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棋只有黑白两色,单调之中蕴含着无穷深意。她撇去了尘世间的浮华,沉淀出本质的哲理。黑色是上古的神兵,叫作竞技,白色是绝域的雪莲,称为艺术。与黑白紧相联的还有我们常说的“白纸黑字”,对比鲜明的两种颜色相互叠合,象征着真实与厚重。一份报纸、一本杂志、一卷书,黑字与白纸构筑成它们的身体,世界的缤纷在它们的静默之中一一展现。当黑子白子遇见白纸黑字,它们的色彩是否一如最初的简洁而单纯? 第三种颜色在黑与白的世界中逐渐显现,它比黑白艳丽,它打破了黑与白营造的宁静。有时这第三色使围棋更美,有时它却让围棋失去了…  相似文献   

2.
围棋是得古代战争的启示,经过不断演化、精炼的产物。对局双方以占领地域的多寡来决定一盘棋的胜负,而棋子的生死、多少不直接影响棋局的胜负。能不能制定一种规则使子的生死直接介入棋局胜负呢?我认为这一想法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既然围棋是从战争演化而来,而战争力量也是  相似文献   

3.
近读王熙侃先生的“围棋地图”理论,真可谓独辟蹊径。他把一盘盘围棋对局谱,根据黑白双方各自领地划分为若干疆界,绘制成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围棋地图,再镶以油画镜框,把其作为耐人寻味的图画,这是围棋在美学上的另一种体现。我想如果把一些传世名局,制成围棋地图,加上精致的装帧,配以棋局背景说明,将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潮装饰画。 从地图中不仅可直观地看出双方占地的多少,也使我们真正清  相似文献   

4.
一盘棋结束之后,黑白双方各自划土为疆。把黑、白两方最后所确定的地域用图形的方式直观地表达出来,这便是一幅精美的围棋地图。 围棋地图的创造人王熙侃说,把围棋地图作为棋局的一种最终的表现方式,更能看清一个人的棋风:是大刀阔斧力量派的,还是暗蕴内力实力派的。当你也说不清你自己是哪种棋  相似文献   

5.
一盘棋结束之后,黑白双方各自划土为疆。把黑、白两方最后所确定的地域用图形的方式直观地表达出来,这便是一幅精美的围棋地图。围棋地图的创造人王熙侃说,把围棋地图作为棋局的一种最终的表现方式,更能看清一个人的棋风:是大刀阔斧力量派的,还是暗蕴内力实力派的。当你也说不清你自己是哪种棋风的时候,分析一下你自己的围棋地图,答案则不难找到。本次征答活动的全部奖品由哈尔滨方圆围棋俱乐部提供。△征答问题本幅地图源自何人之间的职业大赛对局(须说明比赛全称、比赛时间及地点)?提示:此图源自一中国九段棋手和一个韩国九段…  相似文献   

6.
黑白人生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悠然可有棋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黄钟大吕,唱大江东去;柔曼琴弦,吟小桥流水。万里江山万里长,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五千年的人生沉浮,都付与了浅斟低唱。中国围棋亦源远流长,人们既在胜负世界中拼争、嬉戏,又将黑白都化作了歌吟,于是,有了许多的围棋诗。诗中自有棋如玉,歌中自有黑白情。一部诗歌史,同时也就承栽了一部独特的围棋史,棋人、棋事、棋情,棋思、棋道、棋美,正所谓风号这边独好。且让我们沿着诗歌之路,去作一次黑白之旅。有兴致的读者,就跟我们一起上路吧!  相似文献   

8.
围棋触电     
电影电视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影视作品中,涉及围棋的很多。特别是在国产的影视作品中,无论现代戏还是古戏,都很容易出现围棋的影子。不管是在表现文人雅士诗酒唱和忘忧休闲处,还是高士名将江山对弈运筹帷幄时,围棋都是影视作品中一种经常出现的经典道具甚至主题。屏幕光影明暗,棋局交错纵横……触电的围棋是否依旧智慧优雅?  相似文献   

9.
围棋的名局不妨说有两种:一是古典的名局,对弈双 方始终不出错,棋局以微细的局面结束,体现超然于胜负的完美精神。一是执著于胜负的实战名局,对弈双方全身心投入斗魂中撞出火花,局面艰深,黑白都进入未知的混沌之境,对局者勉力驾驭尽可能不出错。  相似文献   

10.
黑白之舞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13,(24):114-115
11月30日,中国棋院杭州分院顾问张勇于杭州举办“悟道黑白”围棋主题书法展,同时发行作品集《悟道黑白》,何云波博士欣然命笔作序…… 中国的琴棋书画四艺中,有两种在现代艺术体系中曾经不被接纳,一为书法,一为围棋。大概是因为现代艺术体系源自西方,书法与围棋作为黑白之艺,却过于“中国”,在“西风”劲吹的时代,自难登“艺术”之门了。  相似文献   

11.
概说五子棋     
五子棋亦称“串珠”、“连五子”,国际上正式称“连珠”,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棋种之一,现成为国际棋类竞技项目。五子棋具有“短、平、快”的现代游戏特征,简单易学而又富有趣味,为大众喜闻乐见。然而,五子棋又包含深奥的哲理和弈战技巧,尤其是随着国际职业连珠运动的发展和竞赛规则的逐步完善,弈棋技法和战术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已不再是简单的游戏。 五子棋与围棋棋子相似,棋盘略有不同,为十五路(15×15),但下法完全不同。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曾对围棋和五子棋有精妙的比喻。他说,围棋像军团作战,博大精深;五子棋则像短兵相接,凶险复杂。其国际规则主要包括:1、黑先、白后,从天元开始相互顺序落子;2、最先在棋盘横向、竖向、斜向形成连续同色五个棋子的一方为胜;3、黑棋禁手判负、白棋无禁手。黑棋禁手包括“三、三”、“四、四”、“长连”。黑方只能“四、三”胜;4、如分不出胜负,定  相似文献   

12.
自1997年我国围棋向职业化进展之后,与之配合的民办围棋培训在各地就应运而生了。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围棋培训单位中,以文化教育为主,以长期围棋教育为远期目标的北京杏泽围棋学校的诞生开创了围棋发展的崭新之路。学校一诞生就得到中国围棋协会主席陈祖德的支持,他断言围棋进入学校才能够真正在民众中扎根;围棋只有进入课堂才能够体现它自在的文化内涵,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围棋人才。五岁的北京杏泽围棋学校沿着这一正确的办学路线,不仅在文化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五年来在围棋教学中,也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13.
翁以源 《围棋天地》2014,(5):110-110
12月7日.上海浦东新区偌大的建桥校园冬阳高照.人声鼎沸.一片欢腾.建桥学院第一届学生智运会隆重举行,共有近500名棋牌爱好者分别参加了象棋.围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五子棋和桥牌等六项智力竞赛活动。其中.围棋有浦东围棋棋王赛、温州围棋棋王赛、浦东围棋锦标赛等多项赛事。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建桥学院董事长周星增.著名围棋评论家曹志林八段等兴致勃勃地出席了开、闭幕式并观战。  相似文献   

14.
五、杜甫与围棋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浮想翩翩,用它丰富的想象力和智慧,驰骋于棋局的海洋之中,请读“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多么优美的绝句!唐代诗人中有很多歌咏围棋的好诗,如王勃、杜甫、刘禹  相似文献   

15.
第七题 棋局特性 艺术源泉 棋局的特性是棋局规范所要求的。它与棋型、主题和着法等相关联。棋局的特性经常是由着法的特性确定的,因此着法是决定棋局特性的重要因素。并且棋局特性是棋局内容里最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很多棋手之所以成不了高手,他一定缺乏两项技能:应变力与预战力。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应变,棋的内容就显得比较单调,缺乏创造性,当然,缺乏创造性并不意味着不能赢棋;大多数的棋手,都是在走一条捷径,是在走一条前人用脚踩出来的路 但在复杂的中盘战中,不知如何应变就很危险了。如果棋局的进展超出了自己的预计,比如对手弈出好棋或自己下了坏棋,就会惊慌失措。丧失逆境求生的意志和争取反败为胜的欲望及信心,棋艺一定不会太高。应变能力很大部分取决于天分,有围棋天赋的人经过实战练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有些棋手被誉为围棋天才,…  相似文献   

17.
谈谈围棋     
作为一种有特色的艺术,围棋 本身具有两重特性,其一是它的娱 乐性。 从娱乐角度来看,围棋起着陶冶性灵、启迪智慧、修身养性、适意延年等作用,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尤其在中国古代,上层社会人士多半视弈棋为一种益智的消遣。 围棋的另一特性无疑是它的竞技性。随着棋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到了现代,国际、国内各种围棋大赛蓬勃兴起,竞技性就显得高于一切了。在我国,围棋被列为体育项目;在日本,优秀棋手被赞为“胜负师”,都说明围棋竞技的重要。 凡遇上围棋大赛,人们首先关注的总是谁胜谁负。一个国家围棋事业的兴旺与衰微,也主…  相似文献   

18.
乔婷  刘昊 《围棋天地》2007,(1):12-13
自上次“农心零距离”之后,我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仲裁。当年学棋时,也曾驰骋赛场,现在虽然还是个围棋边缘人,但充其量也只是个看客。坐在仲裁席上,随着棋局进程在脑海中演绎着各种变化,与眼前这些女棋手同呼吸、共命运,感觉梦想得到了延续。看着棋盘前的姐妹们还可以这样完整地拥有围棋,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9.
(一)人生如梦,世事如棋,大抵是最沧桑感的慨 叹。 世间的变幻,与棋局的莫测 如此相似,在如此起伏跌宕的棋 局中,常常可以一窥丰富的内心 世界。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喜欢棋, 浸淫既久,对于棋本质的 领悟当不逊于顶尖的棋 手。于是,他们在动荡的时 局中领悟围棋,用玄妙的 围棋来体味人生,甚至于 用围棋入诗入画写小说, 宣泄内心情趣喜好。  相似文献   

20.
围棋赛的魂     
田澍 《围棋天地》2010,(22):20-21
北京科技大学第13届棋类赛于10月30日落幕了。本次比赛包括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和五子棋,我参与了比赛的组织,发现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