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初中生物第一册(上)实验二临时装片的制作材料用具洋葱鳞茎或大蒜瓣、染液(稀释的碘酒或红墨水)、清水滴瓶、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显微镜、镜头纸。示范1.制片前用纱布擦拭净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时左手拇指、食指夹持在水洗后的载波片、盖玻片的两侧,右手拇指与食指用纱布在玻片的上下表面反复轻轻擦拭,两指需用力均匀,极薄的盖玻片才不易破碎;另外可以在桌面上平铺一块纱布,玻片平放好,手指端缠裹纱布后在玻片上划动擦拭,擦净一面后再擦另一面。2.镜头污染后的擦拭。一旦显微镜镜头被染液、水等污染,可立即撕取镜头纸擦拭,…  相似文献   

2.
实验目的借助观察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移动状况、理解活细胞中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这种流动不仅加速细胞与外界物质的交换 ,也促进细胞内营养物质的运输。材料用具黑藻小枝或鸭趾草的雄蕊毛、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水槽、水温计、清水滴瓶。方法步骤1.观察黑藻叶细胞采捞池塘中新鲜的黑藻小枝 ,养殖在水槽中 ,置于向阳处或用 4 0 W白炽灯照射 ,水温维持在 2 0~ 2 5℃之间。实验时 ,将黑藻枝捞出 ,用镊子摘取幼嫩的小叶 ,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盖上盖玻片。先低倍后高倍镜观察 ,可以看到叶绿体正随着细胞质缓缓地流动。注意观察每个…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生物》第一册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方法步骤3,在临时装片的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后进行观察。学生观察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为此,我们经多种方法尝试,得出将洋葱表皮置于清水和蔗糖溶液中对比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生理卫生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材料用具显微镜、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0.9%NaCl溶液、碘液、实验报告纸、3H和HB铅笔各一支(学生自备)。示范镜演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示范镜旁放两张图,一张为人的口腔粘膜细胞模式图,标注其结构名称。另一张为示范镜内实际观察图,标注其结构名称。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材料用具显微镜,每一实验小组配置一套四种组织的切片,装在一个切片盒内,每个切片写好序号,其中每种切片的序号统一,这样便于老师组织教学。(每套切片盒内至少包括生理卫生课本第10~11页图4~7所示…  相似文献   

5.
初一植物学共安排九课时实验.实验一,是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二,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两个实验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2、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显微镜的安放、对光、用低、高倍镜观察);3、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蕃茄果肉细胞;5、学习绘画生物图.此外,还应讲解生物实验的要求和实验室规则;宣布分组名单;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还应讲清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教材是将这些内容安排在两个课时内.  相似文献   

6.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方法的改进,共分三步。 第一步,先后用低、高倍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结构。 第二步,用30%的蔗糖溶液浸泡葱表皮标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壁分离。 第三步,用清水换去标本中的蔗糖溶液浸泡标本,镜观质壁复原。 其中第二步按课本中用30%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两侧进行反复滴吸浸泡标本和第三步用清水在盖玻片两侧进行反复滴吸换去标本中的蔗糖浓液浸泡标本的操作方法,使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都很迟缓。不仅效果差,而且仅这两步实验即占用了近40分钟,在当堂完不成实验教学任务。这是因为(1)蔗糖浓液在盖玻片下较难扩散,(2)用清水在盖  相似文献   

7.
实验目的学会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了解叶绿体的形态及分布情况。实验材料可选购新鲜的菠菜、青菜、萝卜等叶片;也可买正发芽的蚕豆,种于花盆内两周后,采其叶用;夏、秋季可采摘玉簪的叶片为材料。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清水滴瓶。方法步骤1制片 用镊子的尖头撕取叶的下表皮,置于已备好的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展平并盖上盖玻片。2镜检 先用低倍镜观察:视野是叶的下表皮,由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构成,其间镶嵌有气孔;气孔的周围是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细胞内有绿色、扁平的球形或长卵形…  相似文献   

8.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练习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学习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区分处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中、后、末各个时期细胞的形态特征。实验材料的培养:选购当年长成的大蒜头,按每班50人计算大约要一市斤。先准备两个表面积900cm2、深约...  相似文献   

9.
生物玻片标本是指微细的生物或从生物体上切下来的微小薄片,经过一定处理,封存在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制成的标本,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微生物的结构等,是生物实验教学的常用教具。据调查,在普通中学中,一方面由于条件所限(显微镜或全套的玻片标本尚未完全配齐),另一方面一些生物教师对玻片标本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认识不够,现有的玻片标本并未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显示其独特的作用。尤其在农村中学,一部分玻片标本被长期搁置不用,连规定的相应实验也很少开设,这无疑是对现有实验条件的浪费。 我校充分利用校办厂(张家港市生物制片厂),这一有利条件,把玻片标本充实到初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高考生物平均成绩均超张家港市平均水平,1987年曾获张家港市第一)。下面就结合我们的实  相似文献   

10.
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一节的教学重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按照教学的要求,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轮流观察实验现象,再通过课件模拟演示。由于学生轮流观察,既浪费时间,又不可能看清布朗运动的全过程,而课件模拟与真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提高实验效果,便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布朗运动现象,我利用数码相机和背投电视(也可以用带视频卡的电脑)结合显微镜的方法,演示布朗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有一个关于制作并观察叶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课本介绍的操作方法是要求学生用镊子撕取叶片下表皮并制作成临时装片。事实上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遇到以下困难:①镊子操作技能不熟练,难以撕取到符合实验要求的透明薄膜;②课本介绍使用蚕豆的叶片进行观察,而我国华南地区往往难于取到蚕豆的叶片,  相似文献   

12.
在人教版《生物》第一册中,《生物组织中可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其方法是将花生的子叶切成薄片,在薄片上用苏丹Ⅲ染色,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后,再制成临时切片进行观察。由于学生所切的花生子叶较厚,观察到脂肪颗粒现象不明显。为此,我们经多种方法尝试,将花生的子叶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后,进行观察,学生观察到脂肪颗粒现象非常明显。1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  相似文献   

13.
钢铁吸氧腐蚀实验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教版《实验化学》专题5中有关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描述如下:取一片铁片,用砂纸擦去铁锈,在铁片上滴一滴含酚酞的食盐水(如图1),静置1~2min,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14.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学生获得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感性认识,进而对理解遗传基因的传递规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我校2009学年高二8个班的实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物实验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用“光饥饿法”提高“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的成功率;用“冷藏法”处理大蒜,使大蒜生根“快、齐、多、壮”;用视频技术辅助显微镜观察,使微观实验表达宏观化;用“水浴法”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使实验取材更广泛,用材更节约。现象更明显;通过实验方法的改进,来提高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和师生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化学2(必修)》教材中,编者设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3个实验,通过不同条件下观察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气泡的快慢,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但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发现该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一是【实验1】由于气泡产生的泡沫逐渐增加,通过肉眼观察,2支试管中的泡沫差不多,现象区别不大;二是【实验3】在溶液中产生的气泡较小,3支试管中气泡的多少、快慢区别不明显。为此,我们对该实验做了重新设计,用注射器对气体进行定量实验。实验改进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实验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布朗运动是分子作无规则热运动的有力证明.但让学生分别用显微镜观察时,因看的不是同一装片,现象有较大出入,不便于教师指导.为此我们采用了投影方法,效果较好.观察物的选择 我们观察了花粉、墨汁、黄广告色料等的布朗运动现象,经过反复比较,认为用新配制的深黄广告色来观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利用秋水仙素、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浸泡根尖,球茎冷藏常温交替培养根尖,离体根尖冷藏的预处理等方式来研究改变洋葱根尖细胞的前、中、后、末期有丝分裂相指数。通过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记录结果、统计数据,找到适合现阶段高中教学"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材料的最佳预处理途径,以达到提高实验观察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滴溶液的微型化学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比对应的常规实验节约90%以上。从学校层面考虑,微型化学实验所需的药品多者只需5mL,少则一滴溶液即可。一滴溶液有多少呢?《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Pharmacopeia)官方定义一滴质量在45mg~55mg之间,如果对于一种密度约为1g/mL的液体来说,一滴溶液应当有0.045mL~0.055mL。其实一滴溶液的量还与所用滴管的直径密切相关,也跟液体的粘稠度有关。滴管直径大,液体的粘稠度适当的大些,一滴液体的体积也就大些,反之则小些。对于中学化学实验来说,一般20滴液体的体积约为1mL,…  相似文献   

20.
1.实验材料大葱(盆栽)2.用品小刀(铅笔刀也可)、滴管、玻璃板(载玻片也可)、酒精灯。3.方法步骤①观察叶水份、无机盐输导用小刀将葱叶截断,观察截面1—2分钟后,从截面有透明液体流出,用滴管吸入涂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干燥,一会儿,便有白色晶体析出,即为无机盐,蒸发掉的为水份。②将葱的茎部用小刀截断,观察截面3—4分钟后,便有透明液体流出,用滴管吸入涂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加热蒸发,一会儿,便析出白色晶体(无机盐),水份被蒸发掉了。4.结论①草本植物水分和无机盐输导,是从根到茎叶向上的,内部是有一定压力的(渗透压)。②草本植物水份和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