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学目标设计.落实课程目标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师生通过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对数学教学自然也是如此,那么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表现得怎么样呢?下面以2008年国内几种数学教学期刊发表的案例中的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为例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从课程目标角度论述了课程目标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和前提;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形式;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环节;师资是实现课程目标与课程建设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3.
课程目标是中期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是短期的课堂教学目标。三维课程目标被误解为教学目标的原因,是教师站在教学论视角解读课程标准与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课程目标被误解为教学目标的危害:一些教师不理解三维目标,影响到课程改革的实施,造成课程实施出现许多异化现象和课堂教学的低效。建议专家在解释课程标准时,要使教师明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4.
课程目标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目标是现代课程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介于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之间,起着桥梁转换作用。课程目标内容层次包括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科类课程目标、学段课程目标三个层次,课程目标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课程目标的制定基本上由专家来完成。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制度化的具体要求,除了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之外,它对课程编制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教学的实效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标准乃不争之事,然而课程目标的内涵丰富,其表述又往往相对宏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地将课程目标化解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依据循序渐进的设计原则,通过持续训练,使每一堂课所达成的教学目标最终能汇聚成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如果说前者是一个(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的)化整为零的过程,后者则指向(从教学目标到课程目标的)化零为整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讲,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课程与教学观的具体体现,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落实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师生通过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确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设计遵循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高中教…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就是对教学活动所要促成学生的身心变化应达到怎样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教育目的的最终达到,是经历实现教学目标→实现课程目标→实现培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的实效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标准乃不争之事,然而课程目标的内涵丰富,其表述又往往相对宏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地将课程目标化解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依据循序渐进的设计原则,通过持续训练,使每一堂课所达成的教学目标最终能汇聚成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如果说前者是一个(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的)化  相似文献   

9.
一、制定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   1.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确定的课程目标   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或教育目的是总目标,也是最高层次的目标.这些目标被融入到各门学科中去实现,并由专家制定出各学段的课程目标和学科课程的目标. 由此可见,课程目标既体现国家的意志,又兼顾了学生、学科、社会的实际情况,体现课程开发的有关价值取向。因此课程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化学老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在充分分析、领会课程目标的精神与要求,把握课程目标对某一内容作出的规定的基础上,将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分解成章的目标,并进一步分解成节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要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其层次性、平衡性和整体性。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整合教学过程的序列、明晰教学目标的结构、开发教学内容的情境、发展教学策略的系统等途径实现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落实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全面体现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新课程教学目标,师生通过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在新课程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课程的具体目标,它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它既是各种教学活动的起点,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既是基础,又是核心,还是方向.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历史教学效能、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与渠道,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每一次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来落实。随着中职课程改革的发展,三维目标在中职课堂教学中也得到进一步推广,得到广大中职教师的广泛认可,并不断被赋予中职特色的内涵。调查分析目前中职教学三维目标达成情况,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升中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目标设计具体化,旨在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师生通过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反观当前汽修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阐述模糊的问题,本文为当前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一个参考,为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提供一个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是教育学中几个重要的概念。然而,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教育教学中,人们总是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常常混为一谈。本文拟通过对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分别阐述,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的预期。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也是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一节课将选择什么样的课堂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也关系到整体的课程目标的最终达成。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关于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也比较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兼而有之。然而,在一线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在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时仍存在不少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体系不规范 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内容范围应该是一致的。依照《化学课程标准》或《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将这三方面的目标整合在一起实施,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综合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体现课改新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也许是习惯使然,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依旧沿用旧的目标体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或者是干脆把所有的教学目标写在一起,用“教学目的”表示。试想,如果课改新理念在我们的教学目标中都没有得以体现,那么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经历了从"三维教学目标"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演变,但是教师在具体教学目标设计中面临非常现实的困境.导致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在内涵与功能上的差异,甚至在课程改革一开始,教师就将课程目标视为教学目标.在分析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困境所带来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地理教...  相似文献   

18.
明确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构成,是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前提,依据课程标准明确课文的目标要求,依据课文的目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把教学目标具体化,依据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体系、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筛选具体化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阐述我国体育课程目标的概念,包括体育课程的总目标、学习方面目标、水平目标、体育教学目标。论述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关系;体育课程目标的纵向层次;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与研究现状,分析了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概述新课改下体育教学目标制订的依据、原则、要求、步骤与方法。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新课改的热门研究课题,也是体育教学设计实践应用中的热门话题,此研究为我国体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课时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材单元目标的具体化,是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要"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师要在把握整个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单元或课的教学目标,处理好长期形成的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突出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