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主要"立法目的"在于统一司法适用,标志着中国案例指导制度初步建立。《规定》第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类似案件时应当参照"是其核心,指导性案例的应当参照是指在确定为类似案件的前提下,分别情况对于指导性案例的遵照、仿照和参考。在当前制度条件下,为了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在我国统一司法适用、宣传法制等作用,应当利用法院的内部制度。在我国建立了完备的关于指导性案例的相关制度的时候,再明确赋予指导性案例以法律强制力。  相似文献   

2.
美国司法源于普通法的传统和判例法的实践,其司法官员往往通过判例的选择和区别技术来重构先例和解释制定法;通过对模糊语词的不同理解来表达价值观念;通过迂回的手段和技术性的话语来实现公平正义原则。但公平正义原则的适用并非从判决的字面上就能习得,在某些案例中是需要反复推敲立法者的用意和司法的情境才能清晰辨明的。可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来分析美国"公平正义"原则的司法适用,探析美国司法实质。  相似文献   

3.
实行司法资格准入制以来,司法资格证书是就业"敲门砖"。目前的法学案例教学所占比例较小,以"解决案例"为目的,缺乏对案例的学理反思,与司法考试的要求相去甚远。应加强案例教学,拓展推理式、比较式、抗辩式、模拟式等多元化案例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4.
"黑白合同"现象在建设工程领域普遍存在,其产生根源既有市场原因,亦有体制因素。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未明确指出"黑白合同"的效力应如何取舍,司法实践亦未有明确的标准,造成建设工程领域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黑白合同"往往规避相关法律法规,应针对"黑白合同"规避的规范性质,区分效力性规定与取缔性规定,具体分析"黑合同"与"白合同"的效力。应结合合同无效相关理论与《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1条的规定来具体认定。针对"黑白合同"的效力问题,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建议最高人民法院以案例指导的方式,针对实践中各种形式的"黑白合同"纠纷,具体认定合同效力,形成统一的法律适用标准。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9,(4):60-65
作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指导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提升。但司法实践表明,指导性案例的实际援引活动呈现出司法制度竞争、案例遴选标准不科学以及指导性案例类型偏差与地域化等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来自于我国司法经验主义援引传统的缺失、案例遴选与案例援引之间供求关系失衡以及我国指导性案例援引规则的缺位。因此,为了切实提升指导性案例的实践价值,推进指导性案例的司法适用,我国应当建立以案例查询规则、案件区别规则、指导性案例援引方式规范等规则为主体的指导性案例援引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6.
国内一度引起学者专家争议的宪法司法化、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已经经过学者一番严谨讨论,但是"宪法可以司法化"吗?"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提法是否妥当?宪法是否可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而在裁决文书中直接援引?宪法是否可以司法适用?这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宪法的地位决定了宪法的权威,但是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可以在司法中适用。部门法有具体详细的规定,就应该诉诸部门法;当部门法缺失时,法院还应当诉诸宪法,而不应当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拒绝审理。宪法司法适用的主旨:一是宪法间接性援引,二是使合宪性解释成为一种宪法义务。  相似文献   

7.
风俗习惯在民事调解中的适用体现了司法国情的特殊性、司法制度的文化内涵与和谐社会的法治要求,有其必要性。风俗习惯适用于民事调解存在体制保障的缺失、缺乏必要的调查和汇编、法官适用风俗习惯的意识有待加强等方面的困境。我国应该通过建立完善的善良风俗的认定标准、加强对民众利用善良风俗习惯的引导、整理善良风俗习惯和汇编风俗习惯司法适用案例、加强法官群体对风俗习惯学理的认识与学习等方面的措施,为风俗习惯在民事调解中的适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郭薇 《职业技术》2010,(5):79-80
欧洲是"直接适用的法"理论的发源地。本文以整个欧洲为视角,阐述了欧洲主要国家关于"直接适用的法"的理论、立法与司法实践,并指出了吸收借鉴欧洲成果对于中国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律适用统一事关公正司法长效机制建设的成败,数字时代的新型案件给法律适用带来了挑战,需要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及时发布权威案例以促进法律适用的统一。在司法实践中,指导性案例等制度定位不清晰、类案检索等实体应用不健全等法律适用不统一问题,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因此,构建立足于解决新型疑难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中国式判例制度将成为一种抉择。建设中国式判例制度将有助于促进权责配置改革与激励体制建设,发挥司法发展与人民司法需求间的矛盾调节器作用,建设实现路径包括:明确判例制度的法源效力、加强判例制度与制定法适用的程序性衔接。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是法哲学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一起典型案例,探讨了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标准和道德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对司法实践中以道德标准代替法律标准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司法解释在我国法律实务中,尤其是在司法判决的过程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指导法律的实施、统一全国法律适用的标准、弥补法律漏洞有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然而,一个尴尬的局面是,虽然司法解释对于我国司法实务的作用十分突出,但是最高法和最高检司法解释权的法律依据却仍然不明晰。许多司法解释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立法甚至改变了立法的规定,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两高”在作出司法解释时在解释范围和解释程度方面所应当遵守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高等教育与法律的关系中,大学教师宪法权利保障是最基本的问题之一.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后,联邦法院通过对一些涉及宪法问题的教育案件的审理对全国高等教育政策产生了影响,改进了大学教师的权利保障状况,维护了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分别行使死刑核准权的现状,曾起过不少积极作用,但现在问题不少,弊端很多。从法律依据、法制统一、确保死刑案件的质量以及古今中外的惯例上看,死刑核准权应归属于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以下设大区分院的方式统一行使全国死刑核准权。  相似文献   

14.
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夫妻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问题,更是触及到了社会公众的敏感神经,备受社会各界的热议。现对《婚姻法》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简要阐述,着重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热点、亮点问题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5.
论死刑核准权的回归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刑核准权和死刑复核程序再度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现有的死刑复核程序造成了我国部分高院在适用法律上的不平等。最高人民法院应该取消高级人民法院的死刑核准权,应该将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院,从而实现在死刑问题上全国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要件及其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发生在商品流通和服务行业等的商业贿赂行为尚未得到有效根治。作为一种具有动态意义的违法犯罪活动,其触角已伸入到社会上许多行业和领域,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发展态势。为此,“两高院”先后联合公布、印发了《罪名补充规定(三)》及《适用法律问题意见》,以“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替代原来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贿赂犯罪”,并就当前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问题提出部分意见,从而更加有利于打击日益猖獗的商业贿赂犯罪。然而,此两次仅是有关罪名的改变和部分法律的适用,该罪构成要件并未明确改变。为了加强经济刑事立法,规范刑事执法行为,尚需进行犯罪要件修正,使之更加充实和完善,这有利于开创我国商业贿赂犯罪体系,建构惩防职务犯罪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密歇根诉讼案"的判决对于美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密歇根诉讼案"是美国高校实施扶持行动计划所引发的争议与矛盾不断激化的必然结果,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中出现了巨大的意见分歧。判决结果一方面为高校实施扶持行动设定了"个体化审查"、"严格限制"等法律原则,一方面加强了对族群倾向性教育政策的限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其特殊性,这种影响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18.
克利夫兰市教育券诉讼案历经法院的层层审理,最终在2002年6月27日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终审判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克利夫兰市教育券计划没有违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政教分离条款,是符合美国宪法的。  相似文献   

19.
In 2005,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rendered a closely divided opinion that extends the protections against discrimination provided by Title IX of the Education Amendments of 1972 to include a private cause of action for retaliation in Jackson v. Birmingham Board of Education. Therefore, “whistleblowers,” or employees who report allegedly discriminatory practices, can file suit against employers who retaliate against them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mplaints under the auspices of Title IX, which prohibits discri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sex” by recipients of federal education funds. Unlike other federal anti-discrimination laws such as Title VII of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retaliation is not expressly mentioned within the text of Title IX, and the Supreme Court reasoned that the broad language of the statute encompasses implied protections against retaliation, regardless of the gender of the employee who alleges retaliatory action. As a result of Jackson,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litigation again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is expanded standard has begun to navigate the federal cour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upreme Court’s opinion in Jackson and the related cases representing the first application of the retaliation standard articulated therein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for insulation from l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alleged retaliation claims against administrator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20.
宪法至高无上 ,是国家的根本法。但日常生活中总被我们忽视 ,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本文从最高院 8.1 3司法解释入手 ,讨论了宪法效力的强弱两种形式 ,即宪法的可诉性和违宪审查制度。提出了宪法的生命在于运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