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来自全球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来中国留学,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0万人次。为了适应不断扩大的来华留学需求,增强来华留学项目的多样性和吸引力,中国许多高校开始开设全英文授课课程,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同堂授课,中国大学生在经历跨文化传播的新鲜感时,也备受跨文化冲突管理能力匮乏的困扰。本研究希望探究跨文化课程中中国大学生跨文化冲突管理问题,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科教授吉川良和先生,在电话里跟我谈到20多年前在天津留学的日本青年松浦恒雄,如今已经成为研究中国戏曲的著名学者,在日本国备受尊敬。吉川良和先生是资深的日本汉学家,尤其对中国的戏曲有深入的研究。听到他对后学的称赞,勾起我对松浦先生当年在天津迷恋戏曲的往事回忆。 松浦恒雄毕业于日本神户大学,1979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来华留学人数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据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员会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校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留学生在学好汉语及专业知识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他们,让他们顺利融入中国,并逐步建构、培养他们知华、友华、爱华情结,成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这也是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美术学院,有不少外国留学生。借中国美院九十周年院庆之机,我采访了其中的两位——来自美国纽约的柯伟业和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的卡佳,想听听他和她在杭州学习、生活的感受,及其各自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理解。同学的评价是,他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很巧的是,这次我采访的两位中国美术学院的留学生,相互之间认识。我先采访了来自美国纽约的柯伟业,第二天采访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的卡佳。说起柯伟业,卡佳笑了,说:"他比中国人还  相似文献   

5.
1998年春节过后不久,我收到一张10元汇款单. 我细看,这张汇款单来自湖南江华县码市乡大柳村,汇款人是李丁财.大柳村我当然熟悉,当年下放插队落户时我在那里住了两年多.李丁财这个人我当然也记得,当年我的确曾偷偷送给他10元钱.问题是那是个秘密,而且我离开大柳不久就听说李丁财病死了.如今事隔30年,谁来替他还清这笔"无头"账呢?我觉得很奇怪.  相似文献   

6.
范薇 《对外大传播》2010,(10):18-19
我国派遣留学生的历史可追溯到1872-1900年约两百名的"留美幼童"和"海军留欧学生",之后经历了1900-1911年的留日和1912-1927年的日、法、俄留学高潮,1949-1965年留学苏联与欧洲各国的比较多,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留学人数剧增,现如今呈现出多层次、多学科、多国家的发展趋势,留学渠道也由单一的国家公派扩充了单位公派、自费留学等。  相似文献   

7.
秋天,我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与几位同事还有十几名武警一同押解着二十二名囚犯,到一家新建成的大型公司进行装修设计。这二十二名囚犯都是经过层层考察严格挑选出来的,不仅装修技术过硬,劳动也积极,一贯表现良好,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监狱里已经服刑多年,很快就要回归社会。带着他们外出,我的心里是有底的,如果没有特别意外的情况发生,他们是不会做出过激行动来的。我们早早地上路了。等到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公路上行驶了近一个小时。再有一个小时的行程,就到达目的地了。这时,在前面大约二百米的路上,几个留着长发的少年嘻嘻哈哈地走来。等我们看清他们的模样时,才发现少年们正推搡着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褶的瘦小老太太。老太太看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大量外国学生开始到我国留学,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这些留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给留学生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有利于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和留学生本人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合力.该文首先阐述了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现状,其次分析了...  相似文献   

9.
在俄罗斯,了解中国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读中文专业的学生,他们对历史与当代的中国文化都感兴趣,希望有机会到中国来旅游、学习或者工作。而中俄校际的交流与互派留学生,还有孔子学院在当地的汉语推广,每年一度的中俄文化年活动的举办,使得两国年轻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我是在赴俄罗斯远东送中国留学生的过程中结识俄罗斯年轻人的,也是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独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正>一、研究问题的提出根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消息,2014年共有377,054名来华留学人员在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然而,杨军红研究指出,"人际交往适应困难,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缺乏沟通桥梁和渠道"。直到  相似文献   

11.
裸奔有道     
在美国留学期间,我有三怕:怕抢劫,怕生病,还有就是怕在大白天马路上碰见光着身子走路的人.前两者怕是因为留学生钱太少.害怕马路上的裸体者倒是精神上的尴尬和不适.  相似文献   

12.
<正>自古以来,在华留学生一直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16年在华留学生人数超44万,同比增长11.35%。专家指出,到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留学目的国。因此,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留学生教育在新形势下推动文化"走出去"中的重要作用。一、在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分析(一)在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特点近年来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在华留学生人数快速增长。具体人数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研究生人数日益增加。做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为进一步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声誉等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探究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变得极为必要。该文以地方高校H大学来华留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从社会生活和文化适应、学习适应及心理适应3个方面了解他们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现状,进而分析影响他们跨文化适应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能力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所在。学习汉语一时之间竟也成为一种时尚,吸引了很多外国的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据相关报道,目前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大约100个国家的各级各类教学机构教授中文课程,其中教授汉语的大学有2300余所。中国迄今已接收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累计近40万人。全国已有300多所高校接受留学生学汉语,如北大、北外、北语、广外等。而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并作为留学生的主要交汇中心。在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留学生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为此,我们希望通过与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的此次交谈来了解他们学习汉语的一些基本情况,从中寻找出汉语热现象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跨国家、跨地区的学习和交流也日益增多,尤其在国内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留学门槛不断下降、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的背景下,外出留学已经成为目前国内的普遍现象。与此同时,随着留学教育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蓬勃发展,由此产生的海外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开始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将国内外学者针对海外中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调节策略等方面研究成果做进一步整理总结和归纳分析,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促进这一领域研究的进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夏天,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从波恩港出发,沿着莱茵河开始了他的自行车旅行。一天,当他来到莱茵河沿岸的一座小镇投宿时,却被几名身着制服的警察拦住。德国国内的治安相当不错,几名警察对他也很客气,在仔细询问了他从哪里来之后,彬彬有礼地把他请到了警局。  相似文献   

17.
徐实 《对外大传播》2008,(12):19-20
2008年4月,达赖集团的代表Khen Rinpoche到美国南加州大学演讲,当地的一些中国留学生与其进行了直接对话。此事在当地引发了较大反响,《纽约时报》也刊登了题为《在美中国留学生为他们祖国的形象而战》(Chinese Students in U.S.Fight View of Their Home)的相关文章。在这次对话中表现活跃的中国留学生徐实,以一个身居海外的中国人的视角,撰文讲述了在2008这不平凡的一年中,他对中国对外传播和公共外交的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的夏季.正值我大学毕业前夕.我们班的29名同学,有的忙着考研,有的忙着找工作,只有我一个人在神往着一个地方——芬兰。我所在的大学与芬兰的大学有交换留学生的关系。在大三的时候,我有幸被选派到芬兰进行了短期学习,芬兰自此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芬兰是个美丽的国家.它东面与俄罗斯接壤,西面是名化学家诺贝尔的故乡瑞典.西北面是石油航运大国挪威,其南面则是浩瀚的大海。芬兰素有“千湖之国”的美誉,在3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分布着六万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76%。而且.享誉世界的诺基亚公司(NOKIA)就诞生在芬兰。  相似文献   

19.
刷盘子,还是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的状况充满了矛盾,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耳闻目睹的留学生活,与中国目前的现实颇有相像之处。学生是应该刷盘子还是读书?对于大部分的国内学生而言,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何况刷盘子打工也赚不了多少钱。但对于留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个时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寻梦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我多年向往的地方。早年读过瞿秋白于20年代初写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以及邹韬奋30年代写的《萍踪寄语》,吸引我对遥远的“赤都”充满崇敬和遐想。新中国建立以后,许多作家、记者、学人写下的访苏纪事文章,汗牛充栋,美不胜收。无数追求理想的人都赞美过它,只有罗曼·罗兰等一些冷静而又正直的大作家,曾忠实地记述了“赤都”的一些阴暗面,可惜这些当时我们无缘读到。那么如今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是怎样的一个面貌呢?2005年7月,我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参观游览了三天,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毕竟这是世界著名的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