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 《成才之路》2010,(9):44-44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叶圣陶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那么,作文教学我们要关注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正>触及作文,师生的第一反应就是"难、怕"。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已逐渐演变成当前语文课堂的一种"通病"。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无话可说的主要原因在于语言运用能力差、生活面太狭窄、平时不注重积累、缺少写作素材,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指导学生从单调、枯燥的生活中发现、搜索、提炼素材呢?结合本人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害怕,为了消除学生写作文时产生的恐惧,为了使学生乐于和愿意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就需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需要改革作文教学的模式;需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改变作文 的评价方式和批改模式;需要教给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就需要让学生从语文教材中获得写作的灵感;需要让学生学会 观察生活’获得写作的真实素材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4.
正学生怕写作文,即使是平时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一听到"要写一篇作文"也都要皱眉头,更不用说苦思冥想也凑不够字数的学生了。如何让作文变成学生播种希望收获思想的田地,是语文老师一直思考的事情。怎样让作文教学具有实效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确实碰到很大的难题。因为小学生作文要求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来,有的学生生活单调,缺乏生活的经历,有的学生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做到有话说、有东西写,进而要求说真话、诉真情,从而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与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无话可说。学生一方面苦于没有良好的生活素材,一方面写作的思路过于混乱,文章过于空洞。要想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就必须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中学作文教学需要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从而写得一手好文章。本文旨在分析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黄娟 《成才之路》2014,(5):78-79
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文章的思想仅仅正确是不够的,还应当善于把这些思想表达得使大家都能明白。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从表现思想的素材上面下功夫。纵观学生的习作,确立准确、积极向上的主题不是难事,但寻找支撑这些主题的新鲜、典型的材料却让他们绞尽脑汁。例如,只要学生一写到亲情,就会选取下雨天父母为他们送伞、半夜父母送生病的他们去医院等老套的题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该如何克服作文素材缺乏的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观察感悟,生活中挖掘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指出,"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流淌了。"教师应当鼓  相似文献   

8.
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认为没有什么内容好写——缺乏写作的素材。为了交差,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空空洞洞,言之无物。怎样使学生的作文能有真情实感、文情并茂呢?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并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  相似文献   

9.
记得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语文老师经常在有的学生作文后面写如下评语"此文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可如今发现我们一些学生的作文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当然更多的是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毫无新意。新课程标准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文教学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深入生活,增加阅读——创新思维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积累太少,缺少生活经验,缺少知识跨度,缺少实践操作。怎样去积累?关键要深入生活,增加阅读。"艺术来自生活",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情绪饱满地投入创作。  相似文献   

10.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每当遇到作文课,就会听到"没意思""写作文真难"的烦恼话.写作真的是"难于上青天"吗?我认为不.只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解决这一难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一、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对于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老师就要引导他们去观察.  相似文献   

11.
王其清 《考试周刊》2011,(83):62-63
由于广大农村学生作文基础差,阅读范围狭窄,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绝大多数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害怕,甚至是拒之于千里之外。那么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真的就不能有所提高了吗?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相对而言,城市学生的生活内容与活动空间显然要比农村学生的丰富宽广得多,写起作文来也就容易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便觉得头疼,甚至逃避作文,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即使完成,也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学生的心中没有一定的写作素材,缺少相应的生活体验,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13.
唐东斌 《广西教育》2014,(33):45-45
学生写作文离不开生活材料、思想认识、表达技巧。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想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占有的生活素材比较少,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表达技巧;二是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对此,笔者从作文教学引导这个方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就感到头疼,怕写作文;老师呢,也怕上作文课,更怕改作文。究其原因是学生生活单调贫乏,课余时间几乎被繁重的考试科目作业及课外兴趣辅导班等占据,学生很难抽时间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和感悟生活,造成学生的生活素材极为匮乏,无法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展示自我文采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无从谈起。结合当前"互联网+"背景的教学环  相似文献   

15.
一提作文 ,不少学生就感到“愁”“怕”“厌” ,明显表现出对作文没有信心 ,甚至患有作文恐惧症。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所在 ,一是无话可说 ,二是有话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是缺乏素材的积累 ,无从下笔是缺乏语言的积累。古人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 ,就要帮学生寻“源”、取“材” ,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一、创造生活 ,积累素材小学生在写作文时觉得最困难的是“无话可说” ,他们的生活确实有些单调 ,上学—放学—做功课—看电视—睡觉。有时 ,一些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也会从他们身边溜走 ,他们…  相似文献   

16.
“又是作文课,好烦哟!”作为语文老师.听到这样的活语,心中难免会有诸多想法..久而久之.写作文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乐力,同时他们也在有意无意地进行拒绝.也就造成这种学生们无话可说的局面.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初中学生害怕写件文.这种“怕”的根源在于学生们缺乏作文素材积累、缺乏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很少发现生活的闪光点、缺乏作文的写作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作文教学而言,学生写作的兴趣,占据重要的位置。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就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呢?具体的做法如下:小学生生活单调,缺少素材;学生词汇的累积过少;学生观察能力低下;学生缺乏想象力。因此,写作能力低下。1.多说。写作文,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有中心、有条理地写下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小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即"说"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2.多看。多看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让孩子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作文了,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似乎成了一种通病。究其原因,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生活经历少,知识面狭窄,素材有限,词汇单调,语言贫乏,写不好作文,而老师的要求又太高,因而对作文望而生谓;老师怕教作文,主要是虽然反复讲解,认真批阅,但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赵丽琼 《成才之路》2009,(11):20-21
作文。是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写出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地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写实事、说真话、诉真情。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让学生想写、爱写、会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