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活,是写作的最高境界。”新闻人物是写人的,我们要下大气力向“写活”这个最高境界奋进,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行,在脑子中树立起一个活生生的形象来。这样才能够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如何把新闻人物写“活”?一、典型细节法所谓典型细节法,就是选择典型细节来写活人物的方法。细节是新闻人物的血肉,新闻人物的特色和新鲜感,除了作者的描述外,还必须通过生动的细节来表现。1988年9月27日,自贡日报刊登了一篇新闻,题目是:《在高敏家里》(获四川省优秀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县报优秀新闻特等奖),文中多处运…  相似文献   

2.
新闻人物语言是新闻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观反映,是人物性格和思想境界的直接表现。要写好新闻人物,一定要在新闻人物语言上下功夫。鲁迅说:“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他还说:“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老舍说:“你要描写一个好人,就必须热爱他,钻到他心里去,和他同感受,同呼吸,然后你就能够替他说话了。这样写出的语言,才是真实的,生动的。”这些都说明作者在人物语言表达上应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一些优秀新闻作品,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正是通过  相似文献   

3.
写好人物通讯要特别注意与主人公的贴近。何谓贴近?贴近 ,意思就是接近、亲近。也就是说 ,人物通讯的写作要完全忠实于新闻人物的实际 ,最大限度地贴近新闻人物的性格、身分、情感等等 ,写出真实可信的“这一个”来。“贴近”是人物通讯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 ,人物通讯主要是写模范人物的 ,所表现的模范人物愈真实 ,愈像 ,就愈有感染力。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物通讯是所表现新闻人物的文字化的素描 ,是其基本相貌、性格、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复印或传真。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对采访对象的“贴近”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1、“贴近”是…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相继在报刊上发表了~些杂文稿子。因自己是初学写杂文稿,当然不能与那些杂文高手相比,但为了与诸多文友交流,我想谈谈自己写杂文稿的几点体会。第一,要多写“枣核”社会中“两头尖”的人和事。杂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集水为特点,是一种战斗的文体。因为我身在基层,所以若要想写好这类稿子,就必须对社会中的人和事进行“包打听”,特别是那些所谓“新闻人物”,就更应该特别留神。因为社会在任何时候,都是像枣核那样中间大两头小.所以作为身处“枣核”中间的大多数读者,其最感兴趣的就是“枣核的两个尖儿”,即社会…  相似文献   

5.
连洁 《新闻三昧》2006,(8):43-44
文学创作要求刻画人物性格,写活“这一个”。那么,有严格“真实性”要求的新闻人物是否也要写出人物性格,把人物写活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要做到这一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在写作前,就要把握好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最好是选择人物性格最突出、最鲜明的一个侧面。比如,这个人是沉稳的,还是幽默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采写新闻人物有两个明确的目标,引用鲁迅谈小说创作的话来说,就是“勾灵魂”和“画眼睛”。 (1)“勾灵魂”是关于采写内容的目标,要求记者充分展现出新闻人物所拥有的新闻特性,挖掘出新闻人物能给读者以教育和启示的精神内涵。 “勾灵魂”首先要把新闻人物同一般人物区分开来,把握好新闻人物的新闻特性,通俗地说,就是要找到人物的“新闻点”。 新闻人物往往与一个新闻事件或者一个社会焦点联系在一起,新闻人物都是某个新闻事件的载体,勾画出他们与新闻事件最重要的联系,揭示出人物背后的新闻信息,是采写这类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7.
在我一年的百多篇稿子中,大部分都是写家庭生活小事的.有些文友问我,如何才能写好这方面的稿子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第一,要多写“枣核”社会中“两头尖”人和事。我以为,家庭生活小事,也属于社会新闻范畴。要写好这类稿件,就必须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来个“包打听”。特别是那些所谓“新闻人物”,更应加意留神。我身在基层,对于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下层人们的“内幕”,确是知道不少,据此我写了不少关于平民百姓中喜怒哀乐方面的稿子。如去年冬天,我听到一位母亲虐待她亲生女儿的事后,即怀着伤感的心情写了一篇题为《妈妈,女儿在呼唤你的爱》的稿  相似文献   

8.
求阙     
去年,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来找我,要求为他写一个横幅,内容就是“求阙”(在古文中,“阙”与“缺”同义)两字。当时我感到很奇怪,像这样春风得意的年轻人,要我写的往往是“腾飞”“高翔”之类的吉言、豪语,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求阙”呢?  相似文献   

9.
写小小说,贵在有新意,选择题材,确立主题,构思角度,着眼点都应在这个新字上。在我的桌面上放着编辑部转来各地读者写的小小说。读后,有一个“似曾相识”的感觉,首先在选材上缺乏新鲜感。有不少业余作者都想写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的深刻变化,但所选的素材大都是“讨饭村”变成了“电视村”,“穷光棍”变成了“万元户”,要么就是某某人富了之后捐款办学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 (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荣。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11.
读了某些报纸上所谓的“文学作品”,我禁不住想到了“美容室”的美容术。作者用生花妙笔,做美容工具,给那些大款、老板、经理、厂长进行“特殊服务”。 为上述中的优秀人物实事求是地写传记或报告文学,理所应当。问题是有的作者一味地对笔下人物进行全方位的美化和歌颂,就像一张本来很一般的面孔。经过他们的“美容处理”,于是。他们被描述  相似文献   

12.
杨治邦 《记者摇篮》2004,(10):39-39
在农场、农村基层采访报道时,常听到通讯员说:“没啥写的”。而我的回答是: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写新闻,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14.
我和《新闻知识》早年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学习,我写了不少成功作品,可以说我的成功之作是与《新闻知识》的乳汁补养分不开的。今年以来,贵刊除在版面重新作了新的设计,又从七月份开始,不负读者的厚望,开设了“新闻业务讲座”,热心为专职通讯干事、业余通讯员和新闻工作爱好者服务,给他们多写稿、写好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这个讲座办得好,办得及时,办在我们的心坎上。为什么我这样说呢,从洪阁同志撰写的“谈谈新闻采访”这两讲来看,的确,它的最大特点突出了“实用性”。作者以新的新闻改革为红线、注意到了反映新闻业务改革上的新成果,有骨有肉,有理论,有事例”这样的讲座有学头。我想只要细读、收获非浅,定能在写作上出成果。我由衷希望《新闻知识》,将这个讲座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一、工笔细描法。就是精雕细刻地描写和刻划新闻人物的肖像,将新闻人物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 二、简笔勾勒法。作者只用粗疏的几笔就勾勒出新闻人物的形象。 三、由表及里法。就是捕捉新闻人物的外形特征,由表及里,以形传神,尤其写出新闻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肖像变化。  相似文献   

16.
第二,写人─—刻画新闻人物。 新闻报道写人有自己的特点。在取材上,主要撷取新闻人物中作为那些有新闻价值的完全真实的事实(信息),不像文学虚构典型人物;在主题表达上,新闻报道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回答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题有着强烈的现时性和政策感。文学则通过典型形象大跨度地体现时代精神。表现手法上,新闻报道以简练的、生动形象的记实手法,刻画完全真实的新闻人物;文学、历史学写人,则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细致地刻画文学形象和历史人物。这是新闻报道写人的一般特点。 那么,新闻报道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呢? 首先,…  相似文献   

17.
新闻文摘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18.
龚志聪 《军事记者》2005,(10):33-34
8月中旬一日,《军事记》主编来电话,约我写篇“新闻人”专栏稿件,让我自己写自己。10多年前有人写过我。最近也有人做了准备写我,而我怕被写得名不副实,好说歹说谢绝了。这回《军事记》“有请”,而且信任有加,焉能“不识抬举”!可是,写什么呢?我于1970年8月9日早晨告别执行生产任务的某步兵团政治处宣传干部岗位,从安徽白湖农场出发,一根小扁担,一头被服一头书,挑到20里外的路边汽车站,  相似文献   

19.
学界     
《南方周末》2000年度新闻人物李昌平,2001年底以一本新书《我向总理说实话》,再次成为热点新闻,引来众多评论。其中,《李昌平,你选择良心还是正义》一文尤为引人注目。作者许前席高度评价李著,称“该书是一本在中国近代政治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闻的写入,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 (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