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下半年,一本名叫《成长的脚步》的新书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成长的脚步》是北京市正在制订的《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的阶段性成果,是首部突破“传统尺度”的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试点教材(教师用书)。该教材与其他学校使用的性教育教材不同的是,其涉及的内容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底线,比如在“我是从哪里来的”一课中,加入了性交概念,并且每一页教材都有与文字匹配的插图。  相似文献   

2.
刘根生 《生活教育》2011,(19):28-29
日前《人民日报》消息,就大尺度"性教材"引发热议,北京市教委作出回应:目前,北京没有中小学性教育教材编写计划、试点计划、推广计划;这本引发热议的书——《成长的脚步》,并非所谓"首部性教育教材",而是《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课题研究与实验成果。今年8月中下旬,"首部性教育前卫教材出炉"、"北京将推广中小学性教育教材"等报道频频见诸媒体。这本"教材"便是《成长的脚步》。  相似文献   

3.
顾惠琴 《生活教育》2011,(10):28-29
日前《人民日报》消息,就大尺度“性教材”引发热议,北京市教委作出回应:目前,北京没有中小学性教育教材编写计划、试点计划、推广计划;这本引发热议的书——《成长的脚步》,并非所谓“首部性教育教材”,而是《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课题研究与实验成果。  相似文献   

4.
要刊视点     
《上海教育》2011,(19):5-5
中小学性教育:校园迈出蹒跚"脚步" 今年8月,北京市首部性教材《成长的脚步》在社会上引起巨大舆论,有专家反对,有专家力挺。这其实是知识体系和受教群体两种教育理念的差别。从小学高年级起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最为合适,因为文化观念不能通过强硬手段立刻改变,还应充分考虑到中国这个含蓄民族的情感背景。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京源学校从1996年建校以来就对青春期性教育非常重视,应用多种途径开展性教育工作,通过固定的心理课对初中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学校在参加"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修订与实施"课题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编订了《初中生同伴性教育》校本教材.教材包括性生理与保健、社会性别、异性交往、亲子关系、婚姻家庭等内容,学习方式有学生主题报告、教师引申提高、情景剧表演、小组讨论等.  相似文献   

6.
张玫玫 《中国教师》2011,(21):24-27
<正>今夏,一本作为"北京市中小学性教育大纲实践研究"子课题、小学性教育校本课程研究的课程读本——《成长的脚步》引起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性教育的大讨论。争议的焦点有二:一是对性教育目标、内容和意义的认识不同;二是认定当今社会未成年人需要性教育,但对教育的时机、内容程度和方法的看法差异很大。根据与同行的多年研究成果,笔者就上述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麦锦城 《中国教师》2011,(21):43-44
<正>近十年中,在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的议题已经有过多次的争论,而最近围绕《成长的脚步》一书所争论的焦点,已不再是该不该在学校里开展性教育的问题,而是聚焦在如何"适时"和"适度"的问题上。在笔者看来,一方面人们已经意识到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但又在何时开展以及如何把握教育内容和尺度  相似文献   

8.
《广东教育》2011,(10):58-59
近日,北京公布首部小学生性教育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该书按低、中、高学段小学生特点设置内容,包括“我的身体”“预防艾滋病”等。其中,“我是从哪里来的”课中,大胆加入了图文并茂的性交概念。有人慷慨激昂地批判它会“误人子弟”,有人却举起双手赞同它,争议的焦点在于—一这样的教材给小学生看到底合不合适?  相似文献   

9.
张玫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北京市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从事青少年性教育工作近20年。出版《性生理》《性健康教育》《性教育蓝皮书》等性教育书籍,曾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中小学校性教育大纲(草案)科研项目的主持者。世界上的人分为两性——男性与女性,两性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更好地相知、相处,生殖繁衍后代,享受两性相悦,这需要通过学习,这样的内容传授就是性  相似文献   

10.
8月17日.北京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国际论坛开幕.论坛公布了首部小学生性教育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该教材中有关“我是从哪里来的”部分中.图文并茂介绍性交概念的内容引发网友的热议。有些人担心“太黄”“太色情”.对青少年不适宜。  相似文献   

11.
周健林 《教育》2011,(13):5
前段时间,首都师范大学编写的《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性教育大纲(草案)》引发社会关注,媒体纷纷对其进行报道。《教育》旬刊2011年第10期策划了一期相关报道。笔者将各个媒体对性教育的相关报道进行比较,发现《教育》旬刊的调查文章尤其显得全面和详尽。从《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性教育大纲(草案)》出炉历程的追踪采访,到对制订该草案的主要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的访谈;从《教育》旬刊记者走进中小学学校的性教育课堂,到邀请专家为家长解答关于孩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师》2011,(21):23
<正>编者按:2011年8月12日,首届"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发展论坛"在京召开。会上提交的小学性教育校本课程《成长的脚步》一书,因书中图文的尺度过大,惹发了媒体与公众对"性健康教育"的关注与不满,也激起了人们对是否要开展和如何开展这一教育的讨论。面对铺天盖地的话题,各界反应不一,学者专家呼吁,家长担忧,学生好奇甚至无所谓,令世人摇首叹息下一代的道德、健康和安全问  相似文献   

13.
湖南卫视近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引起了一股"家庭热"、"父爱热","父性教育"再次受到关注。当今中国"父性教育"缺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时代呼唤"父性教育",父亲应该明确责任,重视子女教育问题并参与其中,为孩子成长创造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杨洋 《教育文汇》2003,(1):47-47,61
在美国,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已有很长的历史。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性教育,包括了生育知识、性心理、家庭结构等。有一本叫做《学习家庭生活》的教材,是供小学生使用的。这本教材虚构了某校203班孩子们的故事,内容包括一位怀孕的女教师;一个女孩去探望她离了婚的父亲;以及对一个孩子的染上了性病的叔叔访问等。由此引出  相似文献   

15.
一些教育学者反思,"性教育"是教育的缺失.充分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落实性教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性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性教育缺失问题,帮助青少年安全、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16.
谈青春期性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带来了不良后果。各种权威性的抽样调查发现,高达 4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各类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障碍占50%以上(《金陵晚报》1998年12月11日)。北京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急需性道德教育,因为“体验”金钱交易下性生活的男女学生在调查中约占1%(《信息参考报》 1999年 4月 1日)。反思我们的青春期性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未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 目前,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有关青春期性发育知识份量很少。不少地方“学校不好讲…  相似文献   

17.
《四川教育》2002,(6):14-15
课改实验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实施得怎么样?村小的教师能适应吗?农村孩子喜欢吗?在学生“成长教育”中,交流合作、心理健康、性教育等薄弱点又该怎样突破?在郫县,记者开始了追踪……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性教育的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国外性教育的发展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本质 ,我国性教育的基本取向应是纯洁性教育。性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年轻一代的人格力量 ,使其能够负责地对待“性”这件事 ,从而帮助他们彻底消除而不是降低不良性行为的种种风险。要把性教育与健全人格的培养结合起来 ,把性教育与爱情教育结合起来 ,把性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并结合青少年的兴趣传授性知识 ,多方面给予引导和心理疏导。性教育首先是性的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 ,其次才是性的卫生教育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首部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大纲公布,有关“我是从哪里来的”部分中,图文并茂介绍性交概念的内容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该书按低、中、高学段小学生特点设置内容,包括“我的身体”“预防艾滋病”等。其中“我是从哪里来的”一课中,还大胆加入了性交概念,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我的《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一书出版,其中提到当代教养性教育的三大基本路径,即自然教育、经典教育和公民教育。自然教育奠定生命基础,经典教育孕育心灵高度,公民教育则锻造现实人格。我对公民教育思考的萌芽始于2006年前后,偶然接触到阿伦特的"平庸的恶",并在那一年发表了一篇"面对我们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