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职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从“教”的研究向“受”的研究转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带有鲜明指向性的教育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要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道德素质。一般来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指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中小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提高中华民族的公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党和国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把社会的政治规范、思想观点和道德准则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质的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德育面临着培养受教育者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践行能力等方面基本素质的要求;相应地,学校德育工作也就具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及思想政治品德践行能力培养的基本功能.在德育功能的实现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有组织地塑造青少年心灵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六)83.什么是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它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要求,为了使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德育就其内容来说,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84.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实际,谈谈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确立德育目标,弄清德育目标设定的依据以及特征,对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微观角度探讨大学德育目标的问题.以期对大学德育建设有所助益。一、德育及大学德育目标的涵义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德育目标是教育总体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体现,是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的质量和规格,是预期的德育效果,也是德育要完成的基…  相似文献   

8.
朱志勇 《教育与职业》2007,(36):138-139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意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使其成为自身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的过程。这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与规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双主体性、互动性规律的体现,是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搞好自我教育的需要。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原则的途径与措施有: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氛围;民主、平等地交流与沟通;引导帮助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总称。它的内涵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外延很广,凡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一切教育活动,均可列入德育范围,它包括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课和各科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也包括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和  相似文献   

10.
湛伟 《职业技术》2004,(4):43-43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取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德育课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上好德育课是非常重要的.要想上好德育课就必须抓住学生心理,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传授的知识,讲的道理才能被学生接受、认可.  相似文献   

11.
一、中学道德教育的主要困境当前中学道德教育的成效总体上是比较理想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1.道德教育的内容泛化狭义的道德教育,也就是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伦理学意义的道德教育,即"moral education"。在我国道德教育有着更广泛的含义,"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指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个组成部分。德育过程是使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也是外在的准则、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准则、规范的过程。如果说智育过程要解决的主要是“知与不知”问题的话,那德育过程就不仅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问题,即教育者不但要把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教给学生,使学生对此有所认知和理解,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把一定社会、一定阶…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多种手段,通过内优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的自我提升与追求幸福的需要予以高度关注。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顺应了这一时代际遇。它是一定的阶级、社会、组织、群体与其成员,在以人为本理念下,以肯定与激发人现存的与潜在的积极思想品德为出发点,在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建立积极的教育关系、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增进受教育者积极情绪体验的基础上,促进受教育者积极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试图在使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促进人的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提高人的幸福感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母体而存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存在形态,积极思想政治教育与消极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任保义 《考试周刊》2013,(98):131-131
中学时期的学生身心都处在生长发育的敏感时期,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及人格等的关键时期。教育者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因人而异,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其成为社会化良好、思想品德优秀的人才。作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及理论学习,简单阐述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凸显教育价值,以期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有参考作用,从而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德育工作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以为,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如下几种倾向: 重传道教育轻养成教育传道教育指在德育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也就是使受教育者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的教育;养成教育,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之形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要求的个体道德品质的教育,如果再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来说的话,前者指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教育,后者则指道德行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协调全社会的行动和维持社会的稳定,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20.
塑造性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通过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及行为习惯的过程。它的特点是教育情境的设置;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自觉习惯、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能力;它的实质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和个性行为习惯,这个过程是充分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过程。对于教育者来说,应根据一定的社会教育要求,创设科学而又合乎受教育者心理特点的教育情境,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发展,进行有效激发和调节;对于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