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见义勇为的人和事,每年我们都能听到几件。正如每年都能看到数起群死群伤的矿难事故和腐败官员落马的新闻报道一样。开始时的感奋和激动,会随着听说次数的增多逐渐淡漠起来,到后来所剩下的就是希冀和好奇:下一起事件会出现什么新的花样?见义勇为者的事迹是不是更离奇感人?矿难死亡者的数量会不会刷新纪录?腐败官员涉案金额会不会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矿难报道:从封锁走向透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岳 《青年记者》2007,(14):27-28
1998年1月24日,辽宁阜新矿难发生,78人遇难; 2001年7月17日,广西南丹发生特大矿难事故,遇难81人; 2002年5月4日,山西运城煤矿事故,死亡83人;  相似文献   

3.
去年六月,我到驻守在祁连山脉和巴丹吉林沙漠的空军部队去采访.在兰州附近的一个小站候火车准备去酒泉的时候,在月台上遇到了空军航空兵某部的飞行大队王(志兴)政委.当时,我们彼此都不认识."同志,您向东还是向西?"他主动和我打招呼."噢,向西,到酒泉去.您呢?"我说."咱们同一方向.到清河.您到酒泉去,想必部队不是在那吧?"他边说边打量着我."怎见得?"我问他."从您这双皮鞋就看得出来.在我们这边,虽然也都发了皮鞋,但穿的人不多,就是穿了也从来没有人把皮鞋擦得象您的这么亮."他把"我们这边"和"这么亮"说得特别重."您的眼睛可真厉害.我的部队在北京,到  相似文献   

4.
张林 《传媒》2005,(6):40-40
在新闻报道中,事故报道也必不可少.当新闻记者特别是驻地记者见到或听到当地发生诸如火灾、交通、矿难事故时,有责任把它报道出去.报道事故的目的是为了相关部门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同时也是为了以正视听,防止以讹传讹.因此,记者在对事故的报道中,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要夸大、不要渲染,更不要道听途说,否则就会造成不良影响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受众的印象里,最频繁的黑色的灾难莫过于频发于各地的矿难事故.在这种情形下,传媒持续关注矿难给人民带来的实际损害,追寻深层原因的报道,传达中央的精神,给百姓以清晰的交代,发挥着传媒监测社会环境的职能.但是多数关于矿难的报道,停留在简单告知的层面,而且报道虎头蛇尾,对于后续的进展缺少关注.这条消息的特点,就在于它延续了两年来对同一个事件的持续关注,用可视化的场景和话语细节,态度的对比和直接引语,展现了政府对维护职工生命安全权益的重视,揭示了发生矿难的深层原凶.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月以来频繁发生的矿难事故使关于矿难的报道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矿难报道在新闻界一直都是比较敏感的题材之一,它所涉及的工业体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孝义市上百名私营企业主中,大多是靠煤矿和焦炭起家的,光投资上亿元的机焦厂就有6个;而该市的亿万富翁据说则不少于10位。但是孝义所在的吕梁境内,近两年多次发生矿难事故。 当事件变成现象,当惨剧不断上演时,人们很难说这只是某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李智灵 《大观周刊》2012,(15):88-88,99
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误党误国、害民害己.近来不少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故,矿难事故。无可厚非都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有直接联系,形式主义为什么屡禁不止?形式主义一官僚主义之间有何关系?有必要再来认识形式主义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9.
矿难报道的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煤矿安全事故因其接二连三地发生,频率之高、伤亡数字之大,成为媒介的报道重点。据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000余起,矿工死亡近6000人。2006年,在政府大力整顿下,情况有所好转,但大大小小的矿难仍以惊人的伤亡数字震撼着大众。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安全生产新闻报道几乎等同于事故报道。在各类媒体上,事故报道的数量始终占据着难以撼动的位置。笔者曾对三家地方报纸一个季度的安全生产新闻报道情况进行过统计,有关矿难、车祸、火灾、爆炸之类的消息占了九成以上。  相似文献   

11.
周蕾 《新闻世界》2006,(10):21-23
矿难,一个熟悉而让人心生恐惧的字眼。矿难带来了财产损失,也无情摧毁着一个个曾经幸福的家庭。有数据显示,70%--80%的矿难都是由煤和瓦斯突出引起的。然而,专家解析说:“煤和瓦斯突出前一般都有先兆,如果这时负责瓦检放炮的人员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及时发现危险,就能够避免矿难发生,减少人员的伤亡。”在安徽皖北煤电集团卧龙矿就有这样一位普通矿工,他在一场煤与瓦斯突出的灾难中,临危不乱,引领着40名工友闯出生命险区,成功自救,走出了一条平安回家路。他叫马力。近日,这位挽救了40条生命的矿工,成为今年安徽省惟一入选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部门组织评选的“感动中国十大矿工”前20名的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面对着您的遗像,我们默默地坐在一起,追思着您——我们的尊敬的老社长赵超构。仿佛就在昨天,您还来过电话,告诉我们,您要去参加一个会议。仿佛就在今天上午,您还到过我们的办公室,说是向我们“报到”来了。每天早晨,经过您的办公室,望着那张洒满阳光的书桌和空空的椅子,我们都在盼望:老将(我们平时都这样称呼)今天会来报社吧!这些日子以来,我们实在不敢相信,您竟已离开我们,去作人生永恒的远行。那天,您安卧在鲜花丛  相似文献   

13.
左胜强 《大观周刊》2011,(35):78-78
7·23甬温线动车事故都已过去一个多月了,但是到目前为止事故原因尚未彻底查明,而且在事故处理期间频频出现种种猜疑,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灾难,为何唤起的不是众志成城,而是谣言四起?  相似文献   

14.
李智灵 《大观周刊》2012,(16):26-26,28
形式主义误党误国、害民害已。近来不少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故,矿难事故。无可厚非都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有直接联系,形式主义为什么屡禁不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之间有何关系?有必要再来认识形式主义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5.
面对着您的遗像,我们默默地坐在一起,追思着您——我们的尊敬的老社长赵超构。仿佛就在昨天,您还来过电话,告诉我们,您要去参加一个会议。仿佛就在今天上午,您还到过我们的办公室,说是向我们“报到”来了。每天早晨,经过您的办公室,望着那张洒满阳光的书桌和空空的椅子,我们都在盼望:老将(我们平时都这样称呼)今天会来报社吧! 这些日子以来,我们实在不敢相信,您竟已离开我们,去作人生永恒的远行。那天,您安卧在鲜花丛中,我们向您诀别时,都还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那真是老社长吗?敬爱的老社长不就在我们中间,正在  相似文献   

16.
在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中,作为主流广播媒体的中国之声,详细报道了矿难事故的发生、施救,获救矿工情况等.从中国之声的报道中,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媒介角色,对于思考传播中传播者角色、受众心理诉求,尤其是风险社会中媒介传播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都很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12日,受日本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之后,日本政府每天都在首相官邸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当天事故处理的进展和测定样本中放射性物质碘131、铯134和铯137含量。为了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我当时几乎每天都坐电车去首相官邸。当时,经常出席发布会的政府官员有时任日本原  相似文献   

18.
话中有画     
“‘检查整顿’就是整一顿饭。” 吉林两起矿难造成47人死亡。引人深思的是,这两起事故都发生在煤矿检查整改期间。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生产提速,经济腾飞,安全事故也频发不断.先有黄河大坝决堤、胶济铁路事故,继而有三聚氰胺、山西矿难等等.……  相似文献   

20.
『借光』考     
郝全梅 《编辑之友》2010,(9):99-100
"借光"很早就是请求别人关照或者提供方便的礼貌用语,有时也用来表示感谢别人的恩惠或者帮助,现在仍然常在口头使用.在平时交际中常会听到:"我们事情办得这样顺利,都是借了您的光.""借光,请问去动物园怎么走?""借光,让我过去!"那么,"借光"一词的这种意义和用法,有什么出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