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书籍作为文化传播的传统物质载体,在现今信息社会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设计者的设计,书籍所凸现出的“第二自然界”仍旧是装帧计中的重要课题。之所以称其“第二自然界”,是指设计者通过对书籍的设计,形成书籍的内容与外观形式、形态高度统一,为书籍自身的美化和文化品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间的设计和研究是设计者探索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王芳 《今传媒》2013,(5):99-100
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不再简单地为了设计而设计,书籍被设计者从各个角度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质感,即"书籍五感"。书籍在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五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愉悦的体验。只要书籍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坚持理念创新,坚持从书籍内容出发,就能够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和读者心理的好书。  相似文献   

3.
多元的书籍设计能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帮助有效提升读者的阅读力。多元的书籍设计亦能为设计者带来更多的全新尝试,让设计者尽情发挥与表现。多元的书籍设计也能为出版者带来一片崭新的天空,打破禁锢,朝图书多文本时代进军。因此这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重拾书籍设计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设计之美美在传承、美在创意、美在内涵。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创意的源泉,对祖先优秀文化的发掘、利用和再创造就是一种美的传承,其实传承就是为了设计者能够更好地进行独具匠心的创意,传承为创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书籍设计上的传承和创意都离不开设计者对书籍内容的深刻理解,对书籍精神内涵的深层表达。  相似文献   

5.
书籍装帧从她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在不断地表现美。原始书籍的装帧虽然以实用、便于使用为目的,但已经蕴含着追求装帧形式美的萌芽,从简策、帛书等原始书籍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最初形式的美。发展到现代,书籍的装帧美更为设计者和读者所关注。一、装帧美装帧美是装帧美学的核  相似文献   

6.
书籍设计既要体现书的内容和特点,给读者传达内在信息或启示;又是一种艺术表现,通过整体视觉形象、文字、线条、构图、色彩等形式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获得美感,使读者得到启迪和领悟。但书籍设计最初只是一种“蓝图”,最终还要通过印制来实现。书籍设计者,只有对图书的整个制作过程及印刷基本知识、相关材料性能有所了解掌握,才有可能使自己设计的图书最后达到满意的效果。一、书籍设计与纸张材料的选择一本书在设计前首先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纸张材料。材料的选择在表现设计者意图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感效果。如胶印书刊用纸,为适应单色的文字、线条版,不宜承印大面积的实地图案。设计者在进行版面设计时,应避免或最小限度使用实地图案或大字号黑体字进行装饰,更不能采用四色印刷。如果实地面积大,油墨的粘结力大,会使纸张表面纤维脱落,影响文字或图案效果。同时实地面积大,吸  相似文献   

7.
十几年前,台湾人对书籍的要求大都以内容取胜,而很少考虑书籍的包装,而现在对一本书所呈现的美学,包括封面设计、字体、开本等等编辑细节也都更为重视。 著名的设计者刘开指出,台湾近些年来出版种类增加,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也更为多元,如照片、电脑合成图像、绘图等,甚至书本的企划也会与设计者产生巧妙互动,使设计者对书籍的市场行销产生作用。不过刘开也认为,出版毕竟是文化事业,设计者应该具有更多的人文省思而避免张牙舞爪或过度花哨。他认为,书本承载文字、插图以及各种编辑环节,应该  相似文献   

8.
论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书籍是由策划创意———写作———编辑制作———装帧设计———印刷制作———销售空间———广告媒体———销售等一系列的活动才完成书的这个概念,只有经过上述活动,书籍的功能才能实现。所以书籍是人意识活动后产生的结果,它具有立体的、建筑的感觉,它是整体的。对书籍的装帧所包含的信息也很多,它并不仅仅是设计者的专利,它是著作者、出版者、编辑、设计者、印刷装订者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设计者要有导演的能力,对文字、图像、色彩、工艺进行整体的把握,统一的设计,最后得到读者的认知,一本书的装帧设计才算完成。日本著名装帧设…  相似文献   

9.
一篇新闻评论,如果写得有情有理,入情入理,爱憎好恶之情泻于笔端,喜怒哀乐跃然纸上,读者听众怎能不情动于衷、心悦诚服呢!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应当是理深情厚、情理交融,这样才可以激发读者、听众的情思,引起读者、听众的共鸣,有效地增强新闻评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装帧的文学意蕴肖毅属于造型艺术的装帧,与文学分列于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一个侧重于形式美,一个侧重于意蕴美,而文学书籍的装帧却要求将二者浑然一体。这无疑是对设计者提出了一个重要而且颇不易完成的课题。文学类书籍的装帧,要求设计者在创意过程中融入文学意蕴,...  相似文献   

11.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规定:图书的整体设计,包括图书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设计质量是图书整体质量的组成部分。提高图书的整体设计质量,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方面。世界上更是把书籍设计作为一个新理念,新理论进行推广实践,并产生良好效果。德国著名书籍设计家冯德利希:外观形象本身不是标准,对于内容的理解,才是书籍设计者努力的根本标志。日本著名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书籍设计"概念的提出、实现和确立的过程,曾发生过各种各样的冲突,以及理论上、技术上的争执,不过最终还是被大家理解了,"书籍设计"已不是设计者或插图画家个人承担的工作,而是参与选题计划到成书为止整个出版过程的所有人的共同工作。以上,均说明书籍设计非常重要,关系到书籍的整体质量乃至书籍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设计的空间     
杜晓燕 《编辑之友》2010,(9):105-106
如果设问,在一部书稿的设计中设计师拥有多少设计的空间,我想设计师们的回答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大家对待设计的态度千差万别.但有一种心态应该是趋同的,那就是所有设计师都想让自己的设计与众不同.以这种趋同的心态,也一样造就出千差万别的书籍面貌.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书籍设计的编辑,笔者不难发现,当下这些良莠不齐的书籍面貌,表层上看是风格的差异,深层地看却是设计者陈述问题方法的差异,亦即设计者观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电子书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版面设计不够专业化、脱离书籍的阅读本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传统书籍的设计者将成熟的传统书籍设计理念导入新型载体,创造性地拓展适合数字阅读的设计思路,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书籍形式。  相似文献   

14.
书籍是人类传递思想的载体,是内在文化的载体。每当人们手捧读物翻阅时,它的外观、个性的装帧材料以及精美的制作工艺,在不经意间给读者带来内容以外的感受和联想。这就是书籍形态设计带给人们的阅读之美。书籍的整体美,必须借助各种材质和工艺才能得以实现。春秋末年的《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书籍的工艺美感主要依托材料和印制工艺两大要素来实现。在书籍的设计中,依靠材料的天然性能和精准制作的工艺水平,来表现图书的特征和美感,是书籍设计者必须正视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书籍设计是一门艺术,艺术不能无视时尚但又最忌盲目模仿与追风。所以,书籍设计者应该奔赴创造使命的前线,既不做时代审美风尚的落伍者,又能在流行风中持守住自我个性而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今书籍浩如烟海.其品类之繁多,犹如大千世界之万物,不可备述;其命名之多种多样,亦犹如春天之百花,争奇斗艳,各呈色态.书名是书籍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不仅可以窥见作者的思想情趣与人生追求,还可以领略我国从古至今学术文化的丰富与灿烂.  相似文献   

17.
三、新设计论——塑造新的书籍形态。 书的设计,其本质上就是要自觉地去设计信息(即各种门类学科的知识),使这种信息以某种引人注目、使人受益的形态展示给读者。这是设计者在制作一本书之前必须具备的设计思路。现代书籍的设计者要有胆量去动摇近千年来造书者的权威,不满足只是运用文字符号作  相似文献   

18.
康帆 《出版科学》2012,20(1):33-37
考究的书籍印刷材料和精湛的印刷工艺,是构成书籍美感的重要因素。当我们埋怨一本书设计不美时,常常把问题简单地归结到版式的设计上。其实,很多时候设计不精彩不是设计得不好,而是设计者忽视了材料设计与印刷工艺的重要性,以及材料设计意识薄弱造成一些书籍的劣质与平庸。本文从材料语言角度谈书籍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封面设计与含蓄美胡建锋书籍封面是书籍内容的折射和延伸。在书籍内容与读者之间,封面犹如一架桥梁,如何使“桥”形象化、视觉化,设计者总要有一个构思、创作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含蓄美的艺术手法便是封面设计的着眼点之一。艺术含蓄能扩大和延伸封面画境。任何事物发...  相似文献   

20.
黄冰 《新闻窗》2009,(4):122-122
书籍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既是平面媒体,也是作者、编辑和设计者共同劳动产生的图文综合体。一个好的设计师总是对所装帧的书籍的内容有着准确的把握,由此来考虑明确的设计因素,诸如开本,版面、网格、字体等所有的细节,而这一切都将最终形成区别于别的书籍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