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明露 《考试周刊》2011,(70):187-187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被作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历史教育要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学科开始走入中学教学,旨在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讨论形式轻效果评判等不良现象,凸显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发展和提高素质,真正成为  相似文献   

3.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过去习惯使用的“重课堂讲练,轻素质提高;重教师结论,轻学生思维;重学生读记,轻能力培养”的教法势在必改。根据中学历史课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点引法”教学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常陷入困境。文章针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目标重知识、轻育人;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多讲授、少探究;教学活动重课堂、轻课外;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创新探索与实践。在“新文科”建设的指导下,旅游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学原理课程创新实践基于以学生为中心、聚焦现状、面向未来的教学理念与思路,从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重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评价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上述改革,该项目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基本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课程困境,为其他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一定指引。  相似文献   

5.
当前课程改革已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学法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改革。这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关键的环节。当前,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焕发、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宗旨,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尝试:由原来的重教轻  相似文献   

6.
向佳聪  张红 《林区教学》2023,(5):107-110
随着教育需求的转变以及素养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等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能力的教学方式在一线教学中逐渐普及。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浅表化现象,具体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热闹轻思维、重任务轻生成等方面。因此,改变课堂困境,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势在必行。基于此,探讨深度教学过程,包括创设情境与概念外化、聚焦问题与比较前概念、与“自我”“他人”情境“的对话、刺激感官与整体思维、变式练习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的活动的教学.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掩盖了必要的分析、探索过程,压缩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普遍存在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  相似文献   

8.
陆漉 《文教资料》2011,(29):64-65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重范文轻下水。本文提出了作文改革的几项措施: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课堂中设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目前数学课堂中,"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重数量轻质量,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重结论轻过程,过分强调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灌输与记忆,忽视了其产生、发展、形成和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学化学教学摒弃了纯学科中心的教学倾向,并注意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模式,化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若干弊端。突出表现在:重教书,轻育人;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训;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重应付考试,轻培训素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将全面的化学教育观引入教学中。 一、对全面的化学教育观的理解 戴安邦先生提出的全面的化学教育的主张,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质。特级教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陆禾先生认为基础化学教学的全面性包含  相似文献   

11.
在“读图时代”,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重理论轻体悟、重梳理轻鉴赏、重条框轻内容、重概念轻个性、重叙述轻实践的教学现状.反思文学史教学,应规避“读图”影响,回到文学、文化之维的“象”思维模式,弘扬人文精神,重塑精神家园.《中国古代文学史传》教材突出文学史的趣味性、故事性、互动性、实践性、体验性,教学时,学生易从手机终端渐入课堂,感悟古代文学中所隐藏的深层内蕴.  相似文献   

12.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政治教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教学过程中,更强调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重知识,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存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增强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文科类专业在教学环节中还根深蒂固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课堂讲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存在学思不结合、知行不统一、施教同一化的教学模式。在这种现状下,高校要实现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优、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急需在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实质性突破。笔者以黑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为例,分析其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以文化引领为先导,实现实践教学改革做了一些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领会偏差等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教研活动也只关心那几节公开课、示范课,形成虚假繁荣。我们需要公开课、示范课,然而高中学生95%以上的历史学习时间都是在常态课中度过的,常态课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绝对主体。如果我们不重视常态课研究,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就成了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5.
从2007年新学年开始,我国将全面实施新课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展开,作为普通教师势必要努力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那么课程改革究竟改什么,怎么改?笔者认为,对于第一线的普通教师来说,课程改革就是由旧课程的实施转向新课程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不仪仪是组织上、形式上的转变和教丰于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方面面,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课程改革不是另起炉灶,旧课程传承和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如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注重双基等教学思想和观念,在新课程中仍然要继承和发扬.对于旧课程容易滋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灌输轻启发,重模仿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重教书轻育人等弊病,要通过改革把它们拒之新课程大门之外.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向我们指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和条件。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往往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重智育轻思想情感教育,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书本知识轻外语实践,  相似文献   

17.
常美娟 《考试周刊》2011,(80):79-79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学总是显得时间紧、学生的任务重。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才能满足新时代中学生的要求。我就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谈几点认识。一、高效课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靳云 《天津教育》2004,(6):30-3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简称“实践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并且是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亮点。实施这样一门旨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践品格的课程,能够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以改变顽固地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习性”,使师生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关注入的生存状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在成为时代的呼唤。那种重教法、轻学法:重书本、轻实践;重讲解、轻参与;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日益显现出其弊端,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物理课堂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我认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先要激活课堂,只有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学生才会成为真正的主体,能力才会得到充分发展,要激活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一、课堂设计的思维含量 听特级教师钱金铎的一节实践活动 课,感受最深的是"思维含量"这几个字。 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教学已不只是 局限于会计算,会解题,会考试。而更注 重的应是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开发和训 练,各种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和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