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音乐图像学作为一名独立而又交叉的学科,现如今正被一些音乐史学家们重视。它是以美术作品为线索进行音乐史研究,是对美术作品中的音乐题材内容进行分析与解释的有关音乐史。本文从黎锦晖出版的儿童歌舞作品的文字刊物图像进行分析,探索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的纯朴童真和符合时代气息的儿童形象,进而分析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艺术风格形成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黎锦晖是二、三十年代颇有名气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他首创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两种艺术体裁。作品中明朗向上的思想基调使黎锦晖的十二部儿童歌舞剧充满了艺术生命,同时黎锦晖为了普及儿童歌舞剧,创作上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注重把握与表现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以适应儿童的需要,体现了儿童为本的思想;随着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出现和普及,学校音乐教育由歌唱向多种艺术形式并存发展;由于黎锦晖采用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及其自身强烈的民族意识,使得作品极富民族特性并焕发着崭新的艺术魅力。这一集音乐、舞蹈、戏剧于一体的全新儿童歌舞剧的创立,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也画上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现代音乐教育及专业音乐创作有了初步的发展。儿童歌曲创作在经历了学堂乐歌的雏鸟初啼之后,也转入专业创作时期,音乐家用自己良好的音乐笔触和技法开始创作儿童歌曲。这一时期为儿童音乐的发展作出贡献的音乐家主要有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黄自等。黎锦晖最早开创了以培养儿童审美认知能力为主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他先后创作了24首优秀儿童歌舞表演曲和11部儿童歌舞剧等,如《可怜  相似文献   

4.
蓝霞  陈其射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2):63-65,73
黎锦晖是上个世纪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其儿童歌舞音乐的评价仍存有争议。因此,重拾历史遗留问题,将其抽象到音乐美学的高度来分析问题,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结合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和论著,分别从音乐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思想实质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此来解析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5.
雷惠玲 《儿童音乐》2010,(12):45-48
20世纪20-30年代,黎锦晖创作的歌舞剧和表演曲风行全国,有的作品甚至家喻户晓。他从最简单的儿童行为特征出发,用最能上口的旋律创作了歌舞剧和表演曲这两种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形式。有专家评论说,黎锦晖的作品流行不仅对当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社会教育也有重要影响。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有如此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作品适应当时的时代思想倾向,具有深刻的美学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的音乐大师黎锦晖所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意义重大,它不仅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对践行新课程改革标准和促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亦有着重要的现实积极意义。文章针对当前小学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现状,提出将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作品应用于现行小学音乐教育中,从中探索出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作品的推广教学和实践活动与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契合性及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黎锦晖是一位活跃于我国20世纪20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音乐家。"五四"时期的音乐思想受文化启蒙思潮的影响,开始着眼于中国儿童歌舞音乐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黎锦晖所创造的《葡萄仙子》这部儿童歌舞剧的主题思想是保护劳动果实,对儿童的美感教育有着积极意义。同时,黎锦晖把他所独创的儿童歌舞音乐赋予了教育功能,让儿童在学习音乐歌曲中感受美好的生活,这种教育功能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8.
黎锦晖是20世纪中国乐坛上一位优秀的音乐家,一生创作了众多音乐作品,尤其是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更为突出,其对少年儿童的针对性教育,是中国历代教育中所少有的.他的儿童歌舞剧,在当时来说,不仅是在对古代歌舞教育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对于今天的儿童教育,甚至是对于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的浅析,旨在强调黎锦晖儿童歌舞剧教育方面的不可抹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9.
蔡梦 《儿童音乐》2023,(1):47-49
<正>1927年完成的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选曲。黎锦晖词曲。一、题材内涵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塑造了一个有绘画才能的少年,由于受到来自家庭和私塾先生以知识学习为重的传统观念约束和管制,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反抗、斗争和才华的展露,小画家最终获得母亲和私塾先生的理解和支持。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教育制度的某些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0.
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系列儿童幻想小说是世界幻想小说的里程碑似的作品.作者以非凡的幻想力创造了一个切合儿童审美心理的、近乎完美的纳尼亚世界,让孩子无限自由地探险游戏其中.论文试从亦真亦奇的幻想、强烈的游戏精神两个方面探讨作品的美学特征,以探索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黎锦晖首创了儿童歌舞这一崭新的艺术体裁,并集编、导于一身。舞台布景以适合儿童需要,为儿童服务为宗旨,便于歌舞艺术的普及;为了更好地刻画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为表演提供了极富表现力的动作支点和道具;同时还创造了一种在传统戏曲写意虚拟手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戏剧的写实手法,作品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从黎锦晖为其儿童歌舞设计的舞台美术中不难看出他的别具一格——儿童性的体察,也为当时儿童歌舞的舞台美术开启了启蒙之窗。  相似文献   

12.
肖邦的《波兰舞曲》凝聚着古代波兰民族最崇高的感情,这些曲作亦是作者最富优美的灵感之作品。若对肖邦的代表曲作进行准确深刻演奏,不但要结合波兰舞曲的表现特征,尤其是肖邦的民族情结来认识理解作品,还要细致分析作者的情绪心理及其曲作中所包含的独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舞蹈作品的审美意蕴是渗透在作品中的内涵、情感以及创作者要表达的某种精神或主旨。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带给观众视觉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技巧、构图、表现手法等都与作品的审美意蕴息息相关。学生创作的作品往往只有结构框架而缺乏内在灵魂,是舞蹈编导课程要克服的最大难题。从舞蹈教育的内涵着手,在系统分析当下舞蹈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帮助学生提高舞蹈创作审美意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经典的品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为儿童文学神韵之所在的快乐的游戏精神与温暖的童年诗意,和作为儿童文学神韵外化手段的想象和幽默。以儿童文学经典的品质作为参照,当下中国儿童文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想象的缺乏、幽默的僵化、童年诗意的误读以及游戏精神的缺失等方面,唯有树立创作与阅读的经典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儿童文学迎来飞跃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经典民歌《康定情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唱、演绎与改编,甚至再次创作,已经形成为了一个文化母题,在这个文化母题的启发或影响下,形成了一个文化系列,在这个系列中,既有大量的音乐作品、歌舞戏剧作品,也有影视作品、文学艺术作品、美术书法作品,还有商业文化标识、旅游文化产品等。  相似文献   

16.
黎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它所特有的“三月三”民俗活动集艺术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于一炉,又融诗、歌舞、戏于一体,含宗教文化、稻作文化于其内,是我国南方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文化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拟通过一批具有"侠义精神"的古典舞作品作为切入口,阐述当代古典舞创作与传统的崇侠文化心理具有紧密联系:一、与古典舞脱胎于戏曲、武术的文化源流有关;二、与弘扬阳刚美学的审美追求有关;三、与追求强烈的舞蹈视觉冲击效果有关。四、与弘扬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有关。侠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研究挖掘古典舞剧目创作中的崇侠文化心理有利于这种精神财富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以儿童为隐含读者的儿童文学,是否应该具有多义性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从文学作品的接受特点、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以及因为"童年"一词不断被建构出新的含义来看,同样的作品也被时代不停地赋予新的内涵。所以,儿童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不仅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发现作品的多重含义也是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之一。  相似文献   

19.
意境美是舞蹈中的灵魂和精髓,也是舞蹈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舞蹈作品中的意境应该是描绘生活景象和表达思想感情而形成的统一融合的艺术境界,它在舞蹈作品中表现为寄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创作思想,"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使精神内涵将外在的动作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构建了舞蹈作品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0.
《〈金石录〉后序》自南宋以来,即被视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同志”的佐证,这可能是一种误读。采用症候式分析方法,可以发现李清照此序的某些语词和叙事显示了意识深处对赵明诚的不满和责备,并对中国古代男性文化价值观表达了隐性的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