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一、精巧"设问"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3.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人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一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4.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置悬念,刻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呢?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当外在情感触及到学生内在情感的需要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积极接受的状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呢?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布鲁纳说过: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中的"陷阱"设计,是教师呈现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一种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些带有悬念或破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进预设的"陷阱"里。一、设置悬念,为新知学习埋下伏笔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所认识、所熟悉的教学材料中设置悬念,通过恰当的启发、诱导,改变学生原来固有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陈好兰 《山东教育》2009,(11):42-42
1.设置悬念 调动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可以先设计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式结果——“悬念”。通过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设计了这样的悬念:同学们,请告诉我你们今年都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过了12个生曰。我接着说:小军今年也是12岁,可只过了3个生日,  相似文献   

1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巧设悬念、因需设置教学情境、增强自信心、教学生活化等措施,系统地论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商纯洁 《广西教育》2012,(17):79-79
《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专门设立了章节对“数学思考”这一板块进行了描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维活动,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呢?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阵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怎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寻找评价与数学互动相长的支点,竭力营造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学习的评价环境,引导学生以健康心态,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自信、欣赏的眼光看世界。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的探讨,意义重大。我觉得一节好课,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山东省临沭县临沭镇第一小学刘桂云“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阵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怎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寻找一种评价方式与数学学习互动相长的模式,竭力营造学生可持续性学习的评价环境,引导学生以健康心态,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自信、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相似文献   

15.
林芸芳 《考试周刊》2013,(10):71-7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者通过利用课本插图、运用教学演示、让学生动手、设置悬念等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对话”,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和谐“对话”的过程,让生命的个体在“对话”中焕发活力呢?笔者曾两次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万以内的数”,对“对话”教学深有感触。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设置有效的悬念也是一种好办法。巧妙的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小学生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科学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持久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地萌发,感悟到探究的乐趣。小学科学教学中设置悬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寻求合理的解释,在师生中开启多方位的交流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科学教学要吸引学生,就要做到"趣味"和"高效"并存。要做到趣味,设置悬念的确是一种好方法,悬念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造成  相似文献   

18.
正在素质教育改革下,数学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性学科,新课标明确地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结出了三种方法: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使用课件。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各种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对新的数学  相似文献   

19.
悬念本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技巧之一。而借用到讲课中,也能造成学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对教学活动产生强烈的诱惑力,激发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始设置悬念,能迅速地把几十个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组织教学作用;课中设置悬念,使教学过程波澜起伏,回旋跌宕,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课尾设置悬念,能给学生留下深长的思索、回味,既可巩固深化教学内容,又可为下节课作好孕伏和铺垫。尤其在小学阶段,悬念的运用,更适宜小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那么,在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20.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而感到不满足产生的。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丰富想像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几种“悬念”设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