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和各学科不断融合的大背景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生成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已有路径的反思发现,师生信任内涵理解与界定的缺位、教育者人格和伦理角色建构的缺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格交往的缺乏等所表现出来的"去人格化"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的理性认知内涵和道德情感意蕴是师生信任内在的双重性涵义和规定,且二者之间相互统一、互为一体,缺一不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的双重内涵或意蕴是化解已有路径"去人格化"和探究师生信任生成路径的内在根据与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中的师生信任是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师生信任的特点,导致师生不信任的原因.塑造师生信任的途径几个方面对高校师生信任问题进行剖析,对解决高校师生信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出"信任青年"和"赢得青年信任"的问题。信任可以降低人际交往成本,增进人际协作,提升工作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信任的培育、呵护与强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的信任指向存在着多重维度,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消减心理抗拒、改善中间连接、产生自己人效应等。信任改善的教育机制体现为引导师生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尊重师生的现实利益等;信任改善的社会机制体现为培育与发展"社会公信"、培育和提升交往个人的社会性品质。  相似文献   

4.
信任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研究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研究存在实地调查与实证研究的缺失、研究视角的单一宏观化、信任内涵理解和界定的偏误、信任机制与路径建构的"去交往化"等问题。尽可能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的实证研究,利用多样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坚持以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交往过程为要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信任结构理论的角度看,传统中国是一个人格信任的社会,由此决定了适用于其中的法律的伦理化品性。只有对这些特点有了明确的把握以后,在中国社会与法律的现代化转型中,我们才能获得更为明晰的前进方向和出路:建立系统信任为主导的社会结构和形式化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信任机制在增强社会变革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确保其有效性等方面意义重大。可以从教育主体的教育人格、教育客体的受教心态、教育方式方法的艺术性、思想政治教育信任机制模型的动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信任机制建构环境的不断优化等方面着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信任机制,最终达成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思考,设计并编制师生信任评价指标,来探究大学生对体育教师的信任指向。主要从评价角度分析大学生信任体育教师的基本层面:教师职业情感、教师行为、学习效果、民主管理等,同时学生对教师信任也包含着非正常教学中的"风险"特性,最后提出教学干预方式,以增进师生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8.
邓云晓  陆志荣 《文教资料》2010,(11):110-112
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之中.缺乏有效开展信任教育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强烈的挑战和冲击.客观现实强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信任教育.重塑社会信任,增强社会公信力和人际互信。构建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信任模式有助于创新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增强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和实效性。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信任教育模式的构建可以从放心托付模式、承诺兑现模式、责任承担模式、批评反思模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信任是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的转化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基础条件之一。但是,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却表现出信任缺失的状态,从而导致信任危机。所以,本文从信任缺失的原因和表现等方面来阐述信任重建的必要性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价值观、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发生了现代转向,这一转向不可避免地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遭遇诸多困境,如事实认定与价值实践的困境、各个主体间的关系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地位日渐衰微等。正视这些困境,寻求超越的路径就在于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客观真实、满足主体的多元需要、注重道德价值构建等实现对困境的多维治理与现实超越。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表现为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具有价值耦合的系统性特征。高校思政教育价值的体系存在形态决定了其教育有效性必须体现为一种系统整体有效性,而这一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大思政"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与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2.
信任是一种指向未来的社会行为模式,是社会成员共同生存的基础。察看当前教育场域,可发现各种形式的“信任危机”。文章分析了师生之间的个体信任和群体信任,以及教育系统的整体信任等三种信任类型,提出了完善教育信任机制、确立可信任的教师形象、建立双向互动的信任型师生关系等化解信任危机的对策,并以此来构建教育场域内的信任图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高校与社会之间和高校组织内部两种信任关系的视角,分析了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缺乏信任的自我维持、缺乏制度或规范的约束、信息沟通不健全及教育理念的错位导致师生信任缺失等信任危机,在此基础上寻求高校信任体系的途径:加强积极的信息沟通、形成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机制、提高高校组织及组织成员的可信任度。最终构建一个互信、融洽、有序的和谐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中国,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市场各利益主体之间,以及一般社会成员之间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信任问题。究其原因,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步发展有关,也与转型过程中传统的人格信任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而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制度信任出现了失序有关。因此,要治理当前我国社会信任问题,必须着力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健全法治,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公民的信任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社会资本中的信任资本与制度资本的建立非常重要。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其特有的内化教育方式,成为增进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能消除传统资本的障碍因素,优化社会资本的生成环境;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能从意识上加强公民对政府与社会的信任,增进信任资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强公民制度化观念以增进制度资本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迁,政治信任成为分析中国治理转型的重要概念。本文利用1990-2009年间多次调查数据呈现了转型中国政治信任演变的全景图式。政治信任在转型期总体较高,中央政府和人大等象征性政府的信任度最高,地方政府、公务员等执行性政府的信任度略低;象征性政府的信任度居于世界前列,而执行性政府的信任度仍存在强化空间;政治信任在转型期经历了复杂变化,总体上略有下降,其根源在于政治信任生成的社会基础在发生变化,政治世代、社会结构的变迁是政治信任变化的基本动力。转型中国的政治信任存在"中央-地方"层化、信任政治机构多于政治人、信任"行政"与"司法"机构分化,以及体制性信任、机构信任和政治人信任高度同构等结构性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于在转型期培育政治信任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赖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信任。班主任工作广义上属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应有价值。借鉴信任理论,以信任构建为基础开展班主任工作,是班主任工作在实践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的全面发展,高校学生的人格培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格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任课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格过程中的关键性角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建立人格素养培育模式成为高校教学的热点话题。文章通过探讨高校培养学生人格素养的必要性,研究如何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制人格与社会人格,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格素养中的重要性,希望引起各界对于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信任是和谐的教育生态元素,是教育的基础.但当前的教育系统却表现出信任缺失的状态,特别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信任缺失,导致教育的"信任危机".在分析教师对学生信任缺失的原因和表现的基础上,从学校和教师个人两个方面提出了信任重建的几点策略,包括制度建设、学校文化重建、强化教师承诺和责任、加强师生心理沟通等信任机制和具体做法来重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相似文献   

20.
以生态学的思维和方法观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实质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合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合力可在合力场域、合力形态、合力层次和合力方式等方面实现功能转变,提升合力效果.从宏观社会大生态系统、中观教育生态系统、微观思想政治教育微系统的不同层面和视角科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合力体系,可以有效破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