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是《呼啸山庄》的精神本质。自由在小说中表现为两个典型的意象:荒原和死亡。荒原作为人物自由精神的象征,成为小说中的风景。以死亡的极端形式塑造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两个极端个性化的人物。他们的极端行为和小说风景相辅相成。在原始的生命激情中,共同构成了一幅本真人性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2.
齐文化具有务实、开放、自由、浪漫的特点。莫言的故乡高密在古代隶属齐国,因此莫言的小说创作深受齐文化精神的影响。齐文化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勤劳勇敢、敢于抗争的精神;二是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开放自由、独立进取的精神;三是莫言在小说创作中采用了大胆想象、追求万物平等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齐文化精神为莫言的小说创作注入了厚重的地域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3.
丁晖  丰玉芳 《英语广场》2022,(34):39-43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著作《奥兰多:一部传记》讲述了美少年奥兰多历时四百年的奇幻人生经历。该小说题材新颖,内涵深刻,受到众多读者喜爱。本文从精神生态的视角探析主人公奥兰多的精神失衡与重构的历程,分析小说中精神失衡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探讨实现精神救赎的方法。在共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本文对《奥兰多:一部传记》的精神生态分析有助于现代人关注精神家园,走出精神生态困境。  相似文献   

4.
美国边疆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美国民族精神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融合新的时代精神的。再加上美国边疆推进的历史进程非常漫长,这就使得研究美国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不现实的。因此,本研究只选取美国三个时期的三个典型边疆地带及相应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分析来探究美国的民族精神。小说人物是作者通过对当时社会和人民的敏锐观察而创造出来的,他们是生活在边疆的拓荒者的典型代表。由此,可以说小说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就是某时期美国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本研究选取的三个典型边疆地带分别是密西西比河流域、西部大草原和阿拉斯加。  相似文献   

5.
空间在乔伊斯小说的叙事中摆脱了一般场景的功能,它的重大价值在于其代替时间成为了叙事发展的主要推手。其次,通过人格化,空间作为隐性角色,承担着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功能。在乔伊斯小说中,空间以反地点的形式存在,是造成人物精神困境的根源之一,作为其代表的异托邦就是人物走向异化外部因素。可以说乔伊斯对空间叙事的探索是小说现代性,精神化转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以奥尔德斯·赫胥黎、伊夫林·沃、乔治·奥威尔为代表的作家继续发扬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意境,创作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讽刺小说来抨击资产阶级中上层社会的腐败与堕落。本文以赫胥黎的三部主要作品为例探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滑稽个体人物及群组人物。  相似文献   

7.
一个成功的人物是一篇小说成功的基石,一个成功人物的言行刻画往往是解码这个人物的关键.本文尝试从小说人物言行中较常见的“人称”入手,通过“还原法”与“比较法”,对小说中不同的人称使用进行分析,引领学生走进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寻找到一条师生都较为容易掌握的常态化的“小说人物阅读”之路.  相似文献   

8.
韩飞虎 《英语广场》2022,(34):44-47
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在关注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关注人物的精神世界,这为相关学者从精神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坡的小说提供了可能。小说《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搭建了两个扭曲的精神系统。小说通过描写福尔图纳托加和蒙特雷索的精神系统的互动,向读者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态在二元对立条件下的复杂演变。从精神生态学视角看,该作品不仅探索了人物复杂且矛盾的内心,也从多方面探索了人物之间以及人物自身精神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互动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0.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素有“加拿大文学女王”之称,是近年加拿大文学崛起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热点小说《可以吃的女人》中主人公玛丽安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而另一重要人物邓肯实际上是她精神幻想层面的一个现实载体,是“缺失”的玛丽安,是玛丽安本我意识的强烈体现。本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对玛丽安这种本我意识从三个层面作了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韩少功的小说着力于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掘,这首先表现在小说展示了世间的苦难以及苦难中人物的精神困境,其次是对理想化人性的追寻和对复杂人性的透视,再次是小说在荒诞中折射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伍尔夫是现代派小说家中的代表人物。《到灯塔去》作为她最成功的一部小说,历来为广大读者所推崇;广大研究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该书的丰富意蕴。仔细阅读小说不难发现人物设置中隐含的俄狄浦斯情结,因此"到灯塔去",不仅是现实与欲望的冲突,而且是父子情感的对撞和交流。本文以俄狄浦斯情结为线索,分析小儿子詹姆斯与父亲从对抗到和解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13.
服从于精神启蒙、思想革命的创作目的,以《呐喊》《彷徨》为代表的鲁迅小说主要是一种精神叙事。与这种精神叙事相适应,鲁迅小说在大的空间选择上主要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最为厚重的乡土中国———他的故乡绍兴为蓝本,在小的空间上则主要选择了最能展现人物灵魂、最能使人物说的封闭的室内空间。在空间的表现上,鲁迅小说采取了遗貌取神的策略,突出了它们的铁屋子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韩少功的小说着力干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掘,这首先表现在小说展示了世间的苦难以及苦难中人物的精神困境,其次是对理想化人性的追寻和对复杂人性的透视,再次是小说在荒诞中折射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的人本主义文化观及人的文学观葛红兵赵京华在《寻找精神家园》一书中将周作人与胡适一起列为“温和的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赵京华如是说:他们曾经是五四新文化阵营中激烈反传统的人物,有过激进主义的倾向.但始终坚持唯文化主义的立场;不能认可突变式(暴力革...  相似文献   

16.
小说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把握世界,蕴含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理解和评价,阅读小说必须把握形象与意向:在摹状想象中感受人物的特点;在细节比照中体味人物的情感;在多方联想中感悟人物的处境;仔细领会作品的人文意味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迷惘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被评论家们普遍认为体现其最高成就的小说,其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战中和一战刚刚结束后的生活及人物的复杂心理。本文从战争对爱情的影响这一视觉来解读此小说,以此拓宽阅读的视野,使人们认识到战争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的灾难。  相似文献   

18.
作为 2 0世纪 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代表 ,陈染和林白在小说的话语表达方面进行了大胆地革新 ,采用了独语的方式。独语既指向女性创作者本人基于个人的性别体验 ,面对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又指向作品中女性人物面对小说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女性创作者本人的内心表达有时是嵌进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表达的 ,有时又是游离的。究其原因 ,则一方面是源于女性与世俗层面对话的艰难 ;另外 ,也是最根本的 ,是由于哲学层面上女性神性与精神话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败节草》中,作家李佩甫开辟了“官场小说”的新视点。作者通过人物从童年至成年的成长经历,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精神动态予以准确关注和把握,考察了社会环境对人物人格报产生的深远影响。从人物与环境的对峙、人物与人物的较量和人物灵魂的自我砺练三个方面展示了人物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20.
刘庆邦以独特的个人话语和人文关怀表现了对生活在物质和精神双重重压下的人们的关注和同情。他的小说氛围大多弥漫着悲剧气息,正是这些对于苍生的悲悯和无可奈何,使得刘庆邦小说闪耀着强烈的人性光芒。这些悲剧气息在他的若干作品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人物精神情感世界的悲剧;城市异乡者对城市身份认同的追问以及对融入城市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