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育科研"六必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的工作实践中,在某些学校教育科研方面,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发展很不协调.在某些学校或部门中仍然存在着"畏难性、神秘性、功利性、虚假性、无视性、盲目性",极大地阻碍着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教育科研运作中的顽症,应予以彻底根治.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的工作实践中,某些学校教育科研方面,仍然存在着“畏难性、神秘性、功利性、虚假性、无视性、盲目性”,极大地阻碍着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这已成为教育科研运作中的顽症,应予以彻底根治。  相似文献   

3.
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基本单位和实践主体,是否需要开展教育科研?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学校应该怎样开展教育科研?本文从教育科学与教育科研的关系出发,厘清了教育科研的价值定位;并通过教育科研不同主体间性的比较,明确学校教育科研的属性特征。基于此,借鉴查特斯的“教育工程学”视角,分析并挖掘了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模式,进而明晰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更好地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作用,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目前学校教育科研的认识和实践层面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如有的学校不理解教  相似文献   

5.
正教科研管理核心小组的建立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有多年的历程,但伴随着教育工作的发展,特别是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等提出的新要求,为促进学校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良性运行机制的建立,我们于2010年4月成立了科研管理核心小组。小组成员来自学校最基层的教师群体,他们承担着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十二五"科研课题的研究,学校对教科研管理核心小组的人员本着个人积极参与、学校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6.
当今,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对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科研不流于形式,切实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笔者有如下体会。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由于办学基础和培养目标的差别,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依靠教育科研要解决学校的什么问题?每个学校都必须做这样的追问,这样的教育科研才有针对性。比如,我校确  相似文献   

7.
苏忱 《上海教育》2000,(5):22-23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就本市的中小学而言,增加内涵,提高效益,促进变革,最有效的武器与手段是教育科研。因为本市众多事实证明教育科研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助推器”。认真梳理一下,当前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但当前以下问题的研究更显迫切。一、加强对学校发展的诊断性研究,帮助学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育科研又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这已经成为了教育内部的共识。因此,“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兴师,科研导学”的科研理念就油然而生了。但是,在教育科研中,除了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科研机构的理论指导下,通过老师的协作完成以外,学校的科研要真正体现它的实用性、指导性、科学性和全员参与性,我认为应提倡从问题中产生科研,在问题中找课题,课题应力求小、实,具有针对性和可研性。在教师中应该大力提倡微型科研,这是因为微型科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节约性学校每搞一项教育科研,从论证、立项、研究到最后在…  相似文献   

9.
王自强 《宁夏教育》2011,(11):14-15
教育科研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增强学校发展后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中小学校长是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力量,卣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科研。因此,校长必须牢固树立科研兴校、名师兴校的意识,做一名教育科研的积极践行者,努力成为科研型校长。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育科研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开展得如火如荼,“科研兴校”已成为各学校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一个重要法宝,大有不谈“科研”,学校就难以发展之势。教育科研对于学校发展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中小学学校科研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学校对于科研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学校又是在怎样的处境下进行科研的?学校究竟需要怎样的一种教育科研?如何真正发挥科研对于学校本身发展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回答,则学校所进行的教育科研就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甚至会使科研本身成为困扰学校发展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发展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价值主张,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小学教科研活动也日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长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对教育科研活动还普遍存在着认识不清、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开展得如火如荼,“科研兴校”已成为各学校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一个重要法宝,大有不谈“科研”,学校就难以发展之势。教育科研对于学校发展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中小学学校科研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学校对于科研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学校又是在怎样的处境下进行科研的?学校究竟需要怎样的一种教育科研?如何真正发挥科研对于学校本身发展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回答,则学校所进行的教育科研就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甚至会使科研本身成为困扰学校发展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科研的战略地位愈来愈突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倡导下,教育科研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就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l、科研意识淡薄目前,农村学校在科研意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没有从根本上认识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客观需要,是对世纪教育的呼唤。没有认识到只有卓有成效地进行教育科研,才能适应并推动当前的教育改革,进而掌握对世纪教育的主动权,占领对世…  相似文献   

14.
正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是教育创新、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进行教育科研是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教育的要求,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近年来,周水子小学的科研工作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和完善,每一位教师也在科研工作中不断成长,从最初对平淡、乏味的科研生活的漠然接受,到渐渐融入其中和最终的热爱,可以说,正是因为周水子小学的每一位老师都怀揣着"用科研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科研整体启动的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在一所学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数量和质量,反映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水平,反映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反映着师资队伍的质量水平。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整体启动已成为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校长们思考的焦点。学校科研的整体启动,是指广大普通教师自觉投身于教育科研,提高科研基本功,参与课题研究,参与教改实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掌握并运用有效的教科研成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实现学校教育科研整体启动的目标呢?下面谈四种管理策略并作…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领路人 ,是学校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和各项工作的决策人。校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兴校”已经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显著特征 ,把教育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突出特点。校长只有带领广大教师深入研究现代教育理论 ,探索素质教育规律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使学校教育步伐跟上时代的发展。一、校长亲自搞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学校教育科研多以动态研究法为主要形式 ,也…  相似文献   

17.
一个校长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态度决定着一个学校教育科研的实践和发展。作为一名农村学校校长,抓好教育科研工作,要在价值引导、氛围营造、制度建构、队伍建设和实践操作等方面深入研究,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出现了种种误区。学校教育科研视导是区县教育科研管理的新突破,可以有效建立起区县教科所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与引领。学校教育科研视导包括整体视导与专项视导两种形式。高质量的视导具有规范性、服务性、实效性和过程性四个特点。学校教育科研视导需要改变学校教育科研的评价方式,创设区域科研环境,建设"双能型"的视导队伍。  相似文献   

19.
当科研兴校越来越被认同的时候,教育科研便发挥了学校教育生产力的应有水平,推动学校朝着规范、科学和高位发展。这是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一件可喜之事。校本课程作为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阵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不能没有校本课程,跟风也罢,效仿也好,总之,  相似文献   

20.
周祥 《教学与管理》2008,(11):17-18
当下,科研兴校已成为许多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冶校方略,以课题研究为龙头的教育科研正成燎原之势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在“校校搞科研,人人有课题”的同时,一些不良现象浮出水面:教育科研脱离学校和教师的实际,课题研究不深入、不研究、不积累、不反思,不是实实在在“做”研究,而是装腔作势“玩”研究。研究成果难以推广,不能转化为教育教学常态,不能融入学校的文化,成了某些学校和教师的一种“摆设”。要改变这种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