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的公文以叙事为宗旨,带有鲜明的权威性、指令性,且篇幅简短,表述明确,指示具体,文辞朴实。曹操将公文与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从内容上渐渐区分开来,开始自成一家,对公文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汉末三国之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不少优势,为他统一北方赢得了不少机会和时间。但一直以来,人们对此多从政治角度予以解释,以为曹操"挟天子"取得的只是政治上的优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质上是曹操对其时儒家文化意识的正确运用,这一举措深蕴文化内涵,而曹操正以此形成了有利于自身强大的舆论和伦理道德优势。这种舆论和伦理道德优势在两汉以来所造就的社会环境里又因战争适时转化成了政治优势,从而使"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以政治面目出现。事实上,如果脱离了其时的文化意识环境,"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钱思荻 《文教资料》2014,(36):48-49
通过对比研究古代公文与现代公文中的"文"与"质"变化,探寻"文"的特点在现代公文中日渐缺失、"质"的特点在现代公文中备受重视的原因,探究今后现代公文在公文语言文学性发展方向上的发展趋势、提出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4.
"令",原是下令给臣属或告示天下的公文,属于古代公文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文体。曹操的政令文一改汉代的繁缛浮华,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词约义丰、严明有力、语言通脱、形式不拘、真诚相待、饱含深情等特点,成为了建安文学中的别一家。  相似文献   

5.
李若冰 《文教资料》2013,(35):66-67
东汉末年,公文写作形成浮华之风.曹操留下了150余篇公文,一改汉末不务实际的公文文风,语言简练,直说其事,对后世公文写作影响深远.本文将浅谈曹操对公文文风的改革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政令通常均以令、法规、公告等行政公文的形式公诸于世。曹操在颁发大量公文形式的《求贤今》的同时,还发表了一首诗的“求贤今”,那就是《短歌行·对酒当歌》。对于这首诗的赏析评论文章早已汗牛充栋、不胜枚举,然而从诗的求贤令、诗的政治宣言这一视角去进行完整的分析阐述似属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7.
曹操"外定武功,内修文学",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一方面借助政治上的领袖地位,广泛收罗文士,形成"彬彬之盛"的局面;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创作的一代新风。曹操所撰教令不受任何陈规的约束,内容刚直豪爽,事理通达质朴,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8.
李金泽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5):52-54,74
曹操在汉末军阀混战的特殊历史时期,敢于冒天下之指责,担当起消除割据、统一中原的历史重任,并运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统一了北方,为最终结束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这种历史责任担当意识,体现在公文中,就是敢于反传统、反正统的思想;体现在公文语言特点上,是强势语言,富有气势,以气取胜.  相似文献   

9.
张晟 《文教资料》2012,(16):1-2
曹丕的《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曹丕赋予了"诗"、"赋"独立的文学意义与抒情体式。在艺术上,曹丕提出诗赋欲求至"丽"的文学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曹丕文学批评中对于纯文学的审美追求,将对文体的评价与规定性上升到了审美层面。但曹丕"诗赋欲丽"的文学批评主张有其局限性,与此同时,从整个文学批评史的宏观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又有一定的源流性影响,我们需要在多维度中对其进行全面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0.
公文写作具有审美性。公文之美首先体现在形式美。公文作为政治话语和政策信息载体的文体,从形式到内容都追求严谨、严肃、和谐。公文的形式美是从公文形式构成因素的角度建构起来的。在文面上,比例的和谐,格式变化的错落有致,色彩搭配的威严刚正,以及公文文面的清晰雅致,这些共同构成公文的形式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