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已然进入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中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这样一个新的媒体时期对广播新闻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广播新闻如何做到在众多专业广播电台中突出特色、提高竞争力、为听众提供更优质的节目,是广播新闻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工作中的创新意识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程锐  李志军 《中国广播》2007,(10):33-34
有专家曾说,我们已处于了一个超媒体时代。所谓超媒体时代是指建立在诸多媒体相互叠加并且高度融合基础之上的多维传播时代。的确,广播、电视、纸质媒体、互联网,各类信息快速无障碍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而广播似乎被挤压在了一个极为“狭小”的空间,对广播而言开辟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时代,广播应该如何彰显自己的魅力,以保持媒体市场份额的“基本盘”,并扩大“势力范围”,是所有广播人最关心的问题,换言之,是广播如何在自媒体时代生存、发展、繁荣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抛砖引玉,提出一些应对的举措:广播更要顺应时代传播趋势,充分尊重并搭建听众对信息传播“自我与自主”的权利平台,为听众创造更为自主、便捷参与互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时刻准备着     
在媒介技术日新月异、受众需求日益丰富、传播全球化趋势日益逼近、现有传播格局面临巨大变革的今天,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又一次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时期的中国广播人,要在新的历史征途上继续激浊扬清传正声、弘扬时代最强音。  相似文献   

5.
跨进新世纪以后,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千变万化,广播步入了多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可以讲广播现在是处于“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境地。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广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何方?怎样来开拓广播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笔者认为,广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增添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树立起”依托广播、跳出广播、发展广播、繁荣广播、回归广播”的理念,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全方位开拓,积极探寻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宁耕 《传媒观察》2003,(8):54-54
互联网似乎就等同于国际化,联上互联网,你就走向国际化了。是这样的么?也许吧。对于网络新媒体的巨大成功而言,互联网的“世界性”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不言而喻,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网络为我们打开了国际化交流之门,增加了我们接近来自全球各个地方的新闻和信息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也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和娱乐方式以及收听收看习惯,现代高新技术正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媒体多元化的时代。媒体多元化时代的来临使市场竞争将会日益激烈,也给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以致广播常常被认为是相对弱势的媒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媒体就此失去了发展机会。广播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国内这几年广播产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媒体多元化时代,广播媒体在新的媒体竞争格局中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广播独特…  相似文献   

8.
任孟山 《传媒》2016,(14):38-39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生态中,出现了一种传播新现象,笔者把它称之为“国际吐槽”。
  “国际吐槽”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内网民通过互联网网页、社交媒体、网络评论、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等把“吐槽”出口到其他国家。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大家的“吐槽”都集中在国内,很少有机会“吐槽”到国外。国外民众如果想知晓一个国家的内部舆情和民众意见,一般都需要借助国际媒体。国际媒体采集其他国家的信息传播给本国民众或第三方国家。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社交媒体日渐发达的信息传播环境,使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变,国内网民如果通晓外语,以对象国语言进行发帖、评论、广播等的“国际吐槽”很容易被其他国家的民众所获悉。  相似文献   

9.
电脑、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加之广播节目的纷纷上网,使得传统广播媒体的受众覆盖面扩大、层次拓宽,因此,这样一个受众群体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本只能收听到广播的人群,而是面向更广大的网上人群,这个人群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巨大的受众层面使得受众的耳朵变得“立体化”、“多声道”,因此要求我们的广播音乐是“全信息”与“多功能”的。广播音乐作为广播文艺中的一大门类,需要用三只耳朵听音乐,广播音乐编辑(主持人)也应用三只耳朵去做音乐节目,一只耳朵听流行音乐,一只耳朵听古典音乐,一只耳朵听现代音乐…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世界到来 威尔伯?施拉姆在其《传播学概论》的序言中提到:"未来的时代是面向计算机、录音机、个性化广播和互动广播的时代,是信息储存和交换的新系统的时代。"显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正>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世界到来威尔伯?施拉姆在其《传播学概论》的序言中提到:"未来的时代是面向计算机、录音机、个性化广播和互动广播的时代,是信息储存和交换的新系统的时代。"显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的开端。每  相似文献   

12.
创新广播理念 塑造广播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彬 《中国广播》2005,(11):18-20
谈到广播改革与创新,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广播的“稿件时代”即将或已经被“栏目时代”所取代。所谓广播的“稿件时代”是指在传统广播理念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广播理念着重强调稿件在广播节目中的突出作用,强化稿件为主的节目形态和播报式的语言表现形态。所谓“栏目时代”是指在现代广播理论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现代理念着重强调的是栏目在广播竞争中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典型宣传的改进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一个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媒体,从各级党报 又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改进和创新。在信息高度到晚报、都市类报纸,从广播、电视到网络,集中而突 发达的时代, 重大典型的独家报道机会越来越少,一出地报道了许振超、任长霞、常香  相似文献   

14.
汽车时代的到来,使广播找到了适合新的媒介竞争环境的发展模式,沉寂多年后迎来第二个春天——交通广播异军突起的时代,出现了独特的“交广”现象。美国传播学者雪莉,贝尔吉指出“汽车中每5位成年人里有4位至少每星期听一次广播”;哥伦比亚大学一份报告中则认为:“广播是一种几乎能够陪伴所有行为的媒体”。在汽车这样的流动空间内,广播的传播特性得到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5.
谢文静 《新闻传播》2023,(6):101-103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给传统广播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如何发挥其在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是当前传统广播媒体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为广播媒体在新时代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广播中心(以下简称厦门广播)推出的《我的家乡在振兴》融媒体系列活动探讨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探索“广播+新媒体”发展模式,做好乡村报道,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广播人心中的“记者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获得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首先要感谢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培养,感谢10多年来不断深入的广播改革给予我的机会。广播新闻是集体配合的结果,荣誉归于广播的发展,归于大家的同心努力。 我以为“范长江新闻奖”提倡的是一种“记者精神”。对于“范长江新闻奖”,自己未曾想获此殊荣;对于“记者精神”,却心向往之。广播要在媒体激烈竞争中走出新路,需要这样一种职业精神。我在自己的新闻生涯中对“记者精神”有以下的感悟:永远站在时代航船的瞭望台上 记者的职业魅力在于,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初干广播,知道了二次大战…  相似文献   

17.
广播新闻曾经风靡一时,基本上人人都会用一台小型无线电设备来收听新闻,然而在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下,多种多样的新媒体相继形成并且成为了新闻播报的主流媒介与平台,这些媒介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在此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高洪斌  高滢 《新闻传播》2023,(9):109-111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很多传统产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广播电视台行业也是如此,通讯方式和信息传播渠道的改变,平板、手机等新兴媒介的应用为相关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对此,广播电视台应该与时俱进,及时做出改变。本文着重分析了新媒体视域背景下广播电视台创新发展的有益路径,并就电视台工作成员素质的全面提升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更新播音技巧,让广播电视台与新媒体发展前景相契合,实现共赢进步。  相似文献   

19.
陶伟 《视听界》2007,(3):88-89
饱受争议的广播医药类咨询节目(俗称“卖药”节目),办还是不办,成为一个问题。随着社会反对呼声的加大和国家有关部门监管措施的逐步到位,“后咨询节目”时代已经清晰可见。所谓“后咨询节目”时代,是针对目前医药类咨询节目在广播中泛滥成灾而言的。在“后咨询节目”时代,医药咨询类节目要么与广播无缘,要么改头换面,以传递健康保健知识的形式出现,不管是哪种面目,都不会像现在这样用大段的时间王婆卖瓜了。  相似文献   

20.
杨晓兰 《新闻窗》2013,(4):74-74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媒体多样的时代,传统媒体、新媒体群雄并起,所谓的“第四媒体”、“第五媒体”已闯入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后者突飞猛进,不断蚕食传统媒体市场,瞬息万变的传播环境对媒体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受众和客户的需求变化、新的传播手段、新的传播平台,都在改变着媒体的生产和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