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掌声和镁光闪烁之中,一位“种”了一辈子水稻的“农民”科学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了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2.
《科技广场》2003,(2):8-8
相对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此次评出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则更多关注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人民生活和一些举世瞩目的大工程。从评选结果来看,中国科技目前基本属于“追赶型”,在追赶世界科技前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跨越。此次评选结果有两项关系农业,“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目前世界上以水稻为粮食的人口占45%,全球水稻产量占粮食总量的50%以上。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制出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和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研究领先世界,为最终揭开水稻遗传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培育成功的含油量高达52.82%的“超…  相似文献   

3.
引子2007年2月10日,对福建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所长刘文炳研究员来说,是一个大喜日子。这一天,他收到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用特快专递送来的“连续最多年培育高产水稻的人”证书。证书中确认刘文炳主持培育的“II优6号”、“II优28”、“II优4886”杂交稻,分别于2004、2005、2006年创下单产1219.9公斤、1229.97公斤、1279.7公斤水稻单产纪录,成为连续三年刷新水稻单产新纪录“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三连冠”水稻育种家。  相似文献   

4.
经国家外专局批准,“全国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引智成果推广示范基地”日前在河北隆化县正式挂牌。日本水稻旱育稀植专家原正市先生和国家外专局、河北省外专局有关领导出席了仪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朱祯副局长在以“基因资源与分子技术育种”为主题的第46期东方科技论坛上做主题报告中认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物技术作为育种科技革命的先导,近年来我国在水稻基础研究和水稻品种培育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传统的育种技术融合了分子生物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6.
科宣 《华夏星火》2004,(12):11-14
转基因水稻商业化12月1日,国家农业部的一个会议静悄悄地结束。官方没有公布会议内容,与会也三缄其口。但股民作出了强烈的反应。第二天,一支名为“丰乐种业”的股票涨停。“有人要发财了。”一位业内人士说。刺激股民的,是这样一个强烈的信息:“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国家。”而“丰乐种业”,被有些股民称为“中国转基因水稻第一股”。  相似文献   

7.
河北有人倒卖稻谷种子。结果也被以“投机倒把”的罪名抓了起来。 上级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其“罪行”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人哭笑不得——买他水稻种子的地区.水稻获得了大丰收。调查组有人反思,“投机倒把危害性在哪?他自己发财了。买他种子的,水稻丰收了。为什么还要判刑?”  相似文献   

8.
“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缘何高达1100多公斤?为寻找确切答案,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由我国基因专家和水稻专家联合实施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目前进展迅速,科学家已发现一些与稻米品质、光合作用等超高因素相关的基因位点。 于去年5月启动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计划”,是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成功后,我国科学家实施的“中国生物资源基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破译“超级稻”遗传密码,旨在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品质、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国际领先地位打下永久性基础。为了这个共同目标,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走到了一起。 截至2000年底,研究工作已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科学家共测了近5亿个碱基对,找到了 352个与抗性基因相关的位点、2269个与蛋白受体激酶相关的位点、2263个与激素代谢相关的位点。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还发现了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位点,而光合作用与超高产密切相关。 科学家的目标是获得90%覆盖率的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建立我国杂交水稻的基因表达图谱并鉴定其重要和特有的基因,建立我国水稻的遗传谱系和杂交水稻种子基因库。 科学家们希望用3年到5年时间实现从水稻基因组研究到分子育种甚至大田种植,闯出一条从基础研究到规模产业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杂交水稻刚诞生就遭受到稻瘟病毁灭性的打击。危难时刻,谢华安成功地培育出了抗病良种“汕优63”,“挽救了中国杂交水稻的命运”(杨守仁教授语)。有不少专家指出,没有袁隆平,可能不会这么早有杂交水稻;没有谢华安,中国的杂交水稻可能没有今天如此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创新》2004,(7):21-21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超级杂交稻品种选育的“竞争”中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已成功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将有望扭转近年来中国水稻单产年年下滑的局面。4月17日,在海南省琼海举行的超级稻育种技术论坛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出,我国在水稻高产理论和育种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经初步揭示了水稻超高产的遗传和生理基础奥秘,至今共培育出9个超级水稻新品种,以及10多个超高产杂交稻品种。据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介绍,超级稻新品种在过去5年的累计播种面积已超过1.12亿亩,比现有品种增产10%以上,高的达到了30%。…  相似文献   

11.
高燕 《科技广场》2002,(5):13-14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祖籍江西德安。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6岁时,在武汉郊区的一家园艺场,看到繁茂的花果挂满枝头,植物王国就成了令他心驰神往的地…  相似文献   

12.
罗孝和,1937年出生于湖南隆回,1962年9月毕业于湖南农业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自1970年以来,他一直在杂交水稻育种研究领域默默耕耘,孜孜追求,为水稻育种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称为“三系杂交稻研究的功臣,两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研究的主将”,对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与不断发展及其保持的世界领先地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98年6月24日,湖南省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宣布:通过对11万组数据资料进行严格审查论证,评定“袁隆平”这个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为1008.9亿元。提起袁隆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确实,作为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杂交水稻之  相似文献   

14.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并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相似文献   

15.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人类所面临的食物安全、清洁能源、人口健康、环境优化和脱贫致富等自然与社会问题,都与生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说生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如科学家利用日本矮杆基因,育成了“奇迹”的墨西哥小麦,一举使这个粮食进口国成为出口国;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中国低脚乌尖水稻的矮杆基因,培育出了系列水稻品种,从而掀起了闻名世界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我国科学家利用海南岛野生稻的不育特性,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大面积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水…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奖7月30日揭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授予政府服务奖,这是袁院士继1985年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的创造与发明奖章(杰出发明家)金奖之后,获得的第九项国际性荣誉。记者在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见到了这位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希望杂交水稻加快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袁隆平此次获奖的理由是“在杂交水稻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及为亚洲带来粮食安全”。一项最新统计显示,1976年至今,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38亿亩,累计增产粮食3500多亿公斤。目前,由他主持研究的超级杂…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推广不力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势在必行,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针对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1 农业科技推广中出现的问题   1)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科技推广。在计划经济时期,农业科技推广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60年代进行“高杆改矮杆”的良种更换,推广矮脚南特、珍珠矮、红410等优良品种;70年代推广杂交水稻“南优、汕优、威优、四优”四大组合;80年代推广旱季杂交水稻威优77、桂32等优良品种都是以政府干预,依靠行政手段进行推广的。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去延袭下来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科技推广的路子已经行不通,必须建立一套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推广体系。   2)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农业科技推广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区域优势,实行规模经营,也就是从实际出发走“特色+规模+档次”的路子,实行“开发、加工、流通”三结合。要根据区域的当地条件,如气候、土壤、地域等条件进行技术引进、成果推广。有些地方科技新技术、新成果引进推广,缺乏科学调查研究和论证,盲目引进、盲目推广,造成不少经济损失,如1998年不少地方引进热带植物台湾木瓜进行种植,没有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因素,盲目引进推广,结果一场霜冻使种植农户遭到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水稻基因组的奥秘被初步揭开。在水稻基因组研究中,我国科学家惊奇地发现:水稻基因总数竟然是人类基因组基因数目的约两倍,这打破了过去公众潜意识中存在的“生命越高级,基因数越多”的认识误区。通过对水稻基因组序列框架图的详尽分析,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专家估计,水稻基因组中基因总数在46022至55615个之间,并基本确定了其中一万多个基因的功能。水稻基因总数几乎是人类基因组基因总数的两倍。美国华盛顿大学王刚博士说:“我们津津乐道于人类自己基因组的优越时,可至少在基因数目上已输给…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一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风暴震撼世界:中国培育出杂交水稻。这场“绿色革命”的领军人物是享誉中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而与他并肩作战,最早育成“野败”籼型不育系,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人,则是颜龙安。  相似文献   

20.
神奇的土地     
杜永强 《知识窗》2006,(12):46-46
普遇水稻变香稻的神奇水田 在海拔1200多米高的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来乡寺院村土家山寨,有5块能使普通水稻变成香稻的神奇水田,其“特异功能”千年不衰,至今仍没有人解开其中奥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