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短的头发,自然的装束,浓浓的乡音,直爽的个性,凡是接触过乔云萍的人,都说她是个朴实无华、真诚豁达的人。岁月无痕,用在乔云萍身上倒是挺恰当,拿出当年的照片。看看现在的模样,她真没有太大的变化。别看乔云萍不善言辞,在中国乒乓球建队五十周年庆祝活动期间,乔云萍的房间却总是最热闹。昔日的师姐师妹聚在一起,细数往日情怀,唏嘘流金岁月,话语不多的乔云萍,忙前忙后地  相似文献   

2.
10月14日下午,在北京体育大学世界冠军班读研究生的乔云萍从济南一飞到北京,就立刻赶往学校:与导师见面、谈毕业论文、开学校会议,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得以抽身;10月15日下年3点,山东省乒乓球管理中心主任兼省队总教练乔云萍出现在了乒羽中心办公室;下午5点,山东乒协秘书长乔云萍手拿中国乒协会员联赛的文件走出了乒羽中心下午5点10分,原国家队队员、前世界冠军乔云萍在国家队训练馆里与昔日的队友相谈甚欢;晚上6点30分,乔云萍坐上了开往首都机场的大巴,她将在9点05分飞回济南。于是,当看着她一系列的角色转换、目睹了她的忙忙碌碌之后,在路上、要机场餐厅里,我们终于可以走在一起,坐在一起,聊起了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时晓莉 《新体育》2014,(3):77-77
时光倒流到1987年11月,不是夺金热门的山东女乒在广东举行的六运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夺得团体冠军。当年19岁的乔云萍第一次参加全运会。时隔26年,辽宁沈阳第十二届全运会,由李晓霞、  相似文献   

4.
粱慧敏  夏娃 《乒乓世界》2005,(11):33-33
“我要把这个拍子珍藏起来,因为拿它赢了张怡宁,而且以后她也没有机会再跟我打了。”在单打第二轮被淘汰之后,李菊跟朋友开玩笑说,此时,李菊结束了她的全运会之行,这也意味着她乒乓生涯的结束。  相似文献   

5.
2009年10月1日,张怡宁卫冕了全运会女单冠军,与教练周树森轻轻拥抱后,她静静地坐了十几秒钟,这是她觉得意犹未尽的十几秒,也是与全运会告别的十几秒。  相似文献   

6.
《时尚球类》2005,(4):34-34
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开始.到今年十运会.共有六届全运会设立了棒球项目.这六个冠军全部被京津两队包揽.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十运会的棒球比赛是京津两大传统强队四年一度的相约对决十运会也不例外,从小组赛开始,北京和天津队就分别在自己所在的小组中一路领跑,棒球比赛中最受关注的球队.两队再次会师决赛,这一次天津队笑到了最后。 虽然两支传统强队的巅峰时决仍是全远会棒球比赛的主旋律,但在豪门对决背后,上海、广东、解放军等新生势力的日益成长,使得全运会棒球赛场在京津延续垄断背后暗流涌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全运会的棒球赛场将会出现群雄蜂起的局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四年前的山东全运会,彭帅一呜惊人,收获了4枚全运会金牌,荣膺当届全运多金王;四年后的辽宁全运会,依旧肩挑天津女队大梁的她,在率先结束的团体比赛中,顺风顺水地收获了本届全运网球赛的首枚金牌,有媒体笑称,“彭帅的四金之路又开始了……”四年前,彭帅说她的心是忐忑的,经历了前两届全运会的失利,她不敢怀有太高的奢望,但要说没有希望和憧憬,那绝对是假话。四年后,没变的是肩上的压力,她觉得这是回报培养自己成长的天津队最好的方式,无论职业赛事的安排有多忙碌,她都信守四年前的诺言回归到集体之中,她说自己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见到十六大代表乔云萍,问起她的近况,她却把自己的弟子推了出来:“你们还是写写李晓霞吧。她在10月份的全国锦标赛上拿了女单和女双两项冠军,山东女队夺得团体第4,也是我和刘伟退役后山东女队取得的最好成绩,李晓霞也立了大功。” 乔云萍的话提醒了我们。翻看一下2002年国际公开赛成绩册,李晓霞也表现不俗:参加了5站国际公开赛,获得了5个双打亚军和一个单打第3名。 1988年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的李晓霞,个头已经长到了1.71米,是个性格开朗、生性好动的女孩。晓霞小时侯最喜欢踢足球打篮球,可妈妈说这些运动太粗鲁,不适合女孩子,于是带她到单位里办的一个乒乓球培训班学打球,那一年,李晓霞7岁。由于晓霞运动细胞比较多,启蒙教练张洪芝也格外悉心地培养她,经过3年训练,使她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底子。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5,(12):0-11
入选理由:即将过去的2005年.对于张怡宁来说.也许比她获得奥运会冠军的2004年还意味深长。五月的上海世乒赛.张怡宁获得女单冠军.加上2004年获得的奥运会和世界杯女单冠军.她成为了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中继邓亚萍和王楠之后.拿到三大赛女单大满贯的第三人。然而一周后,厄运突至.欲在全运会预赛上大展宏图的张怡宁在混双训练中意外受伤.手掌根部骨折.在命运的捉弄下.她体会了一次对抗伤病和挑战自我的艰难复兴。  相似文献   

10.
全运会赛制的历史功绩和时代局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运会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对全运会要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全运会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一根调控杠杆,其作用不可低估,但进入新世纪的全运会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不适应时代需求的种种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全运会要与时俱进,彻底告别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全运会赛制,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新型赛制.是全运会今后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1.
她是我国体坛唯一参过加5届全运会的运动员,几欲辉煌,但命运却时常有意无意为难她,但她不气馁,因为她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3,(10):34-35
这是王皓最后一次全运会.开赛前他的状态并没有调整到最好。虽然无需再用全运会的或绩来证明自己.  相似文献   

13.
梁慧敏  夏娃 《乒乓世界》2005,(11):35-35
全运会女团半决赛,北京队与辽宁队狭路相逢,前两场比赛张怡宁和郭焱分别败给了王楠和郭跃.北京队被推到了绝境。千斤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年仅15岁的丁宁的肩上,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的她力挽狂澜,成了北京队晋级决赛的头号功臣,也让很多人认识了这个带有几分男孩气的女生。  相似文献   

14.
王秀婷10000m跑全程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冯敦寿,郭俊人,张蒙汉,金强0引言王秀婷1965年出生,身高1.65m,体重50kg。在第6届全运会上,她以31'27"的优良成绩创造了亚洲女子10000m跑新纪录(原纪录为31'48"88)。本文对王秀婷...  相似文献   

15.
曹幸妮24岁进入国家队,有点出乎人们意料。在人才济济的国家女队,与曹幸妮同龄的王楠已是大满冠,比她小好几岁的张怡宁、张莹莹已获得过世界冠军,还有牛剑锋、李楠等一批年轻选手也在国际比赛上成绩斐然。而曹幸妮的名字对许多人来说相当陌生。当然,曹幸妮走进国家队也.不是偶然的,她因为在第九届全运会上表现出色而打开了通向国家队的大门。  相似文献   

16.
刘国梁 《乒乓世界》2005,(11):20-22
很多年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全国比赛了,这次全运会的整个场面,对抗的激烈程度都跟奥运会、世乒赛等大型赛事很接近.各个地方队之间的争夺可以用惨烈来形容。这是11分制以后的第一次全运会.因为各队的成绩指标任务和11分制的原因.大家心理压力都很大,冷门出得特别多。我们教练组全程观摩,每天都会针对队员的发挥进行讨论。特别是国家队的主力.像王励勤、王皓、马林、陈王己等等,我都在观察他们.我发现.他们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全运会体制的科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运会是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最高组织形式和最主要的体制,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全运会体制褒贬不一,对全运会体制改革的呼声也日趋激烈。回首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面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我们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全运会体制的时代性、科学性以及这一体制存在的利弊,为我们重新认识、不断完善这一体制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文章试图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力争准确客观地评价全运会体制的现实性和科学性,并对全运会体制改革走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5,(11):4-15
10月13日傍晚.经历了重重磨难的卫冕冠军北京女队.终于以3比1击败了实力不俗的山东女队,蝉联全运会女团冠军.她们也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支团体两连冠的女队。  相似文献   

19.
小新 《中华武术》2001,(6):6-17
当北方正干燥地弥漫着黄色的。沙尘,香港,却以她特有的温和静静地伫立在那儿,将从四面八方风尘;仆仆赶来的散打男儿温柔地揽入怀中。14月18日。九运会散打预赛的;号角在香港伊丽莎伯体育馆吹响,这标志着让人魂牵梦萦、令人爱恨交织的全运会终于在这人间的四月  相似文献   

20.
在十运会上,几位奥运冠军“名落孙山”.引起不少议论。这使我想起了闻名世界的美国硅谷成功的九条经验,其中第一条是:“失败了没关系——真的没关系。”全运会不是奥运会.只要不因此而模糊了视线,忘却2008年奥运会目标.“真的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