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包括学习评价在内的教学过程的审美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小学生英语学习评价方式的审美化对于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时代的需要,是小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小学生英语学习评价方式审美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教育教学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审美教育必须融汇于整个教学评价中去,只有审美教育才能将教学评价带向审美化。加强小学的审美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英语教育作为小学的基础课程,在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中更应当融入审美教育,这是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审美教育的融入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将审美教育与小学英语评价相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风生水起,素质教育广泛深入地推进,新课程理念更加关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人的全面成长,建构审美化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回归语文教学本体,提高语文教学绩效的必由之路。崭新的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的境界,应是一种按照美的规律对语文教学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影响深远,其中,小学英语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具备初步的英语语感、适应基本的英语交流,而这些目标很大部分都需要通过英语阅读教学来完成。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需要从深层挖掘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思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5.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各种审美因素,创设审美化的教学环境,运用各种审美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写作学的综合性、审美性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美育因子渗透于写作学教育的各个环节,挖掘写作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创造审美化的教学过程,开发写作教育中的美育,使写作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命的愉悦体验活动,以培养学生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这是素质教育对写作教育的要求,也是真正发挥写作教学功效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目标里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美育既是教育方针的主要方面,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课程改革目标"里还要求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可见,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二者密不可分.<语文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审美教育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也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追求目标.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美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需要提高对其教育重视度,摒弃以往对美术学科的错误认知.陶艺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将其渗透到小学美术教育中,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发散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同时也能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交流、实践能力形成良性影响.所以,在陶艺教学中,应当通过赏析名家作品、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布置实践作业体验以及开展课外拓展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长和教师已经意识到全面完善基础教育的意义,现代教育已经不仅仅涉及单个层面,而是强调系统化的素质教育。合作学习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并且广泛普及,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民族振兴,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宗旨,小学教育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关键。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即未来的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基础的培养,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美术基本知识,提高艺术涵养,掌握小学教学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针对教育的需要,使绘画知识和实用美术相结合,把审美教育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浸透在教学中,从而逐步提高美术素养,以适应未来教育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