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第一份为民营经济鼓与呼的报纸——《民营经济报》,2003年1月8日以108版的篇幅创刊。 《民营经济报》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亲自命名,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张德江同志批示:“一定要办好《民营经济报》,使之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阵地,民营企业信息交流的平台,民营企业家学习的良师益友。” 《民营经济报》筹办以来,一直受到民营企业家、工商阶层以及政企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相似文献   

2.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以《羊城晚报》为核心,下辖《新快报》、《羊城体育》、《民营经济报》、《可乐生活》等子报,是中国新闻媒体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成果比较显著的报业集团,至今已先后开发与建造了新闻采编、资料检索、图片管理、网站制作与发布、财务管理、广告管理、发行管理,数字印刷管理等多种类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3.
报纸要在完全意义上走向市场,要吸引读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订报买报,就必须具有磁石般吸引读者的魅力,而“卖点新闻”则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魅力所在。所谓“卖点新闻”,指的是报纸上那些能够吸引读者掏钱订报买报的重头新闻。今年一二月份,《中国改革报》的《民营经济周刊》搞了三次卖报活动,从售报情况看,读者主要是冲着某些新闻而掏钱的。它们有:《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4.
《时务报》是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重要言论机关报 ,同时也是以译报为主要内容的报纸。本文从《时务报》的办报方针、译报的来源、译报的内容、译报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入手 ,对其译报进行了初步探讨 ,以期加深对《时务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新闻改革和企业发展双重动力把企业媒体牵引到了一个新的时刻。九十年代末,早于专业报、行业报等报刊先期整顿的企业报,开始了新一轮的攀登。《武钢工人报》在这期间作了两步大的跨越;第一步是1998年9月由四版扩展为八版;第二步是1999年9月由四开小报扩大为对开大报。如果说社会上很多报纸已形成报业集团或母子体系的话,那么,《武钢工人报》也初步有了两张“子报”,即《校园周刊》和《生活周刊》。 版面扩大了,形式变化了,怎么办?我们的作法是用一年时间学习京城经济类报纸和鄂地机关类报纸新风格,在新闻触角、报道领…  相似文献   

6.
3C是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三类电子产品的统称。近年来,3C产业新闻成为各大媒体着力提升的重点版块。《3C周刊》是《民营经济报》全新改版后推出的报道品牌。在原来家电周刊、通信周刊和IT周刊合并的基础上重新打造。  相似文献   

7.
静恩英 《青年记者》2016,(2):106-107
民初创办于香港的《大光报》在抗战第二年迁至广东韶关出版,在随后的几年内,先后创办了粤东、粤南、连县等几个分社.《大光报》积极宣传团结抗日,为推动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大光报》的创办时间和创办过程尚存争议.笔者通过对现有史料的梳理,初步分析认为,《大光报》是在孙中山指导下创办的,创办时间为1912年而非1913年.早期《大光报》除了报道时事新闻,主要宣传孙中山革命思想和基督教精神.  相似文献   

8.
2月21日,台湾首家网络原生报《明日报》(编者注:“网络原生报”即没有传统媒体作为“母体”的网络媒体)正式宣布停刊。中午时分,网站原首页撤消,改为《谢谢网友,<明日报>再见!》的声明。 《明日报》关站无疑是2月网络媒体界最重大的事件。它成为台湾各类媒体报道评论的重点,甚至成为当天的头条新闻。《<明日报>落日》、《<明日报>走进昨天》、《<明日报>不再有明日》……睹如此类的标题撞击着人们的眼球。内地的一些媒体在2月20日晚即从台湾网站上获悉《明日报》第二天关站的报道,如上海文新报业集团当即向《明日报》求证(2000年8月21日,上海《新民晚报》借助《明日报》的电子报发送平台ePost发行简、繁体电子报,成为首家以电子邮件形式通过台湾网络发行的祖国内地新闻媒体)。新  相似文献   

9.
作为煤炭企业报的摄影记者,我报道的重点是煤矿。为拍摄矿区鸟瞰,新矿集团最高的地方留下我的脚印;为拍摄一线新闻图片,井下最深的地方有过我的足迹。近年来,我先后在《工人日报》、《中国工业报》、《中国煤炭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矿业报》、《大众日报》、《现代物流报》、《山东工人报》、“山东矿业》、《当代矿工》、《走向世界》等报刊上发表新闻图片千余幅,特别是反映煤矿工人的图片经常发表在《中国煤炭报》一版上。  相似文献   

10.
黄大赛 《青年记者》2012,(24):87-88
《述报》是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中文日报之一,其在新闻业务上的诸多创新和政治上的爱国追求,确立了其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先锋和进步地位。但作为报纸的重要元素——"《述报》馆主人"是谁,一直是个谜。笔者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和推断,初步确认近代著名洋务人士邝其照为《述报》创办人。  相似文献   

11.
致读者《企业报评读》从今年第二期起,已对河南的《平顶山矿工报》《、四川的《铁道建设报》、江苏的《扬子报》、北京的《北京汽车报》、广东的《蛇口消息报》、北京的《一团火时报》进行了评说。从反馈情况看,编辑部开办这个栏目的构想是对的,同行们是支持的,读者是喜欢的。为此,请各企业报,特别是各位特约编委抽出百忙之暇都来评报,包括对自己的报和兄弟报的互评;各企业报如欲请专家评报的请给编辑部《企业报评读》专栏寄上若干期,并附一信提出评报的要求;寄来的评读稿件,请在信封左下角写上“企业报评读”字样;各位同行时已评过的报纸,有什么意见、建议敬请指出,共同研究,以使《企业报评读》专栏办得更好。编者  相似文献   

12.
1995年全省优秀专业报表彰会6月25日上午在武昌新闻宾馆举行。 全省54种专业报参加了本次评选。经评委评定,《书法报》、《围棋报》、《少年文学报》、《中国水运报》、《湖北教育报》、《国防教育报》等6种报纸,获优秀专业报称号;13种报纸获良好专业报称号。此外,还有31种报纸被评为合格专业报,4种报纸被评为不合格专业报。  相似文献   

13.
1956年5月1日,迎着人民共和国冉冉升起的朝阳,《廊坊日报》前身——天津地委机关报《渤海报》在杨柳青镇正式创刊;1958年6月,天津专区与沧州专区合并,《渤海报》更名为《渤海日报》;1962年10月,天津地委决定将《渤海日报》更名为《天津农民报》;1974年1月1日,天津地区易名为廊坊地区,《天津农民报》正式更名为《廊坊日报》。  相似文献   

14.
从新闻周报的特性来分析,深度报道可以说是《美报》吸引注意力、扩大影响力的安身立命之本。从这多半年的办刊实践来看,《美报》在做好深度报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一是对受众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开掘 受众的关注点就是记者做文章的切入点,《美报》的深度报道针对读者感兴趣的话题,着重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一) 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国报团现象发展很快。特别是中央、省市两级机关报,多年来陆续创办了多种媒体,初步组成以机关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功能的报业集团。人民日报社,除了办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之外,还办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市场报》、《讽刺与幽默》报、《新闻战线》杂志等多种报刊。还组建了通讯机构,创办了出版社、新闻人才培训中心等,已是一个以《人民日报》为核心的报业集团。 各省市机关报多数已是拥有两家以上报刊的或大或小的报业集团。北京日报社办有三报一刊;陕西日报社办有五报一刊;浙江日报社办有五报两刊;上海解放日报社办有四报两刊;羊城晚报社四报一刊;文汇报社三报两刊,等等,均已初具报团的特征。 不仅报业在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广播、电视、通讯社等也是如此。新华通讯社办有20多家报刊,还创办了出版社、新闻研究所、新闻学院。新华社已经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多功能的、有着雄厚经济实力的庞大的新闻集团。中央和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不少已创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在迅速崛起的经济信息报纸群中,区域性经济信息报又以其独具一格的发展模式和鲜明特色而引入注目。目前,我国区域性经济信息报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按照过去行政大区范围创办的经济信息报,如《东北经济报》、《华东信息报》;二是按照省际间经济协作区范围创办的经济信息报,如《西南信息报》、《湖广信息报》;三是以数省接壤地区建立的经济区范围创办的经济信息报。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拼音报》创刊40多年来,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发行量4万份,发展到2002年的期发行量78万份。版面也由当初单一的《小学生拼音报》,发展到现在的《小学生拼音报》、《小学生拼音报·教学版》和《小学生拼音报·中高版》等多版发行。1990年,《小学生拼音报》被确定为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会会报。2002年,在山西省报刊评比中,《小学生拼音报》以总分95.8的成绩,荣获山西省报纸质量评审第一名,引起了同行的关注。而这只是《小学生拼音报》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和奖励中的…  相似文献   

18.
人大办报好     
不久前,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创办了一份《人民代表报》。这是我国第一家人大报纸。我为它的创办叫好。近年来,我国新创办的报纸数以千计,有党的机关报,有政府报、政协报、科技报、企业报以及各种产业报、专业报等等,初步形成了多种类型、多层次的报业结构。可是,在这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19.
《石油管道报》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之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所属的企业报,创刊于1977年。1978年由《管道工人》改版为四开四版《管道工人报》;1985年更名为《石油管道报》;1995年8月正式扩版为目前的对开周三刊大报;1996年经河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该报由内部发行改为国内公开发行,目前发行量为2万份。作为国内专营管道运输的管道局属企业报《石油管道报》在模拟行业办报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宏观报道、舆论监督开始在报纸上占有重要位置。除分散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管道局所各企业职工每5人拥有一份《石油管道报》外,我们的报纸1997年已辐射到管道以外的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20.
7月17日,《新闻三昧》编辑部在《西单商场报》社召开在京特约编委会议,研究如何使刊物更上一层楼,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出席会议的有《首钢报》、《北京铁道报》、《燕山油化报》、《中国铁道建筑报》、《石油物探报》、《建设者报》、《西单商场报》、《北京公交报》等企业报的领导和《新闻三昧》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中国企业报协会秘书长叶世忠首先向到会同志介绍了《新闻三昧》新主编张淑华。张淑华就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