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天主教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发展十分迅速,天主教进入这些地区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文化、价值、认同的冲突和妥协,也有传播过程中寻求本土化契合性的探索。W镇是天主教在西北农村发展的典型案例。天主教在W镇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地教区重要的农村教会。  相似文献   

2.
作为基督教重要教派之一的天主教,于康熙年间传入宜宾,随后逐渐在宜宾地区传播并发展,最终建立了川南(叙府)教区。本文主要从天主教传入宜宾、川南教区的设立、川南教区的组织机构及修院概况、川南教区的经济概况及"社会事业"等方面介绍近代宜宾天主教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土化,一个外来宗教进入本土文化时所产生的永恒课题.天主教在华本土化,是求同还是存异?以当代中国天主教太原教区和石家庄教区为典型个案进行研究,旨在发掘基层教友对天主、耶稣和圣母认识背后的本土化经验.在神学思想观念层面对此进行了分析、梳理与归纳的基础之上,总结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即当代中国的天主教友,继承、发扬、突显和强化了天主教中某些独特的宗教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保留、融汇与延续了一些中国文化基因,并加以改造或提升.  相似文献   

4.
谭维新作为传教士到中国后,争取建立了开封教区,筹资兴建了理事厅街天主教堂,积极兴办教育、卫生和慈善事业,建立了培养本地神职人员的河南省总修院,抗战时期成立难民收容所保护难民,为天主教在开封的发展及社会改良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西欧天主教教区收入可分为地产收入、行使宗教职能而获得的收入和司法收入。不断增加的教区收入一方面提高了僧侣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对西欧中世纪中后期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腐蚀了教会,使天主教会成为批判的对象,直接导致西欧中世纪中后期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宁夏天主教区是近代天主教在宁夏的传教机构,但在固原地区则是西班牙嘉布遣会负责传教,与宁夏教区无涉,只是统一受罗马教廷领导。有关宁夏天主教的文献主要为法,佛莱芒(与荷兰语接近)、英文等,可与汉文史料为印证。以往国内记载涉及到宁夏天主教时,多难以见到外文文献,故多有记述含混不清处,本文试图利用搜集到的外文文献重建天主教宁夏教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台湾新士林哲学是现代汉语言哲学中发展势头强盛的哲学流派。这一流派以天主教信仰为精神取向,以中古士林哲学为其思想的架构和底蕴,力图融合中西文化传统以创造中国的天主教哲学,从而使基督信仰真正本土化,使在中国的基督宗教成为中国的基督宗教,使基督信仰降生在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精神质素,从而提升和超拨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一、外国宗教势力的侵入鸦片战争后,天主教陆续在乐山地区各县传教。据仁寿、犍为、井研、洪雅、夹江、峨眉、彭山、沐川等九县市不完全统计,有教堂26个,教徒分布在55个乡、镇。最早属宜宾教区,在各县建立教堂后,1930年从宜宾教区划出洪稚、夹江、丹棱、峨眉等十县成立乐山监牧区;1945年,又增划眉山、仁寿、井研、彭山等五县,乐山监牧区升格为代牧区;1947年罗马教皇任命乐山主教,与世界各国主教享有同等权力。基督教在光绪年间传入,远不及天主教势力。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遣使会是入华传教的天主教四大修会之一。它上承耶稣会,下启圣母圣心会,向蒙古人开教,开创了蒙古地区三个传教中心西湾子、小东沟、苦力图,为后来蒙古三大教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背景与目标我校是一所由天主教澳门教区主办的学校,已有75年历史。我们的教育是从对别人了解、尊重和欣赏开始的,在自由和仁爱的氛围中,以人为本,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课程。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万历到清代乾隆年间(1583-1775)有近百位耶稣会士进入江西传播天主教,耶稣会士进入中国初期,以江西为跳板,通向京城;教难时期,江西成为大多数传教士的避难所,并且在避难期间,江西地区的传教事业也得到拓展,连续开辟了南昌,建昌,赣州和抚州四大教区;乾隆朝实行禁教政策后,江西又成为耶稣会士秘密进入内地重新开教的重地。这些都意味着,鸦片战争以前江西的天主教活动并非一片空白,恰恰相反,有相当长一段历史,其地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巴黎圣母院     
<正>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它的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人类学本土化问题也是教育人类学中国化抑或建设有中国特色教育人类学的问题。在我国,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教育人类学因缺失厚重的根基,在其本土化过程中充满着复杂性。就其本土化的取向而言,我国教育人类学本土化取向研究主要表现为"中体西用"、"‘方’‘圆’融合"、"本土‘内化’"三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社会学学科,曾达到其本土化的高峰。这一方面表现为,当时的中国社会学学者与国际社会学界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学家对学科的本土化发展做了宏观的把握与细节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三种重要的专业期刊,《社会学杂志》《社会学界》《社会学刊》发挥了社会学本土化的载体作用。通过对三份杂志的考察,可以深化我们对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早期尝试的理解,并可由此对当下的中国社会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作者多年在滇藏川三省交界藏区调研的天主教音乐为例,阐述天主教仪式与音乐在藏地本土化的特点,从教会礼仪、人生礼仪以及民间歌舞等角度进行田野实录,深入发掘研究异质文化碰撞后的新面貌,以探讨文化交流的种种历程。详述可参考作者在香港和台湾出版的两部专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作者多年在滇藏川三省交界藏区调研的天主教音乐为例,阐述天主教仪式与音乐在藏地本土化的特点,从教会礼仪、人生礼仪以及民间歌舞等角度进行田野实录,深入发掘研究异质文化碰撞后的新面貌,以探讨文化交流的种种历程。详述可参考作者在香港和台湾出版的两部专著。  相似文献   

17.
《圣教新条例》是记载山西天主教潞安教区最原始的史料,较为详实地描述了近代化过程中潞安地区天主教会的发展与变革。在教会婚俗方面,传承地方婚俗与传统的同时也对当地长期存在的陋俗和恶习进行了一定程度变革。教会婚俗变革对吸引非教徒入教和改良当地风俗有积极意义,对促进地方社会近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提出和发展源于文化人类学的冲击、建设现代化的需要及世界心理学的呼唤。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方法:一要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二要以中国文化和古代心理学思想为历史背景,三要以借鉴与创新相结合为基本途径。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实际操作要注意做到研究内容的本土化、研究对象的本土化、研究材料的本土化和研究手段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9.
明嘉靖间天主教开始传入中国,经过利玛窦等天主教士和素有“天主教三大柱石”之称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东林党人的共同努力,中西两大文明有了短暂的交流,但“南京教案”的发生使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短暂的消歇。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本土化问题一直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育学本土化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多数探索是立足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构,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文化的因素。文化自信主要是坚信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可以融入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基于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成为教育学学科本土化的重要来源。教育学体系建设应取法古代思想家思维方式,教育学的哲学基础应取法古代思想家论述,教育的本质应秉持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