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契丹族与蒙古族有着共同的渊源,契丹语与蒙古语同属阿尔泰语系.契丹文字记录了大量契丹语词汇和语音语法材料,是研究我国北方民族语言、阿尔泰语系语言,尤其是研究阿尔泰语系中的蒙古语族语言发展历史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同时,契丹小字还通过转写汉语借词,记录了当时汉语音韵事实.契丹字的解读对于历史科学和语言科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对“宫”的契丹小字的两种写法作了分析,又对“殿”的契丹小字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契丹小字中的方位名称“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学丰田五郎先生释读了表示“东”的契丹小字(大化)。另一个表示“东”的契丹小字 却一直没有引起各家的注意。比较研究中发现 的读音与蒙古语中的“东”的读音相近。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一般认为契丹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的学者甚至猜测说契丹语可能就是原蒙古语。不管怎样,就现有材料来看,在亚洲北部各语族中,契丹语在词汇和语法上最近似于蒙古语族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这样,无论是在考释契丹小字词语,还是在探索契丹小字中表示语法意义的符号时,和蒙古语族语言进行比较就成了必不可缺的手段。当然,蒙古语族的各语言、方言之间,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之间,一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各种差异。正因为如此,在利用有关蒙古语族的知识来研究契丹语言文字时,就不能要求只有和蒙古语完全相符才有意义,只要存在着  相似文献   

4.
从契丹文推测汉语“爷”的来源刘凤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关键词:契丹文,大字,小字,汉语,爷,来源根据学界近年对契丹文字的最新解读成果,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都有“年”和“父”两个意思。这是由于在契丹语中“年”和“父”同音而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都是表...  相似文献   

5.
契丹小字《聊律仁先墓志》是迄今发现的契丹小字献中字数最多的一件。由于原石蚀损,且行密字小,在其摹写和解读上,学界意见分歧较大,对比研究这些不同的意见,对墓志中的一些契丹小字,进行了补充考释。  相似文献   

6.
女真原没有文字,及破辽获契丹,汉人,始通契丹。汉字。建国之后,对国内文移来往,对邻国交涉通讯,都是借用契丹文字。这种情形和满洲建国之初借用蒙古文字如出一辙。契丹语是蒙古系统的语言,女真语是通古斯系统的语言,所以女真人借用书写契丹语的契丹文字一定要通过翻译,自然是很不方便的。清太祖命额尔德尼·噶盖等制满洲文字时说:“汉人读汉文,凡习汉字与未习汉字者皆知。蒙古人读蒙古文,虽未习蒙古字者亦知之。今我国之语,必绎为蒙古语读之,则未习蒙古语者不能知也”。这就是清太祖命制满洲文字的动机。可以想象女真人用契丹字时当然也有这样的同感,因此金太祖才命完颜希尹和叶鲁制女真字。天辅三年(1119)八月,字书成,太祖命颁行之;后来熙宗也制女真字,于天眷元年(1138)正月颁行。希尹等所制,谓之女真大字,熙宗所制,谓之女真小字。  相似文献   

7.
随着契丹文字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资料的陆续出土以及新原字的不断出现,重新制定“契丹小字原字总表”的任务摆在面前。为了给学术界提供一个可靠的契丹小字原字表,我们比较各种新旧资料,并充分利用检索统计的方法,对20世纪70年代制定的“原字表”进行增减,鉴别出了430余个契丹原字。并以通用汉字笔画、笔顺规则编排已发现的所有原字,重新制定了一个原字总表。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的契丹小字金代防御使墓志1994年初,经内蒙古文化厅、敖汉旗博物馆共同努力,将1993年9月出土于敖汉旗新地乡老虎沟村被盗古墓的契丹小字墓志拓片送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契丹文字研究专家刘凤翥先生进行破译、解读。已基本清楚了这方契...  相似文献   

9.
《考古学报》1983年第2期载有《契丹小字解读再探》一文,为指称方便起见,本文简称为《再探》。与1978年第3期《考古学报》发表之《契丹小字解读新探》相比,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字体系而论,契丹字是依仿汉字而创制的文字.有人称其为“汉字文化圈”.本文就此进行探讨,从而推断出,契丹字在借用与改造汉字时走的是一条简化与拼音的道路,故成今天我们见到的契丹小字所独具特色的喷块堆叠形”.而契丹字之改造汉字与汉字改革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借用它神文字之“壳”加以改造,使之适应契丹语;而后者却无适用一种新语言问题,是使文字更完善.最后,作者进一步对契丹字的利弊作了语言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是具有承接关系的文字,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具有语言文字学、历史、考古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的历史及其关系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女真大小字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还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关系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到目前为止出土的契丹大字资料.最后统计、归纳、整理现存契丹大字并对契丹大字的性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契丹小字金石资料中,有些常用原字,既不见于汉语借词,也不见于已释读的契丹语词中,研究者们对其提出了种种读法,但都未能得到证实。幸而新近发现的契丹人名中这些原字陆续出现,为拟定其读音提供了可靠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契丹语数词及契丹小字拼读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说明了相关的三个问题:一个是《契丹国书》中一个古老传说所说三个皇帝,实际上与第一、第二、第三没有联系,因而讨论数词时可以不受它的影响;二是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关系。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写法不同。对基数词的读音历来有不同意见。本文认为,从序数词构成成分的分析和拼读当中可得出基数词的实际读音;三是关于契丹小字的拼读法。根据契丹小字原字的分类和元音和谐规律,可探索出比较接近契丹语实际的拼读法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草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上的东胡、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汉族等,相继活动在这块土地上,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清末著名的蒙古史学者沈曾植经过对鲜卑和豪语的比较研究,得出“蒙古语和鲜卑语相去无几”的结论。可见鲜卓、契丹、室韦、蒙古都属于东胡这一族系的,这就证明了蒙古民族的形成具有多元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参加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语言分会的中外正式代表共34人。其中有来自美国、日本,匈牙利、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国的学者和我国的学者。另有列席代表2人,旁听者50多人。在两整天的分会上,代表们就蒙古语、蒙古语族诸语言和阿尔泰语系等广泛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讨论。内容涉及到契丹文字研究、使用结构学的方法进行语言研究、运用电子计算机、利用古文资料研究等四个方面。一、关于契丹文字的研究方面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组委会主席清格尔泰教授在语言  相似文献   

16.
1983年,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对北票莲花山辽耶律仁先族墓进行清理发掘,自耶律仁先墓中出土墓志一合,该恚由两篇志文组成:一篇为契丹小字书刻,另一篇是用汉字书刻。其用契丹小字书刻者,为迄今发现的小字资料中字数最多的一篇铭文。本文是对该篇铭文所作的首次试读。通过考释,发现契丹小字资料中有数量相当可观的属于效仿汉语反切注音的“汉语借词”,墓志中的某些记述尚可征史之误和补史之(?),文后附原字拟音表。  相似文献   

17.
已经出土并为学界所知的契丹小字哀册墓志之中屡见数词。而基数词部份,国内各家早已识解其义,然读音则只拟有两字①。国外虽有拟读,又感难以赞同②。故提出笔者之管见以就正于读者。一、基数词契丹小字通常以原字表记基数词。这些原字应该怎么读呢?读为音素还是音节?或者读作复音节?这关系到对小字整体的认识问题。这认识,如果并非来自一定的研究,它将引人走向歧误。国外的拟读,似与这认识有关。这是拟读过程中必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拟读?回答自应是根据契丹语词。但文献留给我们的记载太少。就基数词说,《辽史》只记载谓五曰“讨”。余者则不见收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甘止步不前,就只能研求字源并参照北方诸族语言试作拟读。契丹文字乃依据汉字而制。某一契丹字,源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蒙古语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蒙古语,又称为中古蒙古语或古蒙古语,是指十三至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蒙古语。目前所搜集到的中世纪蒙古语文献资料,主要有汉字标音的蒙古语文献、回鹘式蒙古文和八思巴字记载的蒙古语文献、阿拉伯文字记录的蒙古语文献等。《蒙古秘史》是中世纪蒙古语的最典型的文献资料之一。中世纪蒙古语,具有自己的语音、语法、词汇及其它方而的特点。然而通过上述四种文字文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南瞻部洲大辽国故迪烈王墓志》出土于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嗄亥图镇附近的山林丛中,对于现存的“墓志”因被破损而模糊不清的一些契丹小字以及有些误读的契丹小学进行了纠正或补充考释。  相似文献   

20.
关于契丹小字“大契丹国”的释读,一直有不同意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热烈讨论,形成了互不相同的三种意见。在20世纪90年代,陆续发现了关于这个词组的几种不同的写法。对比研究这些不同的写法,对检验不同释读法的正确与否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