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初中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潜质和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中国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学生培养成自己开采知识的"开拓者";而作为学生,则应具有自我导航意识,能不断地调整自己,塑造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完善自我的自觉活动中去。而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是指初中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自主、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整理知识的语文综合能力。它包括四种能力:即熟练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独立的阅读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监控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也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前提,是人类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学生掌握知识、探索未知的重要心理因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想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增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全面发展的殿堂。老师在课堂上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其重要性和作用不言而喻,但是语文教学现状实在难以令人满意。为此,也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和实验。但是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边教学边思考,发现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去学好语文。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呢?《语文教育学引论》指出:"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心理倾向和行为特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中学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语文开放式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把要求学生学习掌握教材知识和指导学生获取课外知识信息的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与合作的能力。在开放式的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具有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张腾飞 《成才之路》2013,(20):96-9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与课文规范语言不断接触中形成和提高的,因而语文教学应特别关注语言,在语言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以使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意在指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 "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这些新理念给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思考。我认为语文的人文性是通过工具性体现的,工具性又是人文性的基础。语文课程就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实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身素质,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爱学"、"会学"、"主动学"的现代学法。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施"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我认为语文素养可解读为"能力、素质、实践"六个字。"能力"是知识层面上的,  相似文献   

15.
王琪 《考试周刊》2011,(71):49-4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知识积累的需要,是情感丰富的需要,是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的需要。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阅读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少、慢、差、废"。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所有语文教师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地组合教材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以语文教材中的某一文本为依据,灵活地将其和教材中或者教材之外的相关文本组织在一起教学的方法。新课标明确强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样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相似文献   

17.
常丽华 《成才之路》2011,(3):95-I0024
"语文"一词,《辞海》和《辞源》未收编作注。语文,顾名思义:"语"加"文"才是语文。"语"者讲话也,即口头表达;"文"者,文章也,属书面表达。在语文教学中,"语"和"文"本是两相兼顾,不可偏废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重"文"轻"语"———忽视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之一:片面追求升学率。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是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与提高,而是从考试出题、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把最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运用教学源头,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使学生能凭借自己的阅历敏锐地捕捉和领悟课文的内涵,获得感悟真、善、美的审美能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9.
王祥 《语文天地》2013,(1):28-29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度地进行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的目标只有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才能完成。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是亘...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我们学校绿色生态课堂理念一提出就明确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都表明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是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