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和土地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土地政策经历了减租减息、征购地主土地和土地改革的演化过程,这种演化是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分不开的,通过这种演化,在陕甘宁边区的老解放区逐渐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在每次土地政策演化的进程中,陕甘宁边区政府都有相应的土地法规出台,边区的土地立法涉及到土地政策、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登记管理、土地司法等方面,内容相当完整,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边区土地管理的法制化程度已相当高了,这些法规在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土地政策的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其他革命根据地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土地立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道路.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具有长期局部执政的历史。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执政经验。为革命胜利后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冯健红 《新高考》2004,(3):42-44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国共两党、两个政权对立斗争。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建立,南京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大起义,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  相似文献   

4.
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了广大的革命根据地,即解放区。处在农村环境中的解放区虽然中心任务是打仗,政治斗争形势严峻,但是绝不象有些人所讲的那样,这里没有教育可言。事实上,只要进行一番认真的考察,就可以看到解放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真是一个千百万人都在接受教育的大学校。它在开展农村教育方面提供的经验,对于后人是很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新四军在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苏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创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向东向北发展,巩固扩大了苏南解放区,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十九个解放区之一。新四军在日寇占领的政治经济中心的上海。南京之间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反顽斗争,其贡献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本文对新四军在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以及它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概述,作为对抗战爆发6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争取改良劳动条件、改善工人生活和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并在随后领导召开的5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提出了更详尽的社会政策纲领.这些社会政策代表了劳工阶级的根本利益,成为当时全国劳工运动的斗争纲领,对民国政府的社会立法有所影响,并直接体现于苏区革命根据地制定的各项劳动保障法规之中.  相似文献   

7.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形成千百个抗击日寇伪军的坚强堡垒。广东省东江解放区路东抗日民主政权就是这些坚强堡垒中的一个。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以抗日武装力量为骨干建立起来的.它为东江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东江地区的民主建政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一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惠州、广州等重要城镇,东江下游和广州地区沦为  相似文献   

8.
抗战后期,浙西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它是我党当时在全国所拥有的十九个解放区之一——苏浙皖解放区的组成部分.浙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是新四军向浙西敌后进军、取得对敌、伪、顽斗争重大胜利的结果.而它的建立,又推动了浙西抗日斗争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新四军在天目山地区的三次反顽战役,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豫西解放区是一九四七年八月,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后建立的根据地。豫西解放区党组织在领导人民进行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军事斗争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和人才,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巩固建设解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武装夺取城市进而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遭到了失败。毛泽东带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无数共产党人为之前赴后继,牺牲奋斗;新中国成立 30年,为将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绩;改革开放 30 多年,解决了 13 亿人口吃饭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筑起了民生问题的“安全网”。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对民生建设的最好诠释,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立法存在着立法层次低、适用范围窄、法规结构不完整、内容陈旧过时等诸多缺陷。我国应确立社会保险立法原则 ,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完善法律法规结构内容 ,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初步建立与实际需要相适应的社会保险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险立法是我国现阶段法制建设的重点之一。经过近年的立法实践,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开始由试点阶段进入制度定型发展阶段,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背景的不断变化,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本文就社会保险立法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险立法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面临人口老龄化,农庭和土地的养老作用弱化,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加上认识上的偏差和立法滞后等问题,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缓慢。为此,应加强立法,稳定政策,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有关制度,以期完善和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而引起的中日民族矛盾尖锐化、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形势,为了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克服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的局面,放弃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提出了“减租减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等适合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指引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以大生产运动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为改善民生和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依靠政策的领导方式;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经历了从主要依靠政策到既依靠政策又依靠法律、再到主要依靠法律的转变。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历史方位变化,创新自身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现代教育立法中教育宗旨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三个自身的特点,一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二是反映社会的要求,三是反映人的发展要求。这些特点对我国现阶段教育宗旨的制定有三个启示,一是教育宗旨应当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二是教育宗旨应当符合现阶段社会的需要,三是教育宗旨应当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也是执政党。坚持党的政治阶级性是维护政党权的需要,扩大党的政治容纳性是维护执政权的需要。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是对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执政党的政治容纳性,主要体现在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组织基础、社会基础、政策主张等方面。执政党既然掌握了公共权力,那么,它就占据了公众进行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等方面的主渠道,因此必须处理好代表特定阶级、阶层和群体与代表社会整体的关系,这也要求执政党政治应具有容纳性。政治容纳性是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规定;中国国情需要执政党的政治容纳性。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于巩固党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目的、保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民主党派的党员增长缓慢,跟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并不相称。通过历史考查,认为原因有三:根本原因是民主党派的资产阶级阶级属性,基本原因是建国初开展的清理整顿和镇压反革命运动,重要原因是民主党派前途问题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