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探索学生的兴趣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置教学悬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解决问题;巧妙利用"思维漏洞"和"思维陷阱",让学生突破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陈亚萍 《教师》2019,(15):54-55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通过教师深度地教、学生深度地学,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从激发思维冲突,引解决问题"落地";唤醒思维意识,助解决问题"生根";激活思维发散点,让解决问题"开花";搭建思维台阶,促解决问题"结果"四个方面,论述了促使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对教师"满堂问"和学生"点问"的现状做出剖析,通过分析和对比教师"海绵式"思维的提问和学生"淘金式"思维的提问,指出"海绵式"思维的弊端,说明"淘金式"思维的必要性,给"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拥有思维的主动权"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的追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把准学生的思维脉搏,洞悉学生的原始思维、多向思维、超前思维,循着学生的思维轨迹,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生思维活跃,语文课堂就会活跃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依照新课改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式"学习。本文简要分析了如何在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放飞"思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结构性思维是从数学整体结构中去理解数学知识,领会数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的一种教学范式.结构性思维教学要经历"解构——比构——重构——结构"的过程.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启示我们:系统解构,让学生"想得到";纵横比构,让学生"懂逻辑";经历重构,让学生"会思考";整合结构,让学生"能思维".  相似文献   

7.
结构性思维是从数学整体结构中去理解数学知识,领会数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的一种教学范式.结构性思维教学要经历"解构——比构——重构——结构"的过程.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启示我们:系统解构,让学生"想得到";纵横比构,让学生"懂逻辑";经历重构,让学生"会思考";整合结构,让学生"能思维".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直觉与灵感、想象与创造互相结合的特点,这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媒介来支撑思维的发展。美国图论学者哈里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学科思维导图的出现顺应了儿童思维发展的需要,它将思维的动态通过图像、文字等符号形式表现出来,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具有独特价值。因此,数学思维导图应关注知识本身的特点、学生的思维动态和课堂的互动情境,让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9.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数学教学理应以此为最终目的——使学生由"学会数学"转变为"会学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思维品质。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思维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因素,语文教学应当以发展学生思维力为旨归。目前的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还没有成为自觉,学生思维还存在肤浅、停滞、缺席等现象。作为教师,要通过"容错""容我""荣创"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具有逻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结目标中明确地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即掌握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即掌握思想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因此.教师应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把准学生的思维脉搏,循着学生的思维轨迹,有效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发思维,利用知识的"深入点",提升思维;注重知识的"延伸点",拓展思维。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激活学生思维不能仅仅靠灌输,还要靠教师的有效引领与点拨。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捕捉教学契机,为学生提供可以激活思维的素材,让学生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都始终致力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如此目的,追问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教学追问,不仅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且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继而促进学生思维的良好发展。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让"问"促进学生思考,让"说"突出学生思维外显的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有着多种途径。近年来,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引起了教师的关注。思维导图又称为"脑图",是一种形象、高效的学习工具。运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的英语思维富有逻辑性、发散性和层次性;借助英语思维导图,能活化学生的英语思维,优化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16.
谈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人认为就是让学生思维得到自由。笔者认为这是对创造性思维简单、狭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要善于激活,二要善于引导。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运用"问题"的驱动、引发、诱导等导学功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深度探究。从问题的来源看,预设性问题能刷新学生的思维视域,质疑性问题能实现学生的思维融通,生成性问题能形成学生的思维跨越。通过问题导学,能让学生超越低阶认知,进入高阶思维样态。  相似文献   

18.
张依芸 《文教资料》2009,(3):145-147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让思维成为感悟的力点,以"思"促"悟",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情感的共鸣,激活生命的智慧.文章提出,可以让直觉思维触发感悟,让形象思维激活感悟,让发散思维丰富感悟,让聚合思维优化感悟,让抽象思维深化感悟,让创造思维升华感悟.因为学生的每一个感悟都是闪光的金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课堂从浅层走向深层,我们迫切需要突破现有观念,寻找新方法,创造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因此,将思维导图适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通过课前画导图,课中交流导图,课后完善导图三部曲,实现从聚焦学生的"表现力"到关注学生的"思维力",实现"表现与思维有机结合,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真正落实英语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心理模型——外语思维的认知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旨在转换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这涉及外语思维的培养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在外语教学中建立心理模型,其目的是让语言教学与以思维为取向的文化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心理模型的理论内涵体现为"一个原则 两个纬度 四个取向"的认知模式;心理模型的实践内容体现为语言显性结构的构思模式,本文概括为"金字塔"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