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育人先育德。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把人比作一部汽车,智力和能力如同发动机,而个人品德如同刹车和方向盘,没有良好的发动机就不是好汽车,没有良好的方向盘和刹车,发动机越好越可怕。"唐代韩愈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其实就是进行道德教育,并把这种  相似文献   

2.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手段,也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良好的记忆力,不仅能帮助记住所学物知识,而且有利于智能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帮助学生记忆?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呢?一,教会学生形象记忆.少年儿童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教师应尽力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形象的事物加以记忆.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启发学生把所学的数字与日常生活中具体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把“1”比喻象小棒,“2”比喻象鸭子,“3”比喻象耳朵,“4”比喻象小旗,“5”比喻象称勾,“6”比喻象哨子,“7”比喻象镰刀,“8”比喻象葫芦,学生就容易记住了.又如教学“大月、小月”时,教师引导学生把左拳中的凹凸部分与大小月对应起来,师生边指边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大月、小月的分布规律.二、教会学生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抓住实质,记准记牢,不理解的知识容易记错.例如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学生往往忘记除以2.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用“底×高÷2”,尤其是为什么要除以2不够理解.因此,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弄清公式的来龙去脉,学生理解了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车门电器教学台架及台架的网络系统,包括CAN智能节点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该台架用于解决汽车CAN总线系统的教学培训问题,对汽车车门电器CAN总线网络进行简化,直观地展示了汽车车门电器CAN总线线路系统的硬件电路,可方便检测总线系统的信号及波形,灵活增加节点或利用CAN接口卡测试节点的通信,在线编程等.  相似文献   

4.
宋飞 《华章》2011,(2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汽车.汽车的数量在增加,但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那就是汽车的维护及保养.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维护、保养,将会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所以要定期对汽车进行维护与保养.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通过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推动活塞作功,可以把汽油(柴油)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它是汽车的动力源.因此,发动机就像汽车的心脏,保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而现在很多人对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认识不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后果.车主需要做的就是要及时地对爱车进行维护保养,所谓“七分养、三分修”,把维护保养提高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来对待.我们有必要探讨汽车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我们要像爱护心脏一样,好好的爱护它,汽车的使用寿命才会长久,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出门放心.  相似文献   

5.
人的心脏常被比喻成汽车的发动机,应该说不无道理。如果发动机坏了又修不好,怎么办?换一个就是了。要是人的心脏罹患重疾而无法治愈,能不能也“换一个”呢?  相似文献   

6.
“喻深以浅”、“喻难以易”,这是比喻的魅力所在.赵树理小说中的比喻运用别出炉锤,把比喻使用到了极致,为文学的大众化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文章以赵树理的《赵树理文集》1、2、3卷为研究范围,对其小说中的比喻进行研究探讨,以加深对比喻修辞艺术的理解,提高使用比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比喻和类比     
“比喻”和“类比”是两个不同学科的术语.近年来一些教学参考书把论证方法列为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人教社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的“知识短文”就这么说.而在实际分析中,又是众说纷云,使学生难以掌握.例如《邹忌讽齐王讷谏》一文的议论,甘肃出版的书说用了“类比”,教科书上则说用了“比喻论证”.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所谓类比和比喻论证,其实质是一样的.只不过类比偏重于推理形式,比喻偏重于形象罢了.因而将比喻论证法归入类比论证更科学更明确,而不能将两者视为并列关系.分析议论文,主要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分析电路组成是贯穿整个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大问题,是认识电路、分析故障、电学计算的前提,也是中考的热点.不会分析电路,一切问题便无从下手.因此,对电路图中用电器(小灯泡)、电阻串并联的认识、分析尤为重要.尤其是电路中有“两表”,即电流表和电压表时,使我们眼花缭乱,复杂难辨,看不清电路的庐山真面目.下面笔者为大家介绍用“去表法”分析电路的组成,以期抛砖引玉,对电路分析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编剧”,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导演”,也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演员”。当人们意识到单一的角色,不能代表教师的形象时,还有人说:教师=“编剧”+“导演”+“演员”。乍看起来,这些比喻颇有艺术色彩,有某种道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比喻既有悖于新的课程理念,也不符合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不再是“编剧”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形象地比喻为编剧,颇有艺术色彩。有人甚至将教学设计和编剧创作的剧情作了一个对比:复习导入(序幕)—传授新知(情节发展)—课堂讨论(剧情高潮)—概括总结(结局)。…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人的终身持续发展比喻为一辆始终在行驶的汽车的话,那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犹如汽车的轮胎,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犹如汽车的发动机。轮胎坚实固然很重要,但发动机才是汽车又好又快行驶的强大动力。教育,不能只重视"加固轮胎",更应当不断"改进发动机"。数学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做",更应引导学生"想"。数学思想既以知识为载体,又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感悟数学思想,并不依赖于"载体"本身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在讲到比喻时,教师往往强调喻体必须是熟悉的事物,否则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一些书中也提出同样的要求,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一书,就把“喻体要常见、易懂”作为运用比喻的一项原则。笔者认为,“常见、易懂”的原则不能概括所有的比喻,因为比喻除了说明事物、事理之外,还有“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黄、  相似文献   

12.
比喻面面观     
0.何谓比喻?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该书为我国第一部兼顾古今作品的修辞学专著)中指出:“思想的对象同另外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作者并把它列为全书所阐述的“积极修辞”中三十八种辞格的首位。可见,比喻在辞格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了。1.比喻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表达方法。这种“以此喻彼”的辞格,源远流长。我们从所能见到的先秦文献中,就俯拾皆是了。  相似文献   

13.
当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或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的总电流就会过大,此时若不及时切断电路,便会烧坏电路,甚至引起火灾,若在电路中安装合适规格的保险丝,便会对电路起到“保险”作用。保险丝也叫熔丝,其符号为。保险丝是由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相似文献   

14.
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所写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用的就是比喻.这样的句子,把“野花遍地”的情景写得很生动,读到‘像眼睛,像星星’就能想象出繁花似锦的景象;读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就让人感觉春天的一切都那么新,充满了生机.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把覆盆子的外形,形象地再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5.
“电路”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对于缺乏有关电学方面生活经验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时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一些既有用电器,又有各种电表,看似较复杂的电路,往往搞不清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法,显得束手无策.然而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知识,正确判断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是学好“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等内容的前提,如果对电路元件的判断出现失误,则有关的计算定会产生差错.  相似文献   

16.
牵引力一词在中学、中专物理教学中常常提到,是指汽车、机车等本身向前的动力.课本中多次提到牵引力使汽车产生的加速度;牵引力对汽车所做的功等问题.一些参考书在解释牵引力时总把它说成是摩擦力;或模糊地使人容易理解为牵引力就是摩擦力(如中学物理甲种本25页:“汽车的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有摩擦……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袁德生  李福洁 《物理教师》2003,24(10):32-33
1 自制电压式欧姆表 (1)将J0401型演示电流、电压表的交流电压25V刻度盘上的“V”改写成“电阻刻度”即可,也就是在白纸上写上“电阻刻度”的字,贴在25V刻度盘“V”的上面,如图1所示.也可将多用电表交流电压刻度单位写成“电阻刻度”.该电压式欧姆表的最大优点是:在串联电路中,若某一电器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时,可将该表并联在该电器的两端,就可形象地观看,电器的温度变化时,对应的电阻阻值变化情  相似文献   

18.
论比喻     
比喻是最常用到的一种修辞方式。但是,它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手段和目的。“比”是手段,“具体、形象、生动”也还是手段。比喻的最终和真正的目的在“喻”,在使人知晓被比的事物。二、客观基础。事物是千差万别的,而从就某方面来说,事物间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给比喻提供了客观基础。三、主观因素。运用比喻要注意爱憎褒贬,运用和理解比喻都因人而异有不同的解释,这就涉及到比喻的主观因素问题。客观、主观,相反相成,矛盾统一,而以客观为基础。四、所谓“熟知”原则。用熟知事物说明不熟知事物,这是比喻的一般原则。但是也不能把它强调得过分,因为作比事物和被比事物靠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而能互相注释。五、相似点——比喻的灵魂。被比事物、作比事物和相似点是构成比喻的三个要素,但是三者不是平等并列的,相似点是核心和灵魂。六、表达方法。比喻有种种表达方法。孤立看,表达方法似乎可以自由选择;联系起具体语言环境,就看出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表达方法也不能决定比喻的质的差别和等级。七、似比喻而非比喻。比喻着眼于内容,不能光看形式。用有比喻词、形式象比喻的语句不一定是比喻语句。  相似文献   

19.
汽车起动问题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常见的问题 ,因为在讨论汽车的运动时涉及运动学、动力学 ,以及摩擦力、牵引力、功、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等内容 .为简化物理过程 ,许多文章把汽车的起动分成两大类 :以额定功率 (或恒定功率 )起动和以恒定牵引力起动 .一般文章认为 :“汽车从静止开始以额定功率起动 .开始时由于汽车的速度很小 ,由公式P =Fv知 :牵引力较大 ,因而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ma知 :汽车的加速度较大 .……”[1] 对此 ,有文章提出 :“汽车是不可能以恒定功率起动的 ,因为根据P =Fv ,在起动初期速度v很小 ,牵引力F应很大 ,特别是刚起动时速度为零 ,牵引力F应是无限大 .”[2 ]笔者认为汽车能以额定 (恒定 )功率起动 ,且其物理过程并不是如上面引述的文章分析的那样 .1 汽车以额定功率起动现象的描述在一段平直公路上 ,假设驾驶员先把汽车排挡置于平时能以额定功率运行的适当挡位 ,踩下离合器 ,点火起动发动机 ,随即加足油门 ,使发动机的转速在短时间内达到额定功率的要求 ;然后迅速放开离合器 ,使发动机的动力瞬间挂上驱动轮的转轴 ,驱动车轮飞速地转动起来 ,但轮胎在地面上出现打滑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常用电器在超温、超湿的环境中使用,提出了一种性能可靠的常用电器保护电路方案:一是对电器内部的温度、湿度进行实时监控;二是当电器内部出现超温、超湿时,要求能立即自动切断供电电源,并同时启动报警器,使电器得到有效保护.这种常用电路保护装置是由温度检测处理、湿度检测处理、报警电路、供电电路控制四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