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在作文实践中大胆采用新型有创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改:注重学生的参与.小组互评、互改、批改时坚持鼓励性原则;批改后选取典型作文、长善救失;最后检查评改效果,完善评改环节。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勤写苦练",教师"详批细改",但学生写作能力却不见提高。这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反思的地方,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更新作文的评改理念,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为多渠道批改、多功能批改的反馈方式,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批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在自我批改作文中悟出一些写作规律,激发写作的兴趣,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作文在学生的自我评改中彰显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批改问题上,传统的模式是学生作文老师批改,这常使教师深陷在作文批改的忙乱中,而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收效甚微.如何把教师从作文教学这种高耗低效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倡“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学生养成自己能修改作文的能力.根据叶老的这一思想,我认为,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应该师生共同参与评改,可实行师生民主协商三次评改  相似文献   

4.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有效的评改直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然当下作文评改问题突出: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与评语对自己的作文敷衍了事;教师常常简单批改和注重灌输式讲评。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批改过程中注重分层评价,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并在作文讲评中设计有效讲评内容和积极调动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5.
姚良 《广西教育》2012,(13):37-38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讲,作文评改包括批改、讲评及学生修改等方面。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重视作文指导,轻视作文评改,重视教师批改,忽视学生修改,使学生处于被动习作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郑炯  黄光平 《教学随笔》2016,(9):102-103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有效的评改直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然当下作文评改问题突出: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与评语对自己的作文敷衍了事;教师常常简单批改和注重灌输式讲评。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批改过程中注重分层评价,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并在作文讲评中设计有效讲评内容和积极调动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一直是压在语文老师肩上的一个沉重负担。为了批改学生的作文,老师可谓费时费力,付出的实在太多了,然而效果却不见得有多好。学生拿到批改的作文以后,大多数只是注目成绩,浏览总评语,然后置之不理,很少反思、修改。尽管如此,大多数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尽心尽责,去完成自以为份内的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高投入低成效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其实,叶圣陶早在1978年发表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就曾经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指导学生自我评改作文。如日本的富永大洋提出了“引起共鸣,产生反响”的作文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相互传阅和批改作文,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笔者一直在尝试着让学生参与评改作文,逐步形成了这样的评改模式: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我评改→学生相互评改→教师只批不改→学生再次修改。  相似文献   

8.
笔者提出一种新的作文批改方法,即"互动式作文评改法"。让学生相互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只是作文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批改学生作文的笔交还给学生。作文互动式评改法改变了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作文评改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作文的评改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张建军 《考试周刊》2013,(51):56-56
要构建高效课堂下初中作文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制定明确、具体的训练目标,改变传统作文评改方法,指导学生多形式评改作文,让学生在参与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悟得方法,习得真知,获得乐趣,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赵卫国 《考试周刊》2009,(19):53-53
传统的作文教学强调精批细改,随着时间的推移,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也日趋显露。在《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的驱动下,作文批改方式已向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综合能力。新课程的热切呼唤,为学生参与作文批改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于是对传统作文批改方法进行改革便萌生。从改变教师及学生的陈旧观念开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逐步使学生掌握一套评改作文的方法。这过程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有效提高了学生作文评改的实效。实施作文批改方式的改革,打破老师全盘包揽改文,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形成他们的写作个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大部分教师对小学高年级作文采用详批细改的方法,并被认为是“对学生负责”。我认为,这种批改作文方法有两个主要弊端:一是教师劳动的高消耗与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不对等。教师改得辛苦,学生看看分数;即使看教师的批改,也不知其所以然。存在的问题,一犯再犯。二是违反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学生不参与批改过程,既挫伤了积极性,又阻碍了思维发展,长此下去,养成依赖心理,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评改作文能力的要求落空。本实验旨在通过一年评改作文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写作教学如何合理运用师生多元评改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批改形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促进其写作能力、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高质低负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是教师作文教学实践与探索的意义所在。教师要把作文评改的权力交给学生,通过活动,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评改作  相似文献   

13.
作文批改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写作程度等方面的情况,检查讲读教学和作文指导的效果,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而目前作文批改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低效率,教师费时多,学生收效少。因此,改进作文批改的方法,使教师从作文堆中解放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改进作文批改呢?笔者认为应着眼于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不断改革、探索作文批改的方式,充分发挥作文批改的诊断、反馈教学功能,提倡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分步批改是促进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14.
我校开展的"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改实验研究",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形成了有利于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七种评改模式,突出培养了学生主体参与评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在多层多边交往中挖掘潜能,达到了"自能改文"的目标。一、教师评改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自己习作的评改在心理上仍依赖于教师,42%的学生认为"教师批阅后集体讲评"是最有效的批改方式。  相似文献   

15.
对很多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件苦差事。然而,教师批改越认真,学生越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修改,对作文反而越来越惧怕了。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作文评改,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够把广大教师从评改作文的苦海中解脱出来。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只有参与整个写作与评改的过程,成为写作与评改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批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本文提出了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批改,“同,分享,共批改”,旨在“开放性作文评改”中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修改,张扬个性,使作文评改更加高效,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系统中,评改是一个重要环节。叶圣陶曾说过,作文批改实为作文教学之“要着”。怎样才能科学准确地使用好这一“要着”,使作文评改在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过程中发挥其功效哟?这里谈谈我采用“三层面循环评改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一点做法。所谓三层面循环评改法,概括地说就是由老师总领指导,老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自己三个层次交换进行、循环评改的一种作文评改方法。具体做法如下:(一)一层面老师对学生的评改  相似文献   

18.
郭彬 《文教资料》2011,(24):85-86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同学们主动评改、乐于评改,更要抱着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评改,并做到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改评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通过作文评改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十多年来,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走了一条教师的单一批改到学生的互相批改、再到“两评两改”之路,既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整个评改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更是让老师们有苦难言。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唱主角。但教师的评改往往耗时费神却收效甚微,而且易受教师主观性的约束而导致千文一面。显然,缺乏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作文评改,已成为促进作文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