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思颍诗”是由欧阳修创作的与颍州有关的诗歌,寄托了欧阳修的思颍及归隐之情。欧阳修在《续思颍诗序》中虽明确“思颍诗”有30首,但未指明具体篇目,因年代久远,欧阳修思颍诗稿遗失,学者在对“思颍诗”篇目考证时争论不断。文章根据欧阳修的两篇序文及其书信札记,对“思颍诗”具体篇目进行考证,并分析了“思颍诗”的特点以及“思颍诗”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蕴含的人物情感。  相似文献   

2.
《风雨》一诗中的"君子"一词有其特定的含义,此诗非思君子、淫奔之词,而是男女幽会诗。这类诗歌的产生与上古郑地风情有关。  相似文献   

3.
东晋哲理化诗歌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一是以诗演理的理语诗,二是缘理赋诗的理境诗,三是引思入诗的理趣诗。哲理化在诗歌中表现的层次不同,其艺术价值和对诗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研究中对它们应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4.
多多的诗歌注重语言与存在的内在逻辑,对语言和自我、诗歌与世界有着独到的体验,其诗具有思与诗的高度统一,呈现了一个超然于现实的诗的世界。诗人认为诗歌是先在的,是被赋予,强调智性投入的重要性,通过探讨多多的诗歌是运用哪些手段。进而无限地达到“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画廊中,诗歌可谓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其中有不少古典诗歌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材料,它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进而更好地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大有裨益。因此,在诗歌赏析中应关注民俗。了解民俗可以消除我们的误解。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千古传诵,但诗中的“床”  相似文献   

6.
北宋李师中寓桂四年,政绩卓著,留下了一些文学作品。其寓桂文学以诗歌为主,词与文较少。诗歌既有清新自然、颇具理趣的山水诗,也有深沉练达、含蓄蕴藉的咏怀诗。李师中的寓桂诗平淡自然又厚重成熟;词情浓而通脱;亭台楼阁之文情景理思兼具。  相似文献   

7.
东汉戴良的《失父零丁》早于张衡的《思玄赋》,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我国目前学术界对于哪首诗为首篇完整七言诗的分歧,源于诗歌界定的分歧。笔者认为,诗有雅俗之分,高低之分,无论高雅或低俗,凡合于诗者皆为诗,将诗歌界定得过于狭窄,必定难以解释古今中外的浩如烟海的诗歌现象,必引起概念的混乱,不利于诗歌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宋代诗论颇多新辟创获,其中"以书喻诗"的诗歌批评方式很值得关注,其论涵盖诗变、诗风、诗法等多方面内容,典型体现着宋代诗论的特征。"以书喻诗"之所以在宋代形成并流行有其原因所在:对诗歌与书法互通性的认识上升为"诗书一律"的艺术观念是其根本来源,而打破艺术门类固有规定性的"出位之思"的美学追求最终促成了这一论诗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的华年之思虽说无端,但在其诗中仍可见某些端倪.通过分析李商隐华年之思的无端及其独特表现方式,以期揭示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韵味,探究华年之思对其个体生命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10.
古马的诗在90年代诗坛因其独特而引人注目,其诗歌意象偏重于西部生活,审美建构上统摄历史文化与现实人生;在语言上集古代诗词、民谣和现代口语于一体,延续着古典诗歌含蓄、凝练的神韵,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诗歌的明快与爽利的实验精神。古马的诗融合了西部人对生命的思考价值选择,以民间生活与凡俗人生为外相,审思了诗歌对人类精神的慰藉与诗歌对生命本体的回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徐干《室思》一诗中的游子思妇形象作了新的解读,并联系其所处的动荡时代和诗人的坎坷经历,分析诗中暗含的以男女之情喻君臣之道的“香草美人”手法。此诗继承了屈原楚辞与汉末《古诗十九首》的象征手法,对后世诗歌中运用此类艺术手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船下夔州》是杜甫的一首并不十分引人注意的诗歌。诗歌的题旨是惜别,但从现代诗学的角度看,该诗的语言却极富表现力,尤其是诗中特有的语义模糊和语法构成更是思深意曲地传递出一般赠别诗所不易表现的丰富涵义。  相似文献   

13.
姜夔除以词名世外,其诗又在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在<白石道人诗说>中他集中阐述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要求独创,重视学习,提出诗歌有四种高妙.其中精思、自悟是他比较独特的诗学观点,承继前代江西诗派的同时又促成了诗学理论的转变,成为贯通江西诗学与严羽<沧浪诗话>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哲人说:人,诗意地栖居。诗人说:少年情怀总是诗。当少年与诗歌牵手,他们既站在坚实的大地,又有了御风而行的翅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相似文献   

15.
姜夔除以词名世外,其诗又在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在《白石道人诗说》中他集中阐述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要求独创,重视学习,提出诗歌有四种高妙。其中精思、自悟是他比较独特的诗学观点,承继前代江西诗派的同时又促成了诗学理论的转变,成为贯通江西诗学与严羽《沧浪诗话》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卢亚明 《保定师专学报》2009,(6):107-109,119
海德格尔从“存在”思入“诗”并不是偶然突兀的,而是经历了一番沉思之漫游的结果。海氏对诗歌的思考也留下了这条漫游的痕迹,这使他在不同时期对诗歌作出了不同的界说:诗是存在者之无蔽的道说;诗是真理之创建;诗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诗是道说神圣的歌唱;诗是对诸神的命名;诗是持存之创建。  相似文献   

17.
诗歌阅读之“法”,因诗而异,因人而异;异中也有同,本文讲的是“同”的一面,即诗歌阅读的一般方法。 一、整体观照,合目思之 一首诗是一棵绿树,有嫩叶,有露珠;有枝干,有黄莺……只有上下观察,远近扫描,方方面面,尽收眼中,才能看出这棵绿树的姿态、情味,最后概括其风度特征,这就是“整体观照”的结果;整体观照,也是为局部细究打基础。先看了总体风貌,再细究一枝一叶,就能比较准确地体察出“一枝一叶”所蕴含的情味,因此谈诗必先整体观照。“观照”不等于随便地“看”,它与“思”总是伴随  相似文献   

18.
东汉戴良的《失父零丁》早于张衡的《思玄赋》,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我国目前学术界对于哪首诗为首篇完整七言诗的分歧,源于诗歌界定的分歧。笔者认为,诗有雅俗之分,高低之分,无论高雅或低俗 ,凡合于诗者皆为诗,将诗歌界定得过于狭窄,必定难以解释古今中外的浩如烟海的诗歌现象,必引起概念的混乱,不利于诗歌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杜甫诗歌中涉及对妻子杨氏描写的诗篇有36首,这些诗歌从多个角度见证了他们的伉俪情深.其中有6首诗歌可以视为是专咏妻子的作品,它们集中表达了离别之思、重逢之喜及杜甫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在解析其赠内诗所包含的种种复杂情感的基础上,侧重从情感渊源的角度探究其赠内诗取得高超艺术成就的成因,其中突出强调了杨氏对杜甫及整个家庭的贡献,此是从情感双向互动的角度说明杜甫对杨氏钟情至极的缘由.  相似文献   

20.
诗与在     
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哲学存在之思与此在之在的追问,揭示了人的存在的困境。我们为了摆脱烦、畏、死,因此而在沉沦中去思,在思中摆脱沉沦,走出平庸,在思中得到澄明之光的照耀,从而与存在照面。思就是诗。通过思,进入诗意的世界,我们才得于安居。诗是源始的让居,有诗人才有本真的安居。在诗意的澄明中,天、地、神、人才有最好的拢集,人与自然才有了和谐与自由。由此,我们展开了诗与在的求索,以期走出工商文明对我们精神的遮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