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桂玲 《陕西教育》2010,(11):31-31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就高低并不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主要在于他们的潜智力因素的差异。所谓潜智力因素是指兴趣、情感、意志等个性因素。如果说智力因素起认识作用.那么潜智力因素起的是动力作用。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潜智力因素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成就大的人和成就小的人之间,最大的差异不在于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等),而在于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情绪、意志、性格等)。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否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能否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能否升华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这些都是牵涉到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个人成才,有两类因素在发生作用。一类被称作“智力因素”,包括一个人的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另一类被称作“非智力因素”,如一个人的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因素”是个人成才的“认知系统”,而  相似文献   

4.
智力,固然是影响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决不是唯一的因素、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对智力正常的孩子来说)。实践证明.任何卓越的智力活动的结果,都包含有积极的人格因素──非智力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对800名男性进行三十多年的跟踪研究。他们的结论是: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坚持心、不屈不挠、毫无自卑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凡是有成就的人,总是最勤奋、最刻苦的人。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可以理解为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人的其他一切心理因素,如情绪、情…  相似文献   

5.
路红 《辅导员》2009,(21):9-10
相对于“智力因素”来说,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不像记忆力等“智力因素”那样帮助我们学得快、记得牢,但是,它具有“智力因素”所不能替代的神奇作用,尤其是在“探究学习”中,可不能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下面以大家熟悉的“兴趣”为例,咱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相似文献   

6.
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关系及作用有人将学习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比作是汽车的发动机,而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比作是汽车的燃料,此话不无道理。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教授曾经对800名男性进行过30年的跟踪调查,其研究结果表明,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他们是否有进取心、自信心、坚持性、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质,这说明即使智力落后,也并不一定就无所作为。特尔曼教授提出这样的论断:“平庸  相似文献   

7.
对于“非智力因素”,至今尚无确切定义,一般有广义、狭义和具体的三种说法.广义的说法,凡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叫非智力因素,也即天生禀赋、智力因素之外的在人成长成才有密切关系的诸因素,如思想品质、理想信念、世界观、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习惯、方法等.狭义的则是指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稍具体一点就是“四个三”:三句短语(成就动力、求知欲望、学习热情);三心(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三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三性(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非智力因素愈来愈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教授曾经对800名男性进行过30年的跟踪调查,其研究结果表明,成就最大的人与成就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他们是否有进取心、自律心、坚持心、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质。这说明即使智力落后也并不一定就无所作为。特尔曼教授提出这样的论断:“平庸之辈往往由于人格的缺陷,而并非智力的平庸。”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像力的综合)之外的那些参与学习活…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家特曼的一项30年关于幼儿学习好坏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幼儿学习成绩的差异不在于幼儿智商的高低,而在于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不同。成就大的那一部分人具有很强的自信心、持久力和胜过别人的愿望,成就小的人则明显缺乏这些品质。可见,非智力因素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就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 ,同时必须注重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是相互促进 ,相互配合 ,相辅相成 ,协调统一 ,相互制约的关系 ,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或只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是偏激的做法 ,只有对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实行“双向开发” ,才能发挥人的潜能。1.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手段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认为“兴趣是成才的起点”。美国心理学…  相似文献   

11.
开发非智力因素与初中数学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学生能否取得出色的学习成绩,除与智力因素有关外,还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Terman)从1921年开始对美国1528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了追踪研究。追踪30年后,他发现有的智商很高的儿童成年后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他又将被试中成就最大的150人和成就最小的150人进行了对比。这两部分人在小学时成绩差不多相等。初中以后开始分化。通过分析资料看出,其差别主要不在于  相似文献   

12.
学习方法中有两大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种。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绪、信念、意志、性格、气质等。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致力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力、以及稳定的注意力;而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顽强的学习意志、饱满的学习情绪、向上的学习性格,则顾及不多。也就是说教师非常重视智力因素,却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美国心理学家西尔斯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是否有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良好意志和性格品质。可见,尽管智力因素是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则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是21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所以,医“心”、育“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班主任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智慧高低的重要表现,是学习活动的“硬件”。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活动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他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引导和激发智力因素,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着的作用,推动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软件”。  相似文献   

15.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作用的认识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有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能”是指“会不会”,即智力因素;而“为”则是指“肯不肯”,即非智力因素.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平均智商高达150)的儿童进行几十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其中一部分人卓有成就,而另一部分人却平平。究其原因,成就高的那部分人,在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心、进取心、…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方面,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一般说来,学生的智商差别并不太大,但学习成绩却可能相差甚远,这些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每…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认为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 (也叫动力因素或意向活动因素 )。它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态度、意向、毅力、意志、性格、习惯等。它属于人类的意向活动范畴 ,它对智力因素的开发起着积极的作用。”物理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物理教学不能脱离育人这一教育的总目标。教育实践证明 ,许多非智力因素对物理教学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智力因素相比 ,这种作用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间接的、潜在的作用。1.兴趣因素如果我们研究一下心理学方面的专著 ,就会对兴趣这一…  相似文献   

18.
王永 《新疆教育》2012,(5):124-124,127
影响人的成长或成才有两大心理因素:首先是智力因素,其次是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人们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活动能力的总和。非智力因素是包括需要、欲望、兴趣、情绪和情感、意志、自人证物证俱在心、性格、气质、习惯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在人的一生中,非智力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叶李英 《小学校长》2006,(4):37-38,34
在人类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中,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的高低并非单纯取决于智力因素,而是取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到非智力因素在人的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决定一个人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何面向社会、适应社会。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智力因素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开远市第六中学从非智力因素抓起,提高智力因素,始终坚持“办学为民,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以“恒爱垂范,传道创新”为教风,以“自立勤学,善思创新”为学风,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原则;以“掌握规范,学会负责”为根本要求,实行“用情感凝聚人,制度规范人,工作锻炼人,成就鼓舞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