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群 《民族教育研究》2008,19(1):113-115
重庆市秀山县应通过"精品品牌战略"、"大众化路线"和花灯艺术进课堂及发展以"花灯风情"为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等一系列举措,使秀山花灯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发挥秀山花灯的美育功能,这对当代社会美育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花灯是云南地域文化的象征和精粹,但目前它的影响力衰微。云南花灯的电视传播对保护和传承花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现有的花灯电视栏目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充分借鉴国内优秀戏曲节目的传播经验,优化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果,以求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云南花灯是云南地域文化的象征和精粹,但目前影响力衰微。云南花灯的电视传播对保护和传承花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是现有的花灯电视栏目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充分借鉴国内优秀戏曲节目的传播经验,优化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果,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独山县人民政府大力倡办花灯艺术节,推动了独山经济发展,促进了独山花灯艺术的传承。以举办花灯艺术节为龙头,已逐渐形成花灯艺术传承的政府引领、民间传承、学者研究、专家创作、专业演出的喜人态势。独山花灯传承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及时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和完善民间文化自觉传承、文化局(馆)与花灯队团引领、基础教育参与及高校特色开课的传承体系,使独山花灯艺术之花焕发出应有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5.
文化旅游能够有效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并且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盐城市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文化底蕴挖掘不足、产业链不完整、营销策划滞后、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为促进盐城市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强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应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力创精品,打造旅游文化新品牌,完善相关管理与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6.
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国际传播主体将民俗文化国际传播强势模因与特色龙文化模因结合,在开发和传播中把文化模因复制作为手段,使龙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产品和品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吸引中外游客,提高泸县龙文化旅游乃至泸州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在传承龙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打造泸州旅游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7.
云南彝族婚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多彩而独特的彝族婚俗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较大。随着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彝族婚俗文化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资本化成为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云南彝族婚俗文化的特点及其旅游文化价值、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彝族婚俗文化旅游创新开发对策,促进彝族婚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个民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文化记忆,文化传承是传统村落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本文结合楚雄地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以文化传承为导向的旅游开发策略。楚雄地区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中以"茶马古道文化"、"盐井文化"最具有代表性,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开辟"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廊道和科普研学营地,传承文化遗产、培树文化自信;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环境、唤起文化记忆。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民间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靠民间艺人个人创新开发出文化创意产品,则是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动力。粤东北兴宁市与连平县对客家花灯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开发实践,表明客家宗族文化复兴带动"响丁"民俗活动产生的"竞争性消费",使得客家花灯这一民间技艺呈现活态传承的趋势,各级政府主办的"花灯节"增强民间艺人开发花灯文化创意产品的意愿。田野调查案例表明民间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民间社团的力量开展传统的地方民俗活动,并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引导非遗传承人开发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语境中的民俗节庆融入了时代精神,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篁岭"晒秋节"作为婺源一张金字名片,其旅游价值、文化价值、民俗价值日益凸显,在展示其文化传统、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发展、凝聚了古村人心、推进了社会稳定。篁岭"晒秋节"的重构,多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既传承了民俗文化,又促进了旅游发展,是乡村社会治理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以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为内容,以数字博物馆、数字出版、纸质出版、旅游指导等为载体,提供土家音乐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展示与产品化运营服务及示范应用,形成音乐文化资源服务的新模式.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具有活态性、生态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殊性质,保护难度较大。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对于继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达成民族认同,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他拥有着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传播空间上的无限性等优势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网络媒体作为社会公共媒介必须承担的义务,同时也是网络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广西金秀大瑶山是瑶族的聚居地,瑶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化传承方面,地方政府和当地民众共同构成传播主体,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共同构成传播手段,具有民族风情的服饰文化、语言文化、旅游文化、民族信仰等共同构成传播内容。通过加快旅游形象开发,形成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重视大瑶山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增强大瑶山族群的民族认同感,使得瑶族文化更好的再现。  相似文献   

14.
传播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传播.电视作为传播旅游文化的媒介,从很多方面上都影响着旅游文化的传播形式和表现形态.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电视传播对旅游文化的引导,实现电视旅游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旅游开发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与旅游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城市是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基础,而旅游业可以更好地实现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在旅游业逐渐发展成熟和重视文化的经济性质这两重机遇下,文化旅游成为创新竞争方式。三明是一座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城市,但也存在城市形象不鲜明、文化旅游品牌在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不高等问题。在顺应"以文化为内涵"的城市发展趋势下,三明应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并形成文化旅游多样化系统,以此构建三明市优秀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6.
康巴藏区拥有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既有以神山圣湖和寺院寺庙为代表的观光型旅游资源,也有以藏传佛教仪式和节日庆典为代表的参与型旅游资源,还有保健型旅游资源及购物型旅游资源。然而,藏传佛教是一种脆弱的"活体文化"。因此,康巴藏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应采取保护性开发,使其在促进康巴藏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让康巴藏区文化精华得以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广西龙脊平安寨的旅游开发对龙脊梯田社区的文化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遗产地文化传承中存在工具理性、传统与现代的背离、文化传承的代际失衡等问题.因此,要推进遗产地旅游开发中文化传承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使遗产地文化得以正常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旅游景点存在文化属性不高、营销传播手段落后、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为此,基于文旅融合,本文分析了泰山文化资源禀赋和品牌建设现状,指出泰山文化与旅游品牌建设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升泰山文化旅游品牌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天启 《职教论坛》2014,(14):57-60
高校是汇集、存储、研究、传播、教化、创新社会文化的机构,具有社会文化的"集散地"和"提升机"的职能。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在新时期的一项基本功能与必然使命,探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内涵目标、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高校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章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具体做法为例,探究文化在高校传承与创新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北海老城有着丰富而极具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基于"严格保护、适度开发、传承文化、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解析北海老城文化生态旅游的文化、社区、旅游、经济等多元复合的发展要素。结合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的开发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北海老城文化生态旅游的统筹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