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际能力包含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两者处于不同层面。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是相互依存的,脱离了语言能力的交际能力在理论上是不存在的,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而脱离了交际能力的语言能力只是一堆规则,毫无实际运用意义。没有获得语言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交际能力,而语言能力不可能自动发展成为交际能力。在以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作为最终目的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首先培养语言技能,在语盲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交际技能。  相似文献   

2.
语言交际能力的测量应通过交际语言测试来实现。"真实性"是衡量交际语言测试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专业八级Mini-lecture听力测试题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交际语言教学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简述了几位著名语言学家的理论对它的影响;其次探讨了交际语言教学的语言理论,即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开发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最后,讨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学习理论以及交际语言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语言标准》是基于交际语言能力理论,描述在或可能到加拿大的成人移民在学习、社区和工作环境中的学习或使用英语的语言能力,但不局限于此范围。阅读能力标准既有优点也有瑕疵。  相似文献   

5.
交际法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而交际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交际效果。本文通过对语言策略能力的简要概述 ,列举了调整扩大语言策略的方式 ,力求引导学生在语言交际实践中通过几种适当的训练方法 ,有意识地培养提高学生语言策略能力 ,使学生运用有限的语言知识 ,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明确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能力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经对比分析认为:忽视了语言交际功能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突破了交际能力的文化局限;跨文化能力是比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的一种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交际能力是在语言交际的社会活动中不断培养、完善和提高的。本文就进一步理解语言交际的特点、牢固把握语言交际的原则、掌握语言交际技巧、提高语言艺术表达进行了探讨和归纳,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非语言交际跟语言交际一样是人类交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人类交际中起着语言交际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应注意对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文章论述了非语言代码的交际功能及非语言代码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浅谈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内涵的动态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符号系统、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正确地、得体地交际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就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内涵是什么以及为应对21世纪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国内外外语界进行的外语教育改革对这三种能力的具体要求进行论述,揭示了其内涵的动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Linguistic Competence,另一个是Communicative Competence.20 世纪60 年代起,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概念及其范围逐渐广为人们接受,特别是交际能力作为了衡量第二语言水平的标准.当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掌握达到一定程度时,双语能力这一概念也日渐凸显出来.首先需要对这三概念提出的背景、理论依据,具体表现进行阐述,进而探求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语言研究上,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一般是在一种语言内部的探讨,多是探讨第二语言的学习,双语能力一般是在至少两种语言间进行探讨;从位属关系上,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是实现双语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双语能力是对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深化;从教学要求上,对双语能力的要求要高于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进而针对三个概念的提出,阐述和分析了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应该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胜任能力为依据,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构建了以提高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Cross-cultural nonverb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y constitute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However, for many reasons,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nonverb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y has for a long time been neglected in the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LT).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analyzing the reas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y being a blind area in FLT.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实现外语教学中的深层学习势在必行。深层学习的内涵共识与大学外语思辨能力培养内涵不谋而合。外语教学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助于外语教学中深层学习目标和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运用自编的"高校熟手型外语教师胜任力测评问卷"对高校熟手型外语教师胜任力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校熟手型外语教师胜任力整体水平较好;执教年限、学历、职称和学校类别是影响高校熟手型外语教师胜任力的主要因素;随着执教年限的延续,其胜任力会得到提高;性别等特征变量不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关键能力是满足终身学习与职业转换需要,实现个人职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终身能力。通过对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关键能力内涵、框架及培养路径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关键能力的培养被作为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策略,并已具备较为成熟的培养体系。在培训内容方面都包含"硬能力"和"软能力","硬能力"主要是语言文字能力、STEM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和数字化能力;"软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个人管理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公民与社会能力。在关键能力培养方面各国从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两个系统都进行了相应的宏观框架设计和具体落实途径,将关键能力培养作为专门的项目实施或者是将关键能力培养融入职业培训包,在工学结合的情景教学中,通过工作岗位学习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借鉴国际经验,从国家和学校两个层面进一步探讨了关键能力培养的中国化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中国 《教育研究》2012,(8):120-126
从科学课程标准出发,通过对科学课程标准的解析和团体焦点访谈及其结果分析,构建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三维度科学课教师工作绩效模型。通过科学课教师胜任特征对学生学习效果作用机理的分析和调查,实证研究科学课教师胜任特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科学课教师的五维度胜任特征对科学课教师工作绩效具有正向关系,但胜任特征对绩效不同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培养能够胜任的科学课教师,建议深化培养目标,实施适性教育;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注重主体参与;重构评测体系,深化形成性评测。  相似文献   

17.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能力标准为核心、模块课程为载体、工学结合为手段、技能鉴定为保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以行业主导开发的能力标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利用学校和行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行业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技能鉴定,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最大程度满足行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职业能力观演变的过程评述及实体性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能力观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的专项能力观、过渡阶段的关键能力观和现阶段的整合能力观。在教学实践中,基于整合能力观的要求,职业院校应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为落脚点的一主两翼课程开发与设置模式;对接校中厂、厂中校,构建教学做合一的技能训练平台和校企合作技能训练平台的学习领域课程和目标。  相似文献   

19.
周榕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0):94-98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avid C.McClelland提出的胜任力理论,是目前管理学领域开展能力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在辨析胜任力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释将胜任力理论引入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能力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分析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核心技术。结果表明,胜任力模型对于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能力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其未来研究将围绕模型构建、相关培训与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5类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美育中考政策的出台,如何评价学生各艺术学科素养水平,已成为艺术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舞蹈素养作为学生艺术素养中重要的一环,是学生个体能力发展与应对未来社会变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构建学生舞蹈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对于启迪学生心智、发展学生高阶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学生舞蹈素养内涵,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包括感知体验、审美判断、身体表达的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学生舞蹈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