“区块链+全过程出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增长型策略(优势-机会)、扭转型策略(劣势-机会)、防御型策略(劣势-威胁)以及规避型策略(优势-威胁)。【结论】区块链技术能够在科技期刊全过程出版中充分发挥优势,本研究成果可为区块链在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中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较为全面而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茂汉 《情报科学》2021,39(8):21-28
【目的/意义】疫情防控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研究新型疫情防控情报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联 合全社会力量共同抗疫,对提高疫情防控效率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 的不足之处,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等特点,研究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疫情防控情 报系统的可行性,然后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个疫情防控情报系统模型,阐述了该模型的体系结构、总体架构、 运作机制及保障机制。【结果/结论】该模型具有共享能力强、可拓展性强、安全性高等优势,有助于提高疫情防控效 率。【创新/局限】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引入区块链技术,采用管理链和多区块链相结合的父子区块链模式构建疫情防 控情报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舆情监管关乎社会稳定,区块链作为当前一种重要的应用技术,关于区块链社交网 络的信息传播特征和规律研究将有利于对区块链社交应用的舆情监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区 块链和信息传播理论,通过爬虫采集区块链社交网络应用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Gephi进行数据可视化 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对整体网络下的社群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讨论了声誉分与用户 度的关系情况。【结果/结论】区块链社交网络为无标度网络;社群间的平均聚类基本一致并且较低;用户发帖量服 从幂律分布;声誉分高的用户在区块链网络中的影响力较大,其在舆情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创 新/局限】基于区块链社交网络应用,本文分析了区块链整体社交网络及区块链社群网络的舆情信息传播特征及规 律,后续将采用动态网络、超网络方法对区块链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周汉杰  王刚 《情报科学》2021,39(12):118-125
【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区块链社交网络舆情风险管理纾解对策,对于创造良好网络环境,提升网络舆情治理 效能以及应对网络风险复杂局面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过程】本研究立足区块链理念与技术,分析社交网络舆情 风险管理概念框架,指明社交网络舆情风险现存问题,进一步探究区块链技术下社交网络舆情治理与纾解机理,建 立社交网络舆情管理系统模型,并从技术推进、多方协作、媒体引导等层面探究防控社交网络舆情风险的密钥。【结 果/结论】区块链技术对社交网络舆情风险治理、提高舆情信息传播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为营造健康、安全共享等网 络社交生态系统提供诸多可能性。【创新/局限】本文构建的区块链社交网络舆情管理模型是一个初步的设想,没有 考虑信息存储的上限,下一步研究工作是提升区块链社交网络舆情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和数据采集的标准化,为区 块链社交网络舆情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熊建英 《情报科学》2021,39(1):41-47
【目的/意义】为有效约束社交网中隐含风险的信息传播,研究一种基于信誉的信息行为动态管理机制。【方 法/过程】通过节点身份认证与历史行为计算节点信誉值,利用敏感词的风险权值计算内容的风险指数后并进行风 险类型分级,综合节点源信誉与内容风险指数提出一种基于社交网节点信誉授权的信息传播控制模型(RBDC)约 束不同类型信息转发权限。【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无限制的信息传播情景,对内容风险与用户信誉进行 细粒度的分类与并构建转发权限映射关系,可以显著限制高风险信息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创新/局限】在保障社 交网用户属性数据真实与敏感词风险词表有效维护的情况下,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构建的RBDC信誉授权传播抑制 模型可以实现信息传播动态调整机制,抑制风险信息传播,也有利于促进网络节点的自律。  相似文献   

14.
娄雪  耿子健  刘成立 《情报科学》2021,39(6):103-107
【目的/意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兴起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区块链作为 变革互联网的新力量,将对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和信息服务机构带来巨大改变。【方法/过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兴 科技,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建设系统信任机制,具有开放、透明和不可篡改等技术特点,将该技术作为实现系统数 据存储安全、使用安全的关键,本文针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区域经济信息共享进行了框架设计。【结果/结论】利用 区块链技术设置区域经济信息双链式存储方式,并利用P2P实现了区域经济信息共享。【创新/局限】在接下来的研 究中将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践应用。区块链及其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区域经济信息共享仍需克 服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成为档案的重要存在形式,网络环境中的电子档案的信任保障机制构建则成为电子档案价值实现的基础,区块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解决可追溯问题的技术体系,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对区块链的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介绍,对区块链的应用研究发展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档案信任保障体系,对这一保障体系的特点及其运行过程进行描述,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档案运行的共识认证机制。【结果/结论】本文的研究为电子档案信任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于区块链的架构和思想方法,在不改变电子档案运行基本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档案信任保障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陈明红  潘子璇 《情报科学》2021,39(8):173-183
【目的/意义】从微观视角探究网络信息资源生态化配置的影响机制,为改善信息生态结构与功能,实现网 络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最优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信息资源、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三个方面构造网络信 息资源生态化配置效果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影响因素及 其组态分析。【结果/结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和质量对配置效用和配置公平均具有正向影 响;信息素养对配置效用具有正向影响但对配置公平没有显著影响;网络系统的自适应性对配置效用和配置公平 均具有正向影响,而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对配置效果没有显著影响。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发现信息资源数量、信息 素养、系统开放性和自适应性的条件组合是实现高配置效用的三条路径;信息资源数量分别和低信息素养、系统自 适应性、信息资源质量和系统开放性构成高配置公平的三条路径。【创新/局限】采用混合方法能更加深刻地揭示网 络信息资源生态化配置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构关系,后续研究可考虑纳入更多影响因素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7.
胡潜  孙琦  李静 《情报科学》2020,38(12):92-97
【Purpose/significa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the indus⁃ try information service fusion in the open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op-lev⁃ el design of the industry information service fusion.【Method/process】Firstly,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industry information service fusion in the open network environmen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mode of service fusion is discussed in different scenarios.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motion strategy of industry information service fusion.【Result/con⁃ clusion】In the open network environment, industry information service fusion can be regarded as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composed of resource layer, service layer, composition layer, UI layer and 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 The specific mode of service fus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modes: request-response mode, linear multi-stage mode, parallel multi-stage mode and mixed multi-stage mode. In terms of promotion strategy, we should start from three aspects: building open service fusion platform, promoting open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and promoting open information service fusion autom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作为生产要素,电力系统的数据信息蕴含着大量转化价值,能够通过有效满足需求侧消费者 剩余和社会福利提升、促进供给侧电力供给效率的高效增长来实现溢出效应。【方法/过程】通过实证分析可知,电 力数据信息的溢出效应表现在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显著,电力数据信息发展的不足对要素市场化发展弱 化作用逐渐显现。【结果/结论】地方政府应以数据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进一步改革电力数据要素配置市场化 体制机制,更正电力数据信息权属界定与交易机制,加强电力数据信息安全保障,增进电力数据信息与其他要素的 协同性,合理利用并积极开发其溢出效应。【创新/局限】以电力数据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来体现电力数据 信息的溢出效应,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社会感知是借助海量时空数据研究人类时空间行为特征,进而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时空分 布、联系及过程的理论与方法。用户画像旨在通过挖掘用户属性特征和行为模式,以揭示群体、领域乃至社会现象 的内在规律。用户画像是实现社会感知的重要手段。【方法/过程】紧密围绕社会感知数据涉及的情感认知、行为习 惯和社交网络关系三个维度梳理与之映射的用户画像内容维度,更深层次地,对其三个维度中与用户画像息息相 关的应用情境进行分类描述,以期总结其应用价值。【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当前用户画像的数据源拓展到多源异 构时空数据;研究内容集中在情感及场所语义、空间交互以及社交网络挖掘等方面;时空语义推理等研究是该领域 的拓展;应用情境可以在跨地域空间信息服务、城市人地交互关系挖掘、政府高效治理、领域事件时空关联趋势预 测等主题领域加以展开。【创新/局限】社会感知数据的利用可以在多任务场景下实现态势感知和知识推理。通过 融合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和集成多种用户画像维度,能够实现多场景的精准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