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两国在各自长期的文化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鬼"文化和各自对"鬼"的认识见解。反映在语言上,"鬼"形象在汉日谚语中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本文旨在整理和分析汉日谚语中"鬼"形象的异同,并对中日两国的文化内涵作阐述。  相似文献   

2.
"竹"是中国古代文学意象群中常用意象之一。竹意象从早期实践生活中衍生出其文化内涵,并进一步生成其雅文化的文化品质。基于不同的意象使用空间,竹意象的文化内涵也会发生一定的迁移,竹意象与君子道德文化、竹意象与名士自由文化以及竹意象与禅宗文化等等构成了竹意象在中国文学中多元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3.
鲤鱼是我国流传最广的吉祥物,在传统年画中,经常见到"穿红肚兜的男孩身骑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击磬童子与持鲤鱼童子相戏舞"等形象构成的图案,鱼腹多子,繁殖力强,"鱼"又谐音"余",因而寄予了人们希求子孙绵延和丰收富裕的美好愿望。古代"二十四孝"中也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鲤鱼跳龙门"和"追鱼记"的传说更是经久不衰的佳话。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里,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旅游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体活动,更是一种包涵许多文化元素在其中的交流与体验.因此,人们文化内涵的广度和深度,往往也是制约旅游质量乃至旅游自身充实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萍 《文教资料》2008,(17):47-48
人类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创造了文化,它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对动物的情感也包括在内,而它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以"鼠"作为切入点,对它在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又对汉语、英语中与之相关的表达进行了对比,旨在使读者系统地了解"鼠"在中西方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化中的异同,并引发人们在学习生活中对事物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文化研究对于社会研究和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提炼和升华,承载和浓缩了许多本民族文化。因此,文学和文化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有一些形象由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原因已被固化成了特殊的形象,具有了特殊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这些固化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人们的文化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有一只可爱的大黄鸭,它喜欢全世界到处旅行,向大家散播快乐和爱。大黄鸭所到之处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很多小朋友更是抢着和它拍照合影。现在,大黄鸭已经来到了中国,小朋友们,咱们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吧!  相似文献   

8.
晚清民国时期,"红头阿三"的形象广泛流行画报之中。晚清时期,画报对印度巡捕的塑造与想象呈现出"执法者"与"犯法者"的双重面相。"五卅"运动爆发后,在反帝民族主义运动之中,"红头阿三"代表的印度巡捕这一群体的普遍化形象,广泛流行于漫画报刊之中,并被赋予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政治内涵。在革命阶级话语之下,它被塑造为"帮凶者"与"亡国奴"的政治形象,成为对大众进行革命动员的象征性的殖民人物,形构了民众的耻辱记忆。这一形象在上海商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被抽离了政治化的内涵,逐步渗入民众日常生活之中,日趋滑稽化,成为供大众娱乐与调侃的消费符码,同时这一过程又反过来促进了"红头阿三"形象的大众化传播。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美国社会里,"文化身份"已成为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埃利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深刻反映了这一主题。在小说中,埃利森刻画了一个又一个身处不同地位的黑人形象,这些黑人的遭遇让人感受到了美国处于不同地位的形形色色的黑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对黑人处境有了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0.
《河西学院学报》2019,(3):25-31
中国自古以"衣冠之国"著称。帽子既是防寒避暑的工具,又是身份的象征与礼仪的装饰,它将人们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文化心态和宗教观念等融入其中,从而使精神文化内涵融入帽饰物质文化。而在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帽子中,裕固族的帽子更是别具特色。尤其是裕固族女性头戴的红缨帽,其式样与制作方法都反映着裕固人的文化价值以及思维观念。而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已成为时代的主流。面临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主流文化和时尚元素对人们思维观念的影响,红缨帽作为裕固族民间传统服饰的一部分,其制作工艺的传承既遭受着强烈的冲击又具有自身的发展优势与传承的可行性出路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运用中,谚语是一种既生动形象又充满智慧魅力的"神来之笔",它或是包含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宝贵经验,或是包含了极具教育、讽刺意味的人情事理。日语中有许多与服装,尤其是与"和服"有关的谚语。在日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这些与服装有关的谚语分析,去探求其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是很有其理论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的诗歌、绘画以及音乐舞蹈文化中有着大量的关于荷(莲)花的记载。发展到今天,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歌舞中,依然还保留了"采莲船"、"莲花落"、"荷花灯"等表演形式。在全国舞蹈重大赛事中,我国特设了"荷花奖"舞蹈比赛,有关荷花形象的舞蹈作品更是不胜枚举,诸如《荷花舞》、《爱莲说》、《荷花梦》、《小荷才露尖尖角》、《六月清荷》等。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凭借它清丽的色彩、优雅的风姿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荷花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舞蹈艺术中的荷花形象,具有优雅之形、和雅之意、清雅之韵。它是我国人们生活中雅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之一,有着深刻的象征寓意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人们的印象中,"老外"们的"雅致生活"离咖啡、下午茶、Party 等西方式的生活比较近,离东方人的生活比较远,离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就更加远。其实,民族的、传统的、文化的东西不同于经济的发展,"独特"才是它真正的内涵,也是它吸引另一个民族的人"眼球"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越国都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耕国家,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两国积累了大量相似的生产生活经验,在生活习俗、民间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有许多的相似性,中越又属于"同根生民族"。因此,在中越民间文学中出现诸多相同的母题类型,"再生"母题是较常见的类型之一,其情节、表现形式、信仰内涵、愿望表达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这表现出中越同源对本民族文化的延续和认同。  相似文献   

15.
"道"是中国哲学话语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玄妙抽象的原始思维的产物,为了将"道"之本质与精髓清晰地表达出来,庄子创造了诸多富有内涵的形象,"畸形人"就是其中一类。《庄子》中描写了11个形态各异的"畸形人",就"畸形人"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消费社会里,时尚体育舍宾成为城市女性社会生活、交流和消费的一个动力和目标.欧美国家注重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形象气质的理念正逐步影响着现代国人的思想,身体和形象和健康程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舍宾运动能在市场中得到人们的认同,与它本身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联系,舍宾运动不仅是健身和休闲,更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种夙愿.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的<鸭如花>是一篇既优美又富含新质的小说,美感来自"鸭"和"花"的意象营造,新质来自作家对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对民间立场的坚守.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中神人形象分为3类:人兽组合类、以"虫"为助手类和五官奇特类。人兽组合类神人形象取人和兽的器官组合而成,人兽功能合一;在以"虫"为助手的神人形象中,"虫"充当助手和伙伴的角色,与人的功能互补;五官奇特类神人形象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的比例变化、器官数量的增减等奇特形象,是人体器官功能的延伸。人鸟组合的神人形象属于人兽组合类神人形象之一,取鸟身、鸟首、鸟翼、鸟喙等器官,与人面、人手、人身等组合而成,鸟器官赋予人神奇的力量从而使人具有异常的功能。这类神人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对后世文学、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忠"文化占有很大比重,在不同时期"忠"被赋予不同的涵义。它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更是连接人与国家、社会的精神纽带。在新时期,"忠"文化被赋予爱国主义情感,既要做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又要做到理性爱国。同时它要求为官者要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明。忠信更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20.
羌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许多关于羌人的记载。历史上,羌人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高原农牧文化的创建,都曾起着重要的作用。今日岷江上游的羌族,由于历史发展、居住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生活等诸多原因,人们仍有原始信仰、自然崇拜等宗教观念的遗存,"释比("巫师)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导者,许多民间舞蹈形式,多是在"释比"主持下的民俗活动中进行的。本文拟以羌族舞蹈的动态形象特征作为切入点,探索"释比"文化对羌族民间舞蹈影响;探索羌族舞蹈文化传承的规律;以及动态保护与多种开发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