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师三大制度之一,是我国教师走向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然产物。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开始了法制化的进程,先后经历了教师资格制度初步建立与规范完善阶段。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制度与标准、教师认定机构、教师资格的终身性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推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师三大制度之一,是我国教师走向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然产物。本文试图从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出发,分析在推行教师资格制度实践中存在的制度缺陷、资格认定程序欠规范、与教师聘任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衔接不上等问题,提出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设想,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现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我国于2000年9月发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标志着教师资格制度的正式实施。但目前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本身及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就这些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教师资格制度看我国教师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资格制度在我国才刚刚实行,但却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因此在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同时,必须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特别是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以此,推进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加快师资队伍优化步伐。最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建立并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是当前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教师教育与国际接轨走向开放化和提高师资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现状、意义与作用以及存在问题的解读和分析,对我国现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提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从中日教师资格制度来看,无论是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时间,还是对教师的任职要求、职前教育内容、证书的划分,两国均有很大的差别。要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我们应当借鉴日本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首先,扩充教师资格证书种类;其次,合理分科和提高教师学历要求;第三,实行年检制度,打破教师资格证的终身有效性,推动我国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观点言论     
《教育情报参考》2006,(12):14-14
教师资格“终身制”的三大弊端 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只是在资格的“丧失”或“被撤销”上进行规定,但在教师资格的有效期上没有明确的规定,这造成教师资格的“终身制”。北京师范大学的杨瑾认为,我国教师资格“终身制”至少存在这样三大弊端:一、教师资格的“终身制”违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不利于形成教师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二、教师资格的“终身制”缺乏教师劳动力市场的导向和调控,影响教师队伍建设;三、教师资格的“终身制”与当今职业资格制度的基本规范不符,也与世界教师资格制度难以接轨。  相似文献   

8.
意义与问题——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解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教师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我国于2000年底开始正式实施面向社会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用于教师教育、促进师范院的教育改革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教师资格制度还存在建制的时效性不高、教师资格条件的要求偏低、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单一、教师资格的终身性等有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只是在资格的“丧失”或“被撤销”上进行规定,但在教师资格的有效期上没有明确的规定,这造成教师资格的“终身制”。北京师范大学的杨瑾认为,我国教师资格“终身制”至少存在这样三大弊端:一、教师资格的“终身制”违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不利于形成教师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二、教师资格的“终身制”缺乏教师劳动力市场的导向和调控,影响教师队伍建设;三、教师资格的“终身制”与当今职业资格制度的基本规范不符,也与世界教师资格制度难以接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健全的教师资格法规、教师资格证的三种类型及多样性和三级化、教师资格制度的革新、教师资格证的综合化和弹性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日本教师资格制度的特点,并提出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和评审监督检查机构:扩充教师资格证书种类、简化等级、合理分科和提高学历要求;实行二级年检制度,打破教师资格证的终身有效性等举措,以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规范幼儿教师的质量和水平,严把“入口关”,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自2015年开始正式施行。实施五年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暴露出在考试内容、方式、管理等方面的局限性,需要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专业品性测评,强化实践性导向,重点考察实际执教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独立的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体系,彰显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特性,逐步推进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特殊教育教师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师资.国际上对特殊教育教师普遍采取"教师资格证书 特殊教育专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资格制度.在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中规定必修的特殊教育专业学分.建立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需要研究和处理四个关系:义务教育教师与非义务教育教师的关系,特教师范专业与非特教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关系,特殊学校专业课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关系,特殊学校(班)教师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规范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准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2007年,英国颁布了新的《合格教师专业标准》,它从教师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和理解、专业技能三个方面明确界定了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强调了教师专业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动态性。2012年初中国颁布了教师专业标准的试行稿,从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定义了教师的专业性。与英国的教师专业标准相比,中国的标准还应关注教师专业学科结构的综合性,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能动性,以及教师专业标准一体化的建立,从而确保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是高素质的汉语教师的匮乏,施行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到《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再到《国际汉语教师证书》,国际汉语教师证书制度越来越具有专业性、国际性、标准性,但在证书的权威性、规范性、适用性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TKT(Teaching Knowledge Test)测试是剑桥英语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初步阶段的测试,是针对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中小学或成人英语教师研发的英语教学知识能力测试。本文在分析我国英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剑桥英语教学知识能力测试(TKT)的内容与方法,以期从中总结出一些对我国英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职前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是高等师范教育的基本任务。教师专业能力具有职业的特殊性,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导向。《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把教师专业能力划分为六大领域,各领域之间具有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为职前教师的师范生需要发挥自身主体性,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和反思,指导教师需要为师范生提供支持,为其创设有利于各领域能力成长的学习环境。师范生六大领域专业能力的形成机理各有特点,需要师范生和教师的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17.
PTRA型初任教师专业化培训模式采用"计划(plan)——教学(teach)——反馈(reflect)——应用(apply)"循环系统(简称PTRA型)对初任教师进行培训,其目标是促使初任教师认同教师专业并且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在培训过程中,初任教师与指导者以及教师之间相互学习,逐渐学会了自我管理和设计个性化的自我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和专业地位虽然得到了教育理论界的充分肯定以及国家有关法规的确认,但至今,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现有师范院校必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师培养培训的一体化,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训一体"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职后培养,同时又把这种职后培养与实验教育学院的创建相结合,进而实现教师培养在目标设定、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Teachers, unlike their counterparts in other professions such as doctors and lawyers, lack professional control over their profession.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is has come about in the United Kingdom by identifying the problems in seeing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 and explains why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hould be a central concern of universities. Many parallels can be drawn with problems highlighted in this paper and those encountered elsew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