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云花 《现代语文》2008,(11):126-126
教材中“丰富多样”、“文质兼美”的美文占了很大的比例,《故都的秋》便是其中之一。这篇悲凉的颂秋之作,无论是其优美的语言、清幽的意境,还是其情感的意蕴,都能给学生美的启迪,美的收获。这样一篇秋意袭人、素淡雅致的美文自然需要美教、美学。学生可以在沉静、舒缓的朗读中体味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可以在五幅秋景图的鉴赏中品味故都秋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
《春》是经典美文,可以让学生接受美的巡礼,得到语文的滋养。小学阶段,学生虽接触过此类美文,但多停留在感知、体会的层面,到了七年级,教师应根据“课标”的要求,通过对《春》和本单元其他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逐步学会“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春》是经典美文,可以让学生接受美的巡礼,得到语文的滋养。小学阶段,学生虽接触过此类美文,但多停留在感知、体会的层面,到了七年级,教师应根据“课标”的要求,通过对《春》和本单元其他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逐步学会“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美文阅读和欣赏,是很多教师感兴趣的话题,也是很多教师公开课常常选择的内容。但不少美文阅读教学,常常停留在对美的语言的赏析,常用的教学方法是配乐的美读。真正深入开掘文本内在美的内涵教学不多。美文教学如何由美的语言入手,解读美的内容,挖掘美的内涵?相信黄厚江老师《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的教学案例和吴欣歆博士的课堂评析会带给您启发。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背诵美文经典是积累语言的很好的途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相似文献   

6.
张坤 《青少年日记》2008,(12):60-63
主题诠释:美文如茶,须细细品味;美文如酒,须慢慢斟酌。品味美文,让语言的清香甘醇会然于心,在美的氛围中升华你的境界。同时更要学以致用,让你的思想生动起来,让你的语言鲜活起来,让你成为美的传递者、播种者。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美文。我们通过感知主人公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体会意境之美,引导学生找到美的切入点,从而懂得进一步探究美文。  相似文献   

8.
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因为,语文总是同美连在一起的,如美的文章、美的人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等,而追求美应成为人一生的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性情,提升品位,应是语文教学任务之一. 一、从审美开始,广泛阅读美文 语文教学,一般都注重阅读.阅读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应加以选择,选择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文.有好多班级,在教室的角落开辟了一个专栏,叫"美文阅读",由班级上的所有学生参与,只要在课外阅读中读到自认为美的文章,就把它推荐到"美文阅读"中来,并且要写100字左右的说明文字,主要说明推荐的理由.这种专栏很好,简单易行,人人参与,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9.
散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情的熏陶感染,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散文被人们称作“美文”,但如果没有了理性美的闪光,美文也会黯然失色。优秀的散文无论纵谈古今,还是横贯中外,抑或指物言事,印景赋情,感时伤怀,都应富于理性,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美文,是一篇写阅读文学书籍与提高写作水平之关系的美文这。是一篇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告诉我们,学习语言要善于积累、运用、创造。  相似文献   

11.
彭荆风同志在谈《驿路梨花》的创作时曾说过 ,他“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正因为作家笔端饱蘸着这种美好的感情 ,短篇小说《驿路梨花》的创作 ,流露出浓厚的抒情色彩 ,有散文的韵味 ,不论环境、人物 ,还是情节、主题 ,都围绕“美”展开 ,处处给读者以美感的满足 ,可称得上是一篇“美文” ,是品味美的典型范例。如果仅仅是为了教学的需要 ,而不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美文就会被讲析得支离破碎 ,学生也将失去一次感受美、品味美、接受美的熏陶的机会。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一种方法 ,是紧扣“美”巧设计 :感受一点、欣赏一…  相似文献   

12.
散文之美,首先美在情感、意境和哲理上,这是美的内容。但是,美的内容并不能抽象地存在,它还要通过美的语言形式来表现。读一篇好散文,常常使人如啜香茗,如饮陈酿,余香满口,回味无穷。产生这种美感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思想情趣、意境的美,二是语言文字和文体形式的美。这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散文家碧野曾说:“正因为散文是美的,所以用词措句要苦心推敲,做到句句优美,字字精炼。”可见,话言美是散文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张海燕 《语文天地》2013,(15):77-78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语文文本,篇篇都是美文,自然美、人性美、语言美、结构美……在这里精彩呈现,如《江南的冬景》清新的语言与优美的冬景相得益彰,《荷塘月色》是外观形态美、内在意象美、文化意蕴美的综合,《边城》是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的聚集,《劝学》将论证的形象美与严密美有机结合……因此,  相似文献   

14.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一篇好的散文,往往使人读之如品香茗,满口余香.产生这一种美感的原因不外乎散文思想情趣的美和语言的美.散文家碧野曾说过:"正因为散文是美的,所以用辞措句要苦心推敲,做到句句优美,字字精炼."可见,语言美是散文称其为美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美好的事物,往往用“诗”来形容:美的风景——如诗如画;美的姑娘——诗一样的风韵;美的作品——史诗般的作品;美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6.
蔡莹 《语文知识》2001,(7):71-7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而散文更因语言优美被称为美文。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的语言艺术美。  相似文献   

17.
所谓审美教学,是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素有“美文”之称的散文,以其短小精悍、浮想联翩、情思缠绵、语言凝炼而被誉为“文学的轻骑兵”。因此,散文的审美教学,应紧紧抓住散文“美”的特点,运用巧引、美读,设置情境,唤起联想、想象等手段,引发学生领会蕴涵于其中的哲理美、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使学生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感情上得到升华。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溢彩流光的现代文学散文,例如《春》、《背影》、《听潮》、《茶花赋》、《济南的冬天》、《小桔灯》等等,都是…  相似文献   

18.
陈学福 《教育艺术》2002,(10):49-50
常言说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如果把“美感教育”应用于语文教学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处得到美的享受 ,就必然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学习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那么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呢 ?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多选美文展现美许多人之所以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花钱到一些旅游圣地游览 ,就是因为那里的风景优美。语文教学也是这样 ,如果教材多选一些美文 ,同样会吸引学生主动阅读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像游览风景名胜那样去学习语文 ,也必然…  相似文献   

19.
范教育要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去进行“美点寻踪”,对美文进行欣赏品读,设计一些有创意的美读活动,语文教师首先应使自己成为美的设计师。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课文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激荡起来的情感。教学中应通过指导学生有层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