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色课堂"就是立足儿童的语文,尊重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的生命状态,让儿童喜欢语文、拥有语文。小学语文教学是儿童自己的生活,要服从儿童语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以言语生长为核心的综合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文本、立足儿童,通过读中探究、读中练写和读中赏析等途径,提升儿童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言语生长,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拜读2015年第9期孟晓东先生主持的"课程·课文·课堂"专题后,我对"以学定教"这个词的理解和认识随之加.深。四个课例不约而同地基于儿童语言的生长而教,课堂都彰显了蓬勃的生长力。语文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关注,少不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而课堂则要让儿童站在中央,教师要陪伴儿童过有生命成长的语文生活。这样,课文学习才能凸显童心童趣,氛围才能宽松和谐,表达才能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场唤醒。语文教学应着力于唤醒儿童内在的生命体验,唤醒儿童对语言文字美的认知。构筑诗意语文课堂,激发儿童生命体验,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依托教材,挖掘文本精读的诗意;仿写经典,唤醒生命体验的诗意;捕捉契机,留住随机生成的诗意;基于儿童,呵护学生资源的诗意。  相似文献   

5.
俞丽娟 《亚太教育》2020,(1):170-171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出发,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育是一场唤醒,小学语文课堂应着重唤醒儿童内在的生命体验,引导儿童感受诗意情境,唤醒儿童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儿童的诗意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力求为儿童打造诗意课堂,激发儿童的诗意潜能。  相似文献   

6.
生态视角是研究复杂体的基本原则,而复杂体是真正的生命体。因而,采用生态视角审视学校教育,实际上是回归教育的生命立场,其核心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允许学生自由生长。在基础教育中,即实现儿童的基础性、自主性和个性化的生长。为此,需要营造儿童自由生长的自然生态,包括实施以培养成功学习者为导向的绿色生命教育,创建以童梦飞扬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以及建构以终身发展为参照的生态评价等。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教师职业耕耘的主要场地,是学生发展的最大时空,课堂的形态直接决定着学生发展的规格与水平。课堂应具有生长性,用生长来定义课堂,不仅因为人具有类生物生长的特征,更在于一种教育观的改变,即课堂从教师中心转到了儿童立场,而且赋予了儿童生长过程中的生命意义的建构。儿童的最大特性是生长中。这种生长不是赋予的、外加的,而是主体自觉的、应然的。生长具有个体性。生长既是个体生命的基本特征,也是个体生命的本能反映。由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形  相似文献   

8.
文字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散落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各个角落,并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文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促进儿童的言语生长。  相似文献   

9.
关注生命,唤醒和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有效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强烈召唤。作为护校的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渗透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靠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染学生,靠语言文字的动力推动学生,靠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育即生长”,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论述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儿童的最大特陛是“生长中”。多年来,我坚定地践行着我的“生长性”语文课堂教学主张,遵循儿童的生长方式和规律,改善课堂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和因素,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生长张力,使儿童不断地自我生成与建构,得到符合其个性的、合适的、连续的生长;期望自己不仅能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科r下一棵树,让他们未来的生命历程踏踏实实、蓬蓬勃勃,既扎根沃土,又伸向天穹……  相似文献   

11.
关注生命,唤醒和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有效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强烈召唤.作为护校的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渗透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靠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染学生,靠语言文字的动力推动学生,靠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以"办有根的教育,育有梦的学生,当有情怀的教师"为办学目标,以"繁花竞秀、万木争荣"的愿景引领办学,期待每一个活泼的生命在这里欣欣向荣、蓬勃生长;期待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和谐共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繁荣小学呵护生命成长,发掘生命价值,用核心追求与办学目标来引领与指导课程文化建设,把儿童立场放在突出的位置,将儿童立场贯穿始终——基于儿童,适合儿童,发展儿童。  相似文献   

13.
故事性是语文的重要特性,赋予教育、课程、语文学科以故事性,能给学生的生长路径打开不一样的视域空间。让儿童在语文课程中学故事,用故事的形式开展语文教学,让故事与语文课程教学相遇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以期获得学生言语生命、精神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日益退化,导致其先天的语言灵性被扼杀,语言智慧被戕害。语文教学唯有从儿童出发,让儿童在语言的溪流中自由地嬉戏、自如地奔跑、自然地生长,才是正途。顺应儿童的语言天性,呵护儿童的语言灵性,培植儿童的语言智性,释放儿童的语言之美,才能让儿童拥有属于自己的言语个性和浪漫情怀,尽情地放飞诗意的想象,享受言语生命的快乐勃发,开创自己芬芳的言语人生。  相似文献   

15.
孟晓东 《江苏教育》2014,(17):55-56
<正>我一直呼吁要让学生的语言、思维、精神在课堂里活泼泼地生长。我提出的"生长语文"主张就是倡导语文教学要站到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来建构语言的生长。长期以来,老师们纠结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自课标修订版提出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后,大家又格外地关照所谓的工具性与文本表达。其实,工具性与人文性仿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彼此相融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言语的生长,从而获得精神成长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既着力于生长的原点,更着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语文是为学生立“本”的,而这个“本”就是“言语生命”。所谓言语生命,指的是通过言语而实现的生命的意蕴,或者说由生命生成的言语表现的生命意志、生命意义等。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对生命对象和生命本身的体验、感悟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着力由语言文字引发、由语言文字贯穿,着意学生精神思想的需求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更立 《现代教学》2011,(11):78-78
不同类型的生命,其生命生成的节奏和绵延的张力是各不相同的,每一类生命主体都有着自己的内在时间规律。儿童也是具有自身特性的一类生命主体,其生命的生长与创造过程也表现了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其各种自然倾向和能力的生长都是要按照自身的节奏和张力在自己的时间中达成的,所以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内在的时间表相匹配,教育才能发挥对儿童生长的作用。我们把这种以儿童生命的“真正的时间”为依据的教育时间观叫做真正的教育时间观。  相似文献   

18.
好童谣总是与童心同在。"走向童心"的童谣教学,是指与"儿童"同行,以儿童的视角为切入点,关注每一个儿童生命个体的生长需求,尊重理解儿童存在方式(童真)、情感需求(童趣)、言语生命(童言)、思维特点(童思),让童心在童谣中被唤醒、点亮,丰盈着儿童生命的厚度。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起源充满了神秘;生命的律动与语言文字的韵味息息相关;自我意识倾向于生命的敬畏;语言文字的表达是生命依托的感悟。语文的阅读与文字的运用与自身独立的人格生命体生生不息;彼此循环往复,感悟生命的伟大同时也来源于阅读小学生对于生命的体验。可以说正是有了生命伟大的体悟才能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述世界多姿生命形式的感想。所以在当代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体验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借以感悟生命的宝贵是极其重要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形成和自我意识的独立。  相似文献   

20.
教育要关注儿童的生命,关心儿童的生活,关怀儿童的家庭生长。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自主设计、自我管理、自主追求进行实践体验,探究自主发展。学校通过儿童的活动,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磁场,产生精神共振,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