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年的秘密意象是指成人对儿童身上隐藏秘密的一种观念建构,这一意象深刻影响着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在逻辑上,童年的秘密意象与自然的秘密意象是同构的,童年与自然均为有待揭开面纱的隐秘对象.在历史上,卢梭的儿童发现确立了童年的秘密意象,构成现代教育的重要起源.儿科学、心理学等科学研究一方面强化了童年的秘密意象,从而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对童年的揭秘与祛魅,也导致了童年的秘密意象之异化以及儿童的消失,教育由此陷入机械的塑造式教育困境.因此,当下教育需要重构童年的秘密意象,从塑造式教育转向交往式教育,成人要承认、尊重儿童的他性,承担起对儿童的回应和责任,以此重新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2.
刘发建老师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见本刊今年第19期),不期而然地引出一个话题: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儿童视角?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恳请教师始终葆有一颗童心。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警惕自己不要僵硬地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希望教师自觉地具备童年意识。童年自有其价值。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请保护孩子的童年吧!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呼吁教育要懂得尊重儿童文化。所谓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就是强调教育不仅要有引领的一面,也要有"蹲下来"亲近学生的一面。尊重儿童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然也要有超越性),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远离或排斥儿童文化的教育是没有亲和力的。教育,不要让儿童视角缺席。  相似文献   

3.
刘发建老师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见本刊今年第19期),不期而然地引出一个话题: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儿童视角?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恳请教师始终葆有一颗童心。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警惕自己不要僵硬地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希望教师自觉地具备童年意识。童年自有其价值。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请保护孩子的童年吧!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呼吁教育要懂得尊重儿童文化。所谓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就是强调教育不仅要有引领的一面,也要有"蹲下来"亲近学生的一面。尊重儿童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然也要有超越性),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远离或排斥儿童文化的教育是没有亲和力的。教育,不要让儿童视角缺席。  相似文献   

4.
刘发建老师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见本刊今年第19期),不期而然地引出一个话题: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儿童视角?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恳请教师始终葆有一颗童心。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警惕自己不要僵硬地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希望教师自觉地具备童年意识。童年自有其价值。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请保护孩子的童年吧!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呼吁教育要懂得尊重儿童文化。所谓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就是强调教育不仅要有引领的一面,也要有“蹲下来”亲近学生的一面。尊重儿童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然也要有超越性),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远离或排斥儿童文化的教育是没有亲和力的。教育,不要让儿童视角缺席。  相似文献   

5.
成人拥有自己的童年经验,但这经验并不能直接促成成人对儿童此在经验的理解,教育者要积极参与到儿童此在的童年体验当中,同时要认识到不可能从生命建构上反客为主,成为儿童童年的所有者这一现实。在这一认识和思考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成人的童年与儿童的童年存在着不同的对话方式——零对话、成人主导的对话、相互理解的对话,而不同的对话方式带来的教育生态和成长结果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6.
童年的概念是历史和社会的建构。幸福的童年对人的成长、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学校是建构童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在今天,由于学校教育目的和功能一定程度上被异化,导致对儿童的过度教育和规训教育,削弱了儿童的童年幸福体验。要想改变目前学校教育削弱儿童童年幸福体验的局面,教育必须回到“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原点,真正确立儿童立场,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完整的幸福童年。  相似文献   

7.
当前,儿童的童年正在消逝。童年消逝最显著的症状是儿童的课程化生长,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偏离了它本真的意义,成为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工厂模式"的教育、功利主义的教育。面对现状,教育者必须采取措施阻止这种趋势的蔓延,保卫孩子们的童年。  相似文献   

8.
刘发建老师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见本刊今年第19期),不期而然地引出一个话题: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儿童视角?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恳请教师始终葆有一颗童心。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警惕自己不要僵硬地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希望教师自觉地具备童年意识。童年自有其价值。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请保护孩子的童年吧!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呼吁教育要懂得尊重儿童文化。所谓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就是强调教育不仅要有引领的一面,也要有"蹲下来"亲近学生的一面。尊重儿童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然也要有超越性),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远离或排斥儿童文化的教育是没有亲和力的。教育,不要让儿童视角缺席。  相似文献   

9.
刘发建老师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见本刊今年第19期),不期而然地引出一个话题: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儿童视角?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恳请教师始终葆有一颗童心。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警惕自己不要僵硬地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希望教师自觉地具备童年意识。童年自有其价值。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请保护孩子的童年吧!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呼吁教育要懂得尊重儿童文化。所谓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就是强调教育不仅要有引领的一面,也要有"蹲下来"亲近学生的一面。尊重儿童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然也要有超越性),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远离或排斥儿童文化的教育是没有亲和力的。教育,不要让儿童视角缺席。  相似文献   

10.
保卫童年     
在日渐理智化的背景之中,保卫童年,免于童年被理智世界的过度侵蚀,无疑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义。所谓教育世界中的儿童本位、儿童立场,其实并不是一种成人世界的谦辞,不是一种成人世界之于儿童世界的优越感的转让,  相似文献   

11.
刘发建老师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见本刊今年第19期),不期而然地引出一个话题: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儿童视角?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恳请教师始终葆有一颗童心。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警惕自己不要僵硬地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希望教师自觉地具备童年意识。童年自有其价值。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请保护孩子的童年吧!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呼吁教育要懂得尊重儿童文化。所谓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就是强调教育不仅要有引领的一面,也要有"蹲下来"亲近学生的一面。尊重儿童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然也要有超越性),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远离或排斥儿童文化的教育是没有亲和力的。教育,不要让儿童视角缺席。  相似文献   

12.
在制度化学校教育的场域下,标准化童年的生产可以从观念形态与现实存在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在观念形态方面,源自西方的现代儿童观自五四时期输入中国,籍由学校教育获得合法性,中国本土的儿童观遭到全面批判,标准化儿童观风行。在现实存在方面,通过童年的定位、标准化经验的输入、童年的测量共同生产了标准化的童年。从观念上重新挖掘中国本土性的童年内涵,从实践上探索打破一统天下的制度化教育的方式或许是走向非标准化童年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13.
童年幸福与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年的概念是历史和社会的建构.幸福的童年对人的成长、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学校是建构童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在今天,由于学校教育目的和功能一定程度上被异化,导致对儿童的过度教育和规训教育,削弱了儿童的童年幸福体验.本文指出,学校教育必须回归教育的原点并确立儿童立场,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完整的幸福童年.  相似文献   

14.
童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精神意义上的本原。而当前的教育,很少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次序对儿童实施教育,我们的孩子正逐渐远离自己的童年世界,失去童心,享受不到童年的纯真和欢乐。如何还孩子一个本真的童年,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是每一位一线数学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儿童是谁——重构我们的儿童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我们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任何教育行动都受着教师的儿童哲学的干预。当前,儿童哲学的斗争还在持续,"乖孩子"的民间儿童哲学正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从对"儿童是什么"的发问方式转向对"儿童是谁"的追问,重构我们的儿童哲学是教育事业的召唤。儿童是他自己,他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儿童属于童年,成年人读不懂他;儿童需要好教育,他需要在教育中实现自我。只有在儿童的世界、童年和教育活动中,我们才能完全搞懂"儿童是谁",才能重构一种崭新的儿童哲学。  相似文献   

16.
童年应该是"属"儿童的,是快乐的。承担构筑儿童童年生活与经验重任的小学教育理当将儿童是否做主和是否快乐作为重要的价值尺度。我们主张"快乐做主人"是小学教育的基本命题。"快乐做主人"重申小学教育是人的教育,凸显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关照儿童童年的快乐和幸福;"快乐做主人"以自主、发展、关爱、创造为内涵,追求儿童真正做了主人之后自我实现的快乐;"快乐做主人"积极推动主体性教育话语范式的转变,并对具体的教育情境提出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童年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反映了启蒙运动以来对待儿童及其生活的现代思维方式。现代童年概念强调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和对立;建立了童年的线性发展模式;产生了"标准化"的童年样态。现代童年概念源于二分法的现代思维逻辑,受生物学导向的童年研究视角限制,并随着制度化学校教育的发展及现代家庭生活的变化得到巩固。现代童年概念以儿童生理发展的不成熟预测了儿童社会能力的不足,将儿童的生活划定在特定的范围内,使得儿童的社会地位被边缘化,定义童年的权力被成人操控,童年的多样形态被忽略,儿童的声音被埋没。  相似文献   

18.
提出童年正在消逝论点,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当前儿童生活状况的一种担忧,对教育是一种警示。它促使我们全面思考教育与儿童生活的复杂关系,帮助我们走出成人中心主义,站在儿童这边,设身处地从儿童立场看待教育问题,提醒我们注意教育所应承担的责任。将儿童尽快地社会化,把儿童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责任;让儿童像儿童那样地生活,享受他们这段生命历程所特有的快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同样也是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习惯于把儿童与明天联系在一起,似乎是为了明天才重视儿童,这是不全面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童年的意义绝对不是为了长大成人。儿童的名字是今天,捍卫童年是父母和教师的神圣天职。"刚读到《捍卫童年》的这段篇首语,心猛地一震,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  相似文献   

20.
儿童时代和秘密紧密相连,秘密是童年的标志,美国传媒学者波兹曼在他的《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说,没有秘密就没有儿童时代.秘密在儿童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往往不尊重儿童的秘密,肆意侵犯儿童的秘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思考秘密的教育意义,应为每个关心儿童成长的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