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公民韩寒     
(一) 2009年10月,韩寒被《南都周刊》定位为“公民”。他是多面手,作家身份之外是国内最顶尖的赛车手,他自称是“最有文化的司机”。作为80后的意见领袖,韩寒对公共事件的认知和批判得到大批70后甚至60后知识分子的激赏,他对公共事件的评论锐利、一针见血。一篇文章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点击量,  相似文献   

2.
10年前有人预测韩寒只不过是个话题,这个话题和别的话题没什么区别,会很快消失。10年后韩寒仍然是个话题,别人甚至叫他“意见领袖”。我想他应该不会喜欢这个称呼,因为他所说的那些话不是“意见”。而是实话罢了。  相似文献   

3.
在《三重门》被众多少男少女叫好之际,我也认为韩寒是了不起的,但他应该把握好一个“度”,不要因过分张狂而贬低自己。而作家出版社最近“按生”的《像少年啦飞驰》,让我看到韩寒的不识相!  相似文献   

4.
点滴     
我高中班里有个男生,名字叫何难。因为这个特别的名字,老师常常叫他回答问题,反正对他来说,这有何难! 我对他名字的来源很感兴趣,就去问老爸,什么情况下可能取这个名字。老爸告诉我,可能是因为他爸爸很想有个儿子,如愿以偿后就很得意,这有何难! “如果他妈妈再生一个儿子呢?”我问爸爸。爸爸说:“就叫何必。你想想,一个就够麻烦了。再生一个,这又何必?”“那如果他妈妈又生了一个呢?”爸爸叹了口气:“那只有叫何苦了。”  相似文献   

5.
本色韩寒     
想知道现在的韩寒吗 ?他是如何面对未来的 ?请看 一名 17岁的男孩,以近乎执拗的方式和周围的世界对峙:一方面他是全国作文大赛冠军,所著长篇小说畅销一时;另一方面他拒绝学习,拒绝应试教育。   韩寒最不愿别人称他“少年作家”、“天才少年”,他说叫韩寒就行,现在的江南差不多都知道这个名字。   休学后——“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规矩。”   韩寒是在去年 4月的一个上午平静地离开他的母校的。没有人送行,他也没和同学告别 ?没带一本教材,因为课本已被他“幸福” (他的自语 )地踩烂了。他这样解释休学原因:…  相似文献   

6.
其实我很棒     
月朦胧,夜朦胧,我坐在窗前,悄悄地进入了梦乡。与自己有关在梦中。我是一个沉默的女孩,没有太多的朋友,每逢春节,总会“在家门口”悬挂起一串红灯笼,用韩寒的话那叫“一个都不能少,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在学校里,我总是默默无闻,根本不会有人注意我。学习上没有一技之长,更不是什  相似文献   

7.
记得去参加一次教研,正好坐在生后面。课堂上老师讲得十分投入,生听得也很认真,举手积极。这时坐前面的一个小男孩举手了,另一个子靠着椅子,懒懒地说:“老师不会你的。”看来这个小孩已经很有经了,而那个孩子还是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果然没叫他(当然原因很多)。他丧气地把手放了下来。我想:假如这时老师请了他,那他该多高兴!他可以大声地说:“老师是会叫我的!”但现在他只能想“老师的确不会叫我”的。这样的次数多了,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那样天真地高高举起手。不管学生的基础有多大的不同,老师的“偏心眼”也是导致“暂差生”自卑心理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郭宇 《家庭教育》2008,(7):88-88
一天吃饭时,儿子指着奶奶对我说:“妈妈,你为什么管我的奶奶叫妈妈?你又不是我奶奶生的。”我说:“我和你爸爸是夫妻啊。就是一家人了。那爸爸的妈妈就是妈妈的妈妈了。”儿子并不罢休:“那你叫,你现在大声地叫个妈妈我看。”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父亲常在周末带我去山上,在漫步丛林的时候给我讲好多关于树林里动植物的新鲜事儿。其他孩子的父亲也带着他们的小孩去山里玩。当孩子们又聚在一起时,一个小朋友问我:“你看到那只鸟儿了吗?你知道它是什么鸟吗?”我说:“我不知道它叫什么。”他说:“那是只黑颈鸫呀!你爸爸怎么什么都没教你呢?”其实情况正相反。我爸是这样教我的———“看见那鸟儿了吗?”他说:“那是只斯氏鸣禽。”(我猜想他并不知道这鸟的学名。)他接着说,“意大利人叫它为‘查图拉波替达’,葡萄牙人叫它‘彭达皮达’,中国人叫它‘春兰鹈’,日本人叫它‘卡塔诺·特…  相似文献   

10.
特别对话: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一些奇迹岳池县齐福学校蔡义义:我是“青春热线”的发烧友,喜欢您以幽默、简短的方式解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我的许多烦恼,就从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最近我读了《韩寒访谈录》,觉得他的许多观点也不是不对,为什么人们还要把他称为“另类少年”?他到底是不是我们中学生学习仿效的榜样?应该怎样向他学习呢?很想知道您是怎样看韩寒的。田星:关于韩寒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这样看的:韩寒能够写出那么多作品,他的勇气和才华,是值得学习和拥有的;但是,我不喜欢过分偏激和“另类”。一个健  相似文献   

11.
一个“新概念”作文大赛,让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学生韩寒成了新闻人物。   韩寒出名的原因有四个:   一是他连续两届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这个二等奖还是因为他前一届获一等奖,评委们为了鼓励其他参赛者而使他屈居二等的 )。   二是因为他多次考试都 7门功课不及格 (其中包括语文 ),现在已被学校劝退。   三是他有些“叛逆”和“另类”。请看韩寒的“名言”: 1学语文,我认为“秘诀”有二:一是不看语文书;二是不看作文书。数学,我想我只要上到初二就够了。 2几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3思想品德不…  相似文献   

12.
我大约是落伍了,两年前出了个韩寒,学生们对《三重门》疯狂不已,我尚能与他们一起追赶潮流,侃侃而谈。如今,出了个郭敬明,英气直逼韩寒,其《幻城》直压《三重门》,我反倒热情大减了。不为别的,实在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越来越多的少年做起舞文弄墨的营生,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看得人眼花缭乱。郭敬明即便是那“国色天香”的牡丹,也无法一枝独秀啊。不过,王非一采访了郭敬明后,我倒是挺欣赏他这个人的,只是,在欣赏之余,又不免多了些思考,也有了点忧虑。郭敬明的“横空出世”,既得益于他那支生花妙笔,也仰赖于出版发行商为其保驾护航。19岁的他…  相似文献   

13.
有篇评论叫做《娃娃作家比着酷》,举了很多少年作家的张狂言词,也有我的女儿蒋方舟的,特别是她对于成人话题一针见血的观察:“一男一女在一起,如果尽说些过去的事情,那就是刚结婚;如果尽说些将来的事情,那就是准备结婚;如果尽说些别人的事情,那就是结婚多年了。”关于韩寒现象,她也有自己的看法:“韩寒现在沦为‘现象’了,人家就只关心他的生活作风,关心他的风纪扣扣紧了没有,鼻孔挖了没有,头发过肩没有,不关心他的文笔了。所以我要极力避免自己进化成‘蒋方舟现象’。”记得有一次在北京开研讨会,有个人严厉批评少年作家…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的芝加哥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警察在街头抓到一个喝得醉如烂泥的酒鬼,问他叫什么名字。他醉醺醺地回答:“我叫酒鬼。”警察怒喝道:“我知道你是酒鬼!我是问你叫什么名字?”那醉汉也不示弱,嚷道:“我不是告诉你我叫酒鬼吗?”  相似文献   

15.
韩寒:你真的想学钱钟书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个名叫韩寒的上海中学生,在文学界和教育界备受关注,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不是个好好学习的学生,每学期都有几门功课成绩不及格:另一方面,他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作家”,他的描写中学生活的长篇处女作《三重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不但十分畅销,而且好评如潮。本期,我们特撰写此文,向广大职校生读者介绍一下韩寒和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关于韩寒和“韩寒现象”韩寒,1982年出生,上海松江二中学生。1999年,在由《萌芽》杂志和七所高校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上,韩寒以一篇《杯中窥入》的习作获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闪光的韩寒     
“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这是韩寒的一句话。读韩寒的文字,于我已有一段历史了。从他的第一本书《三重门》,到今天的《像少年啦飞驰》,  相似文献   

17.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18.
    
十五岁的我 ,头发直竖 ,一副国字型脸。两道眉毛上有好几处疤痕。当然 ,我对自己脸上的疤是不在意的 ,有疤痕的男孩子才叫男子汉嘛。大人们常说我个头又矮又瘦小。但是 ,别看我矮小 ,但却从不示弱 ,每次体育考试我都不是全班“最差”的。要说瘦 ,那我更是跟上了时代。因为现在的人信奉“猪怕出名人怕胖”。而我一不留神走到了时代的“浪尖”上。不过我不能骄傲 ,还得好好学习 ,天天锻炼。我爱读书 ,因此同学们常说我是个小书迷。我爱读韩寒的书 ,因为他的语言尖刻 ,而且幽默 ,还可以从中学到他独特的写作方法。我也爱读一些如《金字塔之谜》…  相似文献   

19.
我看韩寒     
在"80后"作家群体中,韩寒无疑是其中的领军人物。提起韩寒这个名字,我的大脑便会连锁反应出一些诸如偏科、退学等"可怕" 的名词以及那永远让人吃惊的言论。韩寒,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不知道该用怎样一种眼光、一个角度来正确地看他……仰视从成为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  相似文献   

20.
偶尔从报上看到《韩寒,别做墙头草》一文,我为之震撼。我想,能让一个小女孩的善意劝告变得“尖利”的人来头一定不小。也许是从那时,“韩寒”这两个字便莫名其妙地注人了我的脑子。称他为一股“春”风吧!他却没能给我带来春的暖意,于是,我称他为“寒”风。我未曾与他见过面,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