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红,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的招式.通行的方法是用一张薄纸蒙在上面,"亦笔亦趋",待得"知其大概"后,便让他们临摹了,如果想在书法上有点名堂的话,习书者还必须脱离字帖,这样才能逐渐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来.倘若老于"描红",或一味地仿临他人字体,则必"死于前人书下".这其实讲的就是书法界"入帖"与"出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辉 《考试周刊》2014,(49):65-65
<正>描红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的招式。通行的方法是用一张薄纸蒙在上面,"亦笔亦趋",待得"知其大概"后,便让他们临摹,如果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那么习书者必须脱离字帖,这样才能逐渐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倘若老是"描红",或一味地仿临他人字体,则必"死于前人书下"。这其实讲的就是书法界"入帖"与"出帖"的问题。由学书中的"描红"、"出入"之法,笔者不禁反思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到学校来,诚然是需要接受若干现成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13,(5):53-53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其中,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几经沧桑流转有序,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以下十帖. 一、"三希宝帖" "三希宝帖"是被乾隆皇帝视为稀世珍品的三件东晋书迹——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与王询的《伯远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书法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相似文献   

4.
“描红”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的招式。通行的方法是用一张薄纸蒙在上面,“亦笔亦趋”,待得“知其大概”后,便让他们临摹了。如果想在书法上有点名堂的话,习书者还必须脱离字帖,这样才能逐渐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来。由学书法的“描红”、“出入”之法,我不禁反思起我们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尽快走出“描红”天地,  相似文献   

5.
【典子的话】"是否应该学习繁体字"这个话题,我有发言权。我从小就喜欢书法,那时临的是颜真卿的字帖。临帖不久我就发现,字帖上的繁体字虽然笔画"稠",但写出来好看。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这种笔画很"稠"的字体,开始留意一些书法作品,景区的楹联、碑刻,慢慢地,我就能大体读懂一些古籍和港澳台地区的繁体字出版物了。  相似文献   

6.
【适合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在读帖、描红、临写、评价等实践中进一步领悟、内化钢笔字行款布局的要领。2.通过书法欣赏、引领发现、评价激励等策略,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濡染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描红,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的招式.通行的方法是用一张薄纸蒙在上面,"亦笔亦趋",待得"知其大概"后,便让他们临摹了,如果想在书法上有点名堂的话,习书者还必须脱离字帖,这样才能逐渐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来.倘若始终"描红",或一味地仿临他人字体,则必  相似文献   

8.
明代书法"吴门四家"之一的王宠,其书被誉为"以韵胜"。细加考察,王宠其实在书法中呈现出了"简淡美",简淡美是书法之韵的主要内涵。结合其诗歌分析王宠的小楷与行草作品,可以看出:其书法具有简、淡的特色以及由简淡造成的澄澈虚灵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在苏轼的书法作品中,尺牍书法以短小、富有韵味而受历代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他的尺牍书法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作品所呈现的特点是平淡质朴、天真烂漫、萧散简远而富于个性。本文试以他的尺牍书法为线,研究其尺牍书法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后人常以"尚意"来概括宋代书法的时代特征。这里的"意"可概括为"以意得意"。第一个"意"是观念性、精神性的东西,包括主体的感觉、情绪、意志、观念、认知等精神性内容,主要是指书家的创作态度,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得意",也就是追求书法的"神"、"意趣"、"意味"、"意韵",甚至是体现万物之"理"的"道"。  相似文献   

11.
摹写,原是初学书法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指用薄纸或绢蒙在书法原作上面,然后依照原来的样子去写或去画.描红,即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之所以称之为"描红",是由于所摹写的原字是用红墨写成的.此种方法对于练习者学习字体的笔法和间架结构有很好的帮助,因为描红富有直观性,通俗浅显,行之有效,特别适合青少年和初学者的书法启蒙. 中国画有一部分是用线条为手段来塑造人和物的形象的,这一点上与书法十分相似.而且,中国自古就有书画之说,这说明中国的画与书法是相通的.这些都为把学习书法的方法运用于绘画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多年老年书法教学经验和自身学习书法的深刻体会,我认为学好书法,应在读帖和临帖上多下功夫。首先,要认真读帖。实践证明,认真读帖是学好书法的前提条件。常言道:"读帖胜于临帖。""字,一半是看会的",由此可见读帖的重要性。唐代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强  相似文献   

13.
描红,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的招式。通行的方法是用一张薄纸蒙在上面,“亦笔亦趋”,待得“知其大概”后,便让他们临摹了,如果想在书法上有点名堂的话,习书者还必须脱离字帖,这样才能逐渐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来。  相似文献   

14.
如今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描红和双钩填墨"是老师运用的主要书写训练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描红双钩填墨"时效果很好,但临写时随意性很大。学生观察了很多,也写了很多,但是规律性、原则性的东西却不能发现提炼出来。为了让学生可以在观察训练时有法可寻,从笔法和结构两方面总结出两套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书法是有一定法则的。欲学书法,先必临帖,临帖就要先“入帖”后“出帖”。所谓“入帖”,就是把所临碑帖的书法真正学到手,达到神形兼备,所谓“出帖”,就是从原学碑帖中脱化而出。诚然,古代碑帖浩如烟海,初学书者,必须选择对味口、对路子的、且比较规范的范本,这样既便于学习,又易于掌握。然后由老师给学生认真分析范本的艺术特点之所在,从而找出结字框架、用笔规律。在进行示范时要求学生做到手、眼、心并用,神情专注,物我两  相似文献   

16.
第一,“描红”。“描红”实际就是“抄”,说“抄”有些不雅,借用书法学习中的术语“描红”,还挺恰切。抄别人文章,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不应提倡,但作为学习写作,我看就未必不可抄。如果教师在讲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法是融诗词、绘画、工艺、舞蹈等为一体的跃动的生命艺术,她以绚烂多彩的点线组合,在静态之美中幻化出生动强烈的动态效果,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命情愫;她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尊崇寄情养性、怡然自得、泰然养命、天人同构的审美佳境。  相似文献   

18.
《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它蕴含着创作者不同的个人风格,形成了"三大行书"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分别来欣赏"三大行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描红,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的招式。由书法中的"描红""出入"之法,使我不禁反思起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来。学生学习数学,诚然是需要接受若干现成的知识,掌握老师传授的解题方法,但若止于此,则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  相似文献   

20.
王垿是晚清青岛书坛著名书法家,他在青岛留下了大量书法墨迹。这些作品自成风格,人称"垿体"。王垿以充满个性的"有限的调节变化"坚守着帖学阵地,是对康有为关于晚清"帖学大坏"观点的有力反拨。同时亦反映出晚清书法审美取向的多样化,丰富了帖学经典性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