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大批"苏派"中生代名师开始续写并创造着苏派教育的辉煌。研究中生代名师,提炼他们成长的规律与特征,对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成长、推进苏派教育研究走向未来等都有着非凡的意义。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从中生代名师成长的背景与土壤、规律与特征、策略与路径等方面,就他们共同的成长规律进行了探寻与归纳。  相似文献   

2.
<正>在写此文之前,我纠结一个问题:苏派名师或者苏派教育是否真的存在?"派"就是水流成"支",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名师或教育以"苏派"为名,它应该是具有江苏特色并成为一个群体或流派。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开始翻阅国内的一些教育类刊物,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人民教育》"名师人生"栏目。从2003年开始,《人民教育》开设了一个栏目"名师人生",专门介绍国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3.
苏派小学语文是"苏派教学"和"苏派研究"的重镇。当代苏派小学语文建设要始终牢记"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围绕"提高质量",把整体提升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再造苏派小学语文建设大有作为的新十年,"回望"根深叶茂的苏派小学语文传统是必修课:回望语文教学重大本质问题的探求之路,坚守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立场;回望老一辈名师对有效语文教学的探索,建设高效课堂;回望苏派语文的学校教研传统,建构研修共同体;回望江苏名家的教材编纂经验,建设语文课程;回望儿童教育家的成长历程,砥砺专业精神,把学生的发展永远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4.
代表课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为,"代表课"是非常值得教育界关注并加以研究的一个概念,不仅值得普教界关注,也值得高教界关注,因为它与名师(本文的"名师"专指教学名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学风格、教学流派等问题密切相关.以下是笔者对"代表课"问题的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江苏教育》为主阵地,以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江苏名师为载体,江苏的教育学人树起了"苏派"教学的品牌大旗,"苏派"职业教学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之于他山之石,"苏派"职教有学习、有汲取、有接受,这是对前人精粹的继承;"苏派"职教有思考、有目标、有探索,这是创新精神的弘扬。研究"苏派"职业教学风格理论,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陈平 《江苏教育》2014,(7):43-47
在写此文之前,我纠结一个问题:苏派名师或者苏派教育是否真的存在?"派"就是水流成"支",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名师或教育以"苏派"为名,它应该是具有江苏特色并成为一个群体或流派。  相似文献   

7.
苏派名师教学主张及范式的存在与表现,为完整地检索新时期各个年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想和特点,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轨迹,提供了系统而完整的参考范式和理论依据。"教真正的语文"这是苏派小学语文名师教学主张及范武给予一线教师最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根植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江苏沃土,上溯宋明清,下续近现代,卓有建树的教育大家、教学名师如群星璀璨,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主张形成了苏派教学系列理论与风格。面对"互联网+"时代,如何继承弘扬,需要对苏派教学系列理论进行批判性传承,准确把握苏派教育的思想精髓,提炼苏派教育的时代价值,以民族振兴为使命担当,以仁爱之心立操守根基,以改革创新作不竭动力,以工匠精神行求真精艺,努力开创"互联网+"时代苏派教育思想引领下的江苏教育发展新纪元。  相似文献   

9.
苏派教学究竟做了什么?这种追问跟“苏派教学究竟存不存在”一样显得紧急而迫切,也许“苏派教学”迄今没有浮现出清晰的轮廓、共同的教学主张、趋近的教学价值,但当我们梳理百年江苏教育史,看百年教育生态之中,大家迭出,名师泉涌,人才荟萃,呈现出精彩纷呈的精神群落。正是这一个个充满激情、个性互异而又志趣相投的群体不断碰撞出新的教育智慧.在自觉而不刻意、自然而不生硬的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主张、教育理解以及教学策略选择,使苏派教学正以其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成为一个流派符号凸显出“苏派教学”的宏大视野和微观景致。  相似文献   

10.
那些花儿     
陈惠芳 《江苏教育》2012,(26):62-63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手捧《名师的教学主张》,读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对冰心的这句话感悟更深。《名师的教学主张》(上、下)是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苏派教育"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47位苏派名师的教学主张。其中,有18位数学名师,他们中只有4位是我未曾  相似文献   

11.
教学名师专业持续成长要求教学名师实现"二次成长",通过深化对教学名师的认知更好地分析其"二次成长",可以推动教学名师队伍建设。采用质性研究法剖析某重点学校教学名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二次成长"困境及其解决策略,并将其行为背后的"二次成长"与教育生活进行了联系。重点归纳一名教学名师突破"二次成长"困境的策略,即自我统整、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研究发现,教学名师的"二次成长"与其教育生活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苏派职教高层论坛不断开展,"苏派职教"这个词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苏派职教"是江苏人创造的具有江苏职教品牌、职教风格的职业教育流派,其中,引人注目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给教育生态观指导下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新思路。一、"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概况江苏省镇江、宁波等一些职业学校先后开展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一个以构建主义为教育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以项目实施为评价核心的"学  相似文献   

13.
打出“苏派”教学的旗帜。我感觉这是一项有价值的创意和创新。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余年.江苏的教育工作发展迅速,成绩显著,涌现了一大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有名气的教学名家。围绕这些名家出现了一些有相似教学风格、相近教学理念的教学流派,从总结经验、研究学术、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出发.进行“苏派”教学研究将有助于我省教育教学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苏派”教学的推出非常及时.适应了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苏派教学名师的成功之路值得研究。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特色鲜明,在国内中学数学教学领域影响广泛而深刻;李震老师的"生命化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很好地诠释了优秀教师对于教学事业的不懈追求,两位名师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5.
开展中小学名师成长路径研究,目的是探寻名师成长规律,为立志成为名师的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提供经验和借鉴。通过采用文献研究、个别访谈等方法研究发现,中小学名师成长有一定的规律,即名师的成长是名师对基本规律的高度认同与坚守,显现着不同于一般教师的成长自觉。名师是自身修养、岗位锻炼、名师指点和组织培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1月19日至21日,第29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仪式暨苏派与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江苏省宝应县举行,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出席并讲话。葛道凯厅长用"非常生动的一次教学,非常形象的一个课堂"充分肯定了"教海探航"活动对苏派特色教育文化的引领作用。葛道凯表  相似文献   

17.
苏派语文是在江苏地域文化的土壤上生长出的、富有浓郁江苏地方特色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流派,其教学特征主要有四点:守真、倡简、入情和用境。把握苏派语文特征对推动苏派语文建设和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派语文是在江苏地域文化的土壤上生长出的、富有浓郁江苏地方特色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流派,其教学特征主要有四点:守真、倡简、入情和用境。把握苏派语文特征对推动苏派语文建设和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思想"的内涵、价值与实施策略,以切实提高数学课程实施水平,进一步推进数学教学改革,提升苏派小学数学教学的品格和影响力,由《江苏教育》编辑部和海安县教育局联合主办的苏派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暨关注"数  相似文献   

20.
名师成长的实质是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化高度发展过程,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过程。名师的成长,体现了周期性与阶段性规律、共生性与复杂性规律,也表现出师承效应与转益多师规律以及马太效应与期望激励等诸多规律。影响名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很多,解读名师成功的人生轨迹,研究名师的成才规律、影响因素与机制,感悟名师的人生智慧,对探索富有成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与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