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赏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赏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它告诉我们,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其收效有多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队员说: “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很受鼓舞,心里想,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 “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  相似文献   

4.
鼓励的结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赏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  相似文献   

5.
袁冲 《四川教育》2003,(11):36-36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赏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  相似文献   

6.
鼓励的结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赏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它告诉我们,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其收效有多么大的差异。其实,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赞赏,是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学生亦是如此。一个…  相似文献   

7.
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队员听了教练的赞赏很受鼓舞,心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儿,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竟然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感觉很郁闷。结果,教练甲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相似文献   

8.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赏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  相似文献   

9.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父亲于是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3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绩。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又站起来……就这样,倒下去,站起来,倒下去,站起来,来来回回16次。父亲羞愧地说:“想不到他受了3个月训练,还是这么没用,一打就倒。”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的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呢?这才是真正的男…  相似文献   

10.
站起来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里,3个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真正的男人。不过,这3个月里,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3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果。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16次。禅师问父亲:“你觉得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父亲:“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  相似文献   

11.
布勃卡是位撑杆跳高运动员。有一天,他来到训练场,面对高高的标杆,他禁不住摇头叹息,对教练说“:我实在跳不过去!”教练平静地问“: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布勃卡如实地回答“:我只要一站在起跳线前,看到那根高高的标杆时,心里就害怕。”教练对他说“:布勃卡,你不妨闭上眼睛,先把你的心从标杆上跳过去。”教练的指导,让布勃卡如梦初醒,他重新撑起杆又试跳了一次,这一次,他顺利地一跃而过。后来,布勃卡成了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高冠军,他曾35次创造撑杆跳高的世界纪录。随着一次次更高的跳跃,布勃卡也在一次次地超越自我。写作点拨:教练的一句…  相似文献   

12.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边,三个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人。不过,这三个月里,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三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十六次。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  相似文献   

13.
曾不止一次地看到过这样的场景篮球场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比赛,比分落后一方的教练大声激动地叫着“防死!盯人!怎么不配合好呢?”场上队员听他这么一叫,更加紧张,不知所措.当时我在心里嘀咕着这个教练,只求,又不告诉队员怎么去配合,再怎么喊也是白费劲.球赛过后,我突然醒悟,我平时不也和这个教练一样指责学生的吗“?你怎么不多动脑筋想想问题?课堂上怎么像根木头似的?”等话语难道不是出自我们的口中?  相似文献   

14.
米卢是一个著名足球教练,他曾担任过中国足球队主教练。他讲究“快乐足球”,可当他在训练队员时,简直就是个魔鬼。那一年,队里的训练很艰苦,可他却创造了奇迹:把中国足球带出了亚洲,闯入了世界杯。直刘那时,队员们才明白米卢的真正用意。  相似文献   

15.
上次,我们班的杨毅帆读他发表的一篇作文,我觉得好好笑哦!把那句话说给你们听:“我的爸爸名叫杨金狗,是狗的狗。”因为这句话,我才笑。杨毅帆又说:“因为我爸爸叫杨金狗,所以很多人都叫我小狗了。”我在心里说:“我们小朋友并没有叫你小狗啊!”听了杨毅帆上一句话,我觉得更好笑了。但我又在心里默默地说:“如果要我养一只小动物,我肯定选小狗。”好笑,好笑,真好笑!$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201班@徐佳豪 @许琴!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16.
一位同学在作文《秋游》中表达自己的心情:听老师说明天要去秋游,他“心里很高兴”;游览名胜古迹的过程中,他“心里很高兴”;回家的路上,他“心里很高兴”。他只会运用“高兴”一个词语。 这位同学用以表示自己兴奋、愉快的心情的词语十分单一,其他学生的情  相似文献   

17.
所谓的成功,应是必须拥有就算是“瞎猫”也能够抓到“活耗子”的功夫,也就是要有闭着眼睛,都知道如何将事情做到成功的要领。 这一天,小华跟着爸爸一起去打保龄球,第一次打保龄球的小华,根本就抓不到如何将球瓶击倒的要领,因此,每次球一掷出去,球瓶不是只倒一两只,就是洗沟。但是,当小华打第三局的时候,突然击出了一次全倒,他就很得意地向父亲夸耀说:“原来,保龄球也并非如想像中那么困难,您看,我才打了三局,就击出了全倒,看来,我已经将保龄球学得差不多了!”父亲见小华一副骄傲的模样,随即问他:“你知道自己为何能够击出全倒吗?”小华臭屁…  相似文献   

18.
鼓励的魔力     
美国有一位叫麦克的男孩同许多同龄人一起接受垒球训练。一天,教练叫队员排成一行,练习击球。别人都击得很好,唯独麦克总是不能击中目标。其他的孩子开始议论说:“麦克不是打垒球的料。”麦克非常懊恼,向教练提出离开垒球队的请求。教练对他说:“问题不是你不会打垒球,而是手套有问题。”随后,教练给了麦克一副新手套,并鼓励说:“戴上它,你会成为队里最优秀的队员。”果然不出教练所料,麦克后来的确成为了最优秀的队员。麦克之所以成为最优秀的队员,似乎是由于“神奇”的手套。其实,手套并没有什么魔力,真正产生魔力的是教练在给麦克一副新…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吃菜吃心,听话听音。理解,如果只弄懂字面意义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都知道“古人请客”的笑话: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了?”于是悄悄离开了。主人一看,就剩下两位客人了,越发着急了,便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其中一位客人一听:“不该走的走了,那我是该走的了!”于是起身走了。主人看看最后剩下的这位,说:“我说的又不是他。”这位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说的不是他,那说的就是我了。”说完.一拂袖也走了。  相似文献   

20.
笑话数则     
《小读者》2005,(11)
百发百中球迷:“你的队员在比赛中的射门不高即偏。请问你怎样提高他们射门的准确性?”教练:“我罚那些在比赛中打了‘高射炮’的队员对准一个点不停地练习射门。”球迷:“效果如何?”教练:“准确性大大提高,超出我的想像。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都将球准确无误地射在对方守门员身上。”零比零小明是个小球迷,只要有时间就去看球赛。一次不知因为什么,他在球赛还剩下5分钟时才急急忙忙地赶到球场。他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问别人:“几比几?几比几……”有人懒懒地说:“零比零!”小明长长出了一口气,说:“太好了,一点儿也没耽误!”两个旅客坐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