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古代中国经济是历史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从题型上看,本考点的命题多数以选择题为主,特别是材料选择题,以此来考查同学们理解、比较、判断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内容上看,古代的手工业、商业、主要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等都是考查的重点.如近几年的江苏高考,2009年考查了灌钢法,2010年考查了水排、古代饮茶之风,2012年考查了官营手工业生产特点、唐宋时期市的变迁等内容.本文把古代中国经济概括为一项经济制度(土地制度)、两项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三大经济部门的特征(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主要考点包括:春秋战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变迁;两汉时期的经济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南北朝时期的均田制;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隋唐时期的经济制度;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从新课程考试大纲来借鉴,主要是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专题式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手工业;古代中国商业;“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3)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对外贸易考试范围与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第六章第四节内容基本一致。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命题频率很高,而且还有较大的命题空间,在复习中应该引起重视。赋税制度的调整、资本主义萌芽、对外贸易应是复习的重点。在复习本节内容时,一方面要注  相似文献   

5.
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发展起来。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得到发展,而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时期和地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在农业文明时代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用1课时学习“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在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从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技术进步及经营形态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概括,强调的是知识性、基础性的一面。从宏观的视野看,在古代经济结构中,手工业经济部门虽然属于高端产业,但其发展受到农业、商业以及政府的工商业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如果能从经济史的角度,综合考察这些制约因素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把握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重点指津]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土地赋税制度,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各民族间经济交流和对外贸易等重点.经济发展原因及其对政治、文化、教育的影响是本专题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有这样一段话:“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学文科》2007,(2):32-40
中国古代经济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手工业发展、古代商品经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等内容,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古代历史考查的热点。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考查具有面广、题型全的特点。在内容上既考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史,又考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改革,以及经济思想、经济上的主张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几个盛世时期,还是工商业大国、世界贸易大国,这不仅是因为她有发达的农业作支柱,同时又有发达的商业、手工业作支撑。研究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区域分布的变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乃至整个中国明进化史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经济,是相对工业经济而言的经济形式。其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以手工业和商业为次。 农业以铁器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耕作特色,而“男耕女织”又最为根本。大致以长城为界,北为牧业区,南为农业区,而以农业为主。在农业区,黄河流域开发较早而江南地区开发较迟。南宋时江南超越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由氏族公有制到奴隶制国有制,再到封建土地私有制尤其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变化过程。国有制主要有商代井田制、曹魏屯田制、北魏均田制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经济专题主要包括历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中国古代土地赋税制度等内容。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一要注意把握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二要了解古代土地制度,加深对土地兼并现象的认识。三要认识和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内容以及发展变化。四要掌握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知识结构】手工业{夏商周:青铜铸造;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业;漆器制造春秋战国:冶铁炼铜;漆器制造;纺织业;煮盐业;酿…  相似文献   

14.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城市商业发展的情况。其中各朝采取的经济政策和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应视为重点内容,而各时期的赋税制度则为难点所在。 关于农业生产问题,要加深对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解:其一,许多王朝统治者都实行了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如西汉初、东汉、唐初、明初等),这是农民战争的结果,它迫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从而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历次农民起义的最重要的作用所在。其二,农业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步繁荣。明代中后期的生产情况就是典型的例子。其三,如何评价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比如商鞅变法中就强调重农抑商,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主张“工商皆本”,孰是孰非?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将其主张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如此,我们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在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都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专题解读]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到后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延缓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重农抑商思想在明清之际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受到挑战,如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非常可贵。  相似文献   

16.
邢秀清老师执教的《古代商业的发展》,是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的内容。就教材结构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四课组成,围绕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展开叙述,呈现内容;《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以古代商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为主线选择材料,中心问题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及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自由放任主义在16世纪,资本主义刚刚起步,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比较弱小,需要国家保护、扶植经济才能发展。因此,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而出现的重商主义,强烈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早期重商主义者力图在国内把货币以储藏货币的形式积累进来,达到积累货币财富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为了鼓励输出,实现出超,主张国家实行保护关税的政策并采取扶植和鼓励生产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的政策。在重商主义者那里,政府的经济职能是十分重要的。但到了18世纪,产业革命已经兴起,立足已稳的资本主义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前景,资产阶级完全能够依…  相似文献   

18.
【高考展望】 中国的经济文明发展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2009年备考时,要引起一定的关注。这部分内容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主要的命题角度有: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由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到封建生产关系再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演变,经济重心的南移,列强经济侵略和自然经济的瓦解,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专题复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掌握赋税制度发展变化的情况、特点和走向 ,了解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2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  相似文献   

20.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知识梳理   农业经济,是相对工业经济而言的经济形式.其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以手工业和商业为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