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寻找家园     
望断天涯,何处是我家园?远处青山绿水,近处楼台亭榭,蜂飞蝶舞,莺啼虫鸣,透出一种异样的美,但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一切却又是那么别扭,很不协调,很不和谐,那是因为经过太多的人工做作,雕饰了太多浮华俗念。我心落寞,我心惆怅――我寻找的还没有出现,我等待的还没有来到。这仅仅是一个驿站。在厌倦了漂泊之后,人们总要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但在这喧嚣的尘世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个人一旦溶入蝇营狗苟追名逐利的滚滚红尘,就变得庸碌,没有了天生个性,没有了心境宁静。相随相依的只有魔鬼撒旦,用名利侵蚀你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习惯了在日落西山、绮霞满江的时候.从案牍间抬起头来,甩甩手、展展腿、深呼吸,然后看看窗外的世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行色匆匆。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起那句古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无意批驳人们对名利的合理追逐.我只想说.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少些浮躁,多些“澹泊之守,镇定之操”.别在红尘中迷失了自我。  相似文献   

3.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的教师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4.
天下熙熙,都为名来;天下往往,都为利往。自从人类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以来,名和利开始成为很多人现实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在人类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变得更为强烈,现实世界似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各种角色在这个世界里追逐自己的名利,人性的自私和贪婪在名利场中体现的淋淋尽致。《名利场》正是对这种场景的一种概括,《名利场》这本书向我们披露了18世纪的英国人对名利的追求的疯狂程度,对于现代社会也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家穷得像一只倒空了的垃圾桶。班上要为贫困生建档,只有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交了贫困申请,但后来听说要给每个人发1500元国家补助金,于是我们班的"贫困生"大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此言果然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6.
利益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动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的利益追求特征不断突出和强化,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不断变化和重组,因之对于利益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也就获得了更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社会财富急剧膨胀,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利益主体多元化催生着物欲横流,人们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少数人变得现实、浮躁和功利,仿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于是,清心寡欲之人成为稀有,在你追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的最大特色当属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追求利益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种利益的追求固然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但也难以避免膨胀为对人性自利的负面刺激。  相似文献   

9.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往。——司马迁金钱,是能让我们到达除了天堂以外任何地方的一份护照;同时,它也能向我们提供除了幸福以外的任何东西。——查尔斯·兰姆  相似文献   

10.
我的家穷得像一只倒空了的垃圾桶。 班上要为贫困生建档,只有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交了贫困申请,但后来听说要给每个人发1500元国家补助金,我们班的“贫困生”大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此言果然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7,(3)
经典名言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3.将财富奉为神明,它将会像魔鬼那样嫁祸于你。——奥斯丁  相似文献   

12.
40岁!4000万?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某教授发微博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经  相似文献   

13.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分数,教师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倾尽自己毕生所学,唯恐学生学不会,但结果还是苦恼,不尽人意。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需要反思:究竟应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利益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一词无时无刻不对人产生巨大影响,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不仅孕育着一切矛盾的萌芽。同时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本文认真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利益”问题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并逐步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范畴的历史过程,对马克思利益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作了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5.
史理 《培训与研究》2008,25(6):39-41
“利益”一词无时无刻不对人产生巨大影响,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不仅孕育着一切矛盾的萌芽。同时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本文认真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利益”问题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并逐步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范畴的历史过程,对马克思利益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作了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6.
“投资”,如今已成为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诱人词汇.房价上涨.你是否抓住机遇大赚了一把?股市涨跌,你是分享了蛋糕.还是不幸被套?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投资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近几年的中国,投资热点频现,国人的投资热情也空前高涨,每个人都想通过投资到达财富的天堂,  相似文献   

17.
人生贵得志。古谚视众人为,“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古人训导读书之人曰:“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吸引无数男儿折腰。吾非男儿,所以大学毕业时,父亲安置我进政府机关,我拒绝了。世路非我欲,教书是所乐,但不愿在有学术成果压力的高校从教,亦不愿在有升学压力的中学从教,于是翩然来至师范学校——一座教育的母基学校,开始了十年的教书生涯。 白居易诗曰:“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在两袖清风的教书工作中,我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乐趣。读书、教书、写作、  相似文献   

18.
她改变了我     
<正>有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而,往来既有利,行止岂无情?在有些人看来,利益就是那颗在浮躁社会中依然坚守不移,散发着人情暖热的初心,所以纵使他处熙熙攘攘,我只向那灯火阑珊处。我的家乡是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被群山环绕,别说教育了,连生活资源都只能依靠一条不算长的长街,那是村里人与外面世界接轨的唯一路径。我是从大山里出来的孩子,深切地知道大山深处的教育有多匮乏。  相似文献   

19.
提到名利,人们总是以"淡泊名利"为荣,以"追名逐利"为耻.其实,追逐名利乃人之本性.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只有追逐名利,人们才会给自己确定追求的目标,才会不断涌现工作的激情和催人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提到名利,人们总是荣于"淡泊名利",耻于"追名逐利"。其实,追逐名利乃人之本性。古人云:"食色性也。"名利是人食色性的引申和升华。鲁迅在谈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